内乡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头部带动”绘就发展新图景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22-04-11 11:54

  内乡县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抓手,按照“引进一个龙头企业,培育一个产业集群,打造一个产业链条,崛起一个特色园区”的思路,构筑产业生态,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科技支撑,推进数字赋能,激发了产业发展的“乘数效应”,走出了一条传统农区工业化突围新路,成功实践了“头部带动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一、内乡县“头部带动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实践

  1

  以项目为王,壮大龙头企业。2016年以来,内乡县围绕牧原公司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在规划、审批、环评、土地、融资、用工、扶贫、环保等领域持续加大支持服务力度,支持牧原集团进军世界500强,从而实现了内乡与牧原共进共赢。眼下,牧原农牧装备产业园、智慧物流园、聚落式生猪肉食综合体、国际食品城、牧原产业学院、牧原大数据中心等一大批政企合作项目既为牧原集团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也为内乡县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依托这些项目,该县工业园区已建立了5个与牧原集团相关联的专业园区,带来农牧装备制造产业链的增量聚变。

  2

  延伸产业链,让产业“接二连三”。从产业链最前端的原粮输入、饲料加工,到养殖屠宰、物流配送,再到农牧装备、食品加工,乃至更远端的医疗化工等,实施在地化全产业链集群发展,打造集“饲、养、加、农、工、贸”于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体系。牧原集团肉食产业综合体项目已成为全球首个集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加工、肉食品加工、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运营项目。同时,围绕新型建材、机械电子等产业,招引落地一批关联紧、前景好、效益高的超亿元企业,着力培育机械电子、新型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清洁高效能源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能源及高载能产业等5大工业集群在40平方公里的县工业园区内已形成13大专业园区,为内乡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开辟了光明的前景。

  3

  聚焦市场全周期,持续优化营商软环境。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服务”工程,坚持项目谋划、项目争取、项目建设和开放招商“四位一体”工作格局,“顶格推进”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健全有序的社会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和宽松有序的市场环境,形成了“前期谋划一批、成熟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全链条滚动发展模式。组建七大招商专班,实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12项企业服务机制,打造政务服务品牌。

  4

  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不断优化营商硬环境。强化先导性、支撑性基础设施和基础能力建设,夯实产业发展的“底盘”。“十三五”时期,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50亿元,年均增长17.3%,每年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稳定在百个以上。围绕龙头企业发展、主导产业升级,累计投资5亿元,为牧原集团项目建设构建交通便利的城市路网。为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累计投资近1亿元建成了农牧装备孵化园一区、二区,并完善企业“拎包入住”的基础设施。

  5

  推动数字赋能,助力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发挥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依托生猪产业链生态体系和产业优势,全面实施生猪产业链数字化金融服务项目。按照“发展生猪产业链—建设商务信用链—形成产业价值链”的模式,建设包括牧原集团生猪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内乡县金融信用大数据平台、内乡农商行生猪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在内的生猪产业数字化金融平台,为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定制化的个性金融服务。

  6

  抓住产业优势,大力深化产业融合。以绿色高效现代畜牧业为纽带,初步形成生猪全产业链垂直整合和横向集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一是实现生猪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打通现代猪产业全链条各个环节,从饲料加工、生猪育种扩繁、养殖到生猪屠宰、肉食品加工以及配套的物流、冷链、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二是横向打通粮食饲料加工、农牧装备、绿色食品深加工等三个产业集群;三是形成物流业、金融业、职业教育和其他关联性生产性服务业等四大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四是谋划建设数字化产业园,布局种养循环示范区;五是着力推动牧原供应链企业总部集聚,通过总部经济的模式,招引牧原供应链企业在内乡注册登记、纳税结算,达到3100多家。

  7

  全面鼓励创新,强化项目科技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在机械电子、新型建材等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加快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实施骨干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开展产业集聚区骨干企业清除“零”专利行动计划全覆盖。牧原公司向智能化养殖升级,现代化养殖水平行业领先;鹏翔科技与中电科27所合作,跻身北斗导航产品生产企业行列;天一密封成为全国两家行业标准制定企业之一;飞龙公司不断向智能化制造升级,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同行业首位。一大批科技含量高、支撑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持续推动县域经济转型跨越,科技创新已成为内乡县企业发展的“加速器”。

  二、内乡县“头部带动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成效

  1

  企业批量入驻,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内乡县按照“上游招下游、下游引上游、补齐产业链”的思路,开展延链、补链、强链招商,促进产业纵向延伸、横向集聚,产业集聚“虹吸效应”持续迸发,在集群发展模式的催生下,机械电子、新型建材、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造纸印刷包装、化工及新材料和煤电运一体化项目、牧原肉食综合体、农牧装备等板块已成为撑起内乡工业强县的“四梁八柱”。

  2

  工业“长藤结瓜”,产业拉动效应显著。一根管,打造汽车“动力引擎”,催生全国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飞龙公司;一粒石,打磨出新型建材,成就中国第三大石都;一头猪,实现智能化“云养猪”,养殖子公司遍布全国24个省(区)102个市215个县(区)。内乡县抢抓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的机遇,打造专业园区,承载符合智能制造、产值、就业等标准的企业集群式落地,形成“招一个、带一串、引一群”的效果。2021年,这些龙头企业新上和规划的产业配套重点项目有30多个,总投资超150亿元。

  3

  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升级效应显著。内乡县坚持把创新理念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推动“内乡制造”向“内乡智造”的升级跨越。2015年到2020年,该县三次产业结构从23.9∶41.6∶34.5调整至20∶43.8∶36.2,“二三一”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8%,在南阳市占比由6.0%提升至1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6家,其中产值超10亿元企业9家,上市挂牌企业8家,数量居南阳市第一。牧原股份持续保持全省A股上市公司市值第一的纪录。

  4

  产城互动发展,产城融合效应显著。近年来,内乡县按照“以城镇建设为平台,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提高平台要素集聚力、吸引力和承载力”大城建发展思路,着力构建“一主五副多点”的城镇体系,县城区面积从9平方公里扩展到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5年的38.2%提升至2020年的48.4%,县城骨干路网结构日益完善,街心游园城市广场绿化不断提质,依托产业集聚区形成的产城一体、宜工宜居的产业新区配套设施完善。

  5

  服务企业发展,政企联动效应显著。内乡找准了政企之间的有机结合点,通过政企合作,构筑政企共同体,形成了政府营造低成本营商环境、核心企业多元赋能、产业生态共生共荣的生动局面。2020年,牧原集团营业收入超600亿元,利润超300亿元,总市值超4000亿元,跨越成为全球规模第一的生猪养殖企业;内乡全县GDP增至263.1亿元,占南阳市的6.7%。

  6

  科技成果丰硕,创新驱动效应显著。“十三五”时期,内乡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1.6%提升至85.6%。截至2020年9月,全县已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星创天地1家;拥有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企业13家,多家企业拥有单项或多项国内乃至世界领先的技术。

  7

  社会稳定发展,收入增长效应显著。2016年到2020年,内乡县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7.27亿元增至12.98亿元,年均增长12.3%。同期,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0%和8.3%。2020年,内乡全县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度增长56.6%,利润增长167%,产值超10亿元企业9家。其中,牧原集团总营业收入突破600亿元,出栏生猪1812万头,跃居全球行业第一。

   三、内乡县“头部带动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经验启示

  面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条件、新环境、新任务,内乡县打破既往路径依赖,以创新理念引领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

  1

  关键点在产业生态。开放创新、协同融合、富有活力的产业生态是县域产业发展的关键。内乡县坚持项目谋划、项目争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服务“四位一体”推进,把创新发展理念贯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把招商引资、人才引进、金融创新、营商环境、项目建设、科技支撑等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共生共荣“雨林式”产业生态,撑起产业经济的“四梁八柱”。

  2

  着力点在产业平台。产业发展离不开平台支撑。内乡把园区建设作为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区中园”新经济增长。目前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已建成18平方公里,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家、上市公司及子公司8家。2019年以来,内乡县新孵化出农牧装备产业园、机械电子产业园、华福印刷包装产业园等9个功能性产业园区,使县产业集聚区形成“1+9”的“区中园”模式,发挥县产业集聚区内“母企业”的吸附带动作用,引进上下游企业批量入驻,进而孵化成新的产业集群。

  3

  立足点在产业链条。延链补链强链、项目“长藤结瓜”是内乡项目建设日新月异的秘籍。该县围绕核心企业,树立产业链、供应链招商发展思维,绘制产业链图谱,强力推动五大工业集群发展。围绕牧原集团,做足做活“牧原云”大文章,定向制定招商引资政策,推动形成牧原供应链企业在内乡县域集群式入驻,仅目前就有3343家牧原供应链法人企业在内乡入驻并注册纳税,在县工业园区新建了与此紧密关联的牧原食品产业园、寅兴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等5个专业园区。目前,装备制造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能源及高载能产业等5大工业集群在40平方公里的县工业园区内已形成13大专业园区,各个园区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相关联的项目扎堆进驻。

  4

  着眼点在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内乡把产业集群式发展作为推动工业转型发展的主动力,通过培植龙头领军企业,壮大企业群体,打造一批规模体量大、专业化程度高、延伸配套性好、支撑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成长并壮大于内乡的牧原集团,22年间坚持将自己全产业链上的项目在内乡链条式布局,眼下就有投资20亿元的牧原国际食品城、投资30亿元的牧原智慧物流园等33个项目在内乡落地。产业集群式发展引发磁吸效应,带动机械电子、新型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清洁高效能源等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强势崛起。

  5

  突破点在数字赋能。数字经济发展和经济数字化转型将重塑产业经济和社会治理的新格局,对县域发展而言是一次赛道升维、增量空间巨大的新机遇。内乡县抢抓数字经济机遇,立足县内生猪产业链生态体系和产业优势,利用云行信联网技术服务,结合内乡农商行“特专精”定位,全面实施生猪产业链数字化金融服务项目。“十四五”期间,内乡将基于生猪产业链数字化模块,全面推进其他产业链的数字化应用,用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6

  切入点在企业孵化。企业孵化是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形式。内乡县以企业孵化为切入点,量身定做企业孵化流程,有机贯通“引、评、扶”三个环节,全链条助力企业发展壮大。从2016年开始,相继规划建设了农牧装备孵化园、电商创业科技孵化园等企业孵化基地,其中农牧装备孵化园已经孵化出2个年产值超10亿元的农牧装备企业、3个专项园区,这3个园区由政府平台公司统一融资建设,企业轻资产入驻,牧原公司对入驻企业进行订单扶持,入驻企业凭订单可到县农商银行申请贷款,政府依据亩均税收情况对入驻企业进行租金奖励。与此同时,依托政府建立的“四投一担两发展”投融资平台,设立科创基金1000万元、股权投资基金5亿元,为科技小微企业和创客解决初创资金。

  7

  支撑点在完善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是撬动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抓基础设施建设就是抓项目建设,没有项目的落地,高质量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内乡县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底盘”,抢抓中央和省基础设施补短板政策机遇,统筹推进交通、市政、环保、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有效畅通资源要素流通,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8

  根本点在创新引领。强化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品牌化、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是推进产业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以及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内乡县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新引擎,依托科技让一批支柱产业项目创新领航,隆起了内乡人才、技术、设备竞相汇聚的高地。如今,依靠科技创新,孵化出一批技术含量高、比较效益好的高成长性企业,催生了拥有前沿技术支撑的新材料、新能源、医药化工、电子机械等年产值达百亿元的4个产业集群,引领内乡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增速处于全市第一方阵。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