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融媒体视频化+育人”机制与建设路径研究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04-19 15:04

  摘要:5G技术的赋能,使融媒体时代已经来临。高校融媒体建设作为国家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视频化发展趋势必然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深入分析“融媒体视频化+育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转变认识、深化改革、锻造队伍,抢抓融媒体视域下育人模式变革机遇,才能不断提升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

  《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短视频对网民的吸引力最大,用户规模达8.73亿,20~29岁的人群使用短视频达92.3%。这些数据说明,以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为代表的短视频APP已成为现象级的“手机应用”和新兴的校园宣传思想阵地,深刻改变着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必须直面融媒体视频化建设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一、融媒体视频化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必然之举

  高校融媒体建设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拓展,具有促进学科专业建设与宣传思想工作的深度融合、融媒体进阶变革与思想政治工作治理现代化的深度融合等内涵,是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5G将加速高校融媒体视频化进程。5G时代,超高清视频流传输、沉浸式互动体验、内容生态“超视频化”趋势,使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高速率、快传播、强交互的全新改变。这些新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催生了第三次社交语言——视频化的发展浪潮。就高校而言,这些新技术不仅成为学生的消费和生活习惯,也进一步模糊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界线,倒逼高校必须在融媒体视频化进阶中站在赛场上而不是看台上。

  2.高校融媒体视频化建设为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机遇。在这个“无视频,不网络;无网络,不传播”的时代,既给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生动的主题视频丰富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维度。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关键是构建既注重权威性又注重亲和力的话语权,以学生愿意听、喜欢听、听得懂、起效果的方式接受思想引导。积极探索视频传播话语权与宣传思想工作话语权的深度融合,借力视频传播的生动性、亲和力、感染力以及开放性的运营模式,有利于不断创新和丰富符合学生思想、行为实际的宣传思想工作模式。

  视频引流的趋势拓展了师生参与宣传思想工作的宽度。当前,视频引流的趋势非常鲜明,抖音、快手、B站等视频平台头部公司均开启了与教育系统的深度合作。如上海交通大学,通过微博、抖音等平台进行疫情防控期间“新学期第一课”同步直播,两小时在线观看量达到262.82万人次,登上了微博热搜榜,取得了育人阵地拓展融合的良好效应。

  二、高校“融媒体视频化+育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19年,教育部公布了首批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高校融媒体建设立足实际,在做好思政育人、壮大主流舆论的同时,均体现出较为明显的融合兼并趋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受制于管理体制、流量导向、队伍水平、制作成本等因素,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理念跟进不力,“怎么做”存在短板

  当前,高校的管理层多数还认识不到融媒体建设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以及对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不少二级学院的领导班子成员仅关注线下学生管理是否稳定,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发展规律把握不到位,不知道这些网络“原住民”心在哪、想些什么、想干什么。主力军游离于主战场之外,就不可能做到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队伍融合不力,“谁来做”存在短板

  1.缺乏条线关系紧密的“组织”架构。当前,各高校对意识形态与宣传思想工作越来越重视,在队伍组建上,也逐渐明晰与规范起来。但与党组织、团组织等直线关联层级体系相比,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缺乏“一竿子捅到底”的强有力“组织”架构。

  2.缺乏政治能力过硬、专业能力出众的“多维人才队伍”。一是缺乏专业化的融媒体建设管理人才。当前,大部分高校都是由1-3名专职人员带领学生社团管理和运营校级层面的所有媒体平台。专业队伍人力不够,特别是高水平人才更加缺乏,无法建设适应融媒体发展的专业化采编、生产、运营工作流程,自然也提供不了更多的优质产品。

  二是缺乏稳定的专业素养高的学生团队。首先,学生的流动性导致融媒体运营团队不稳定等问题比较突出。其次,学生团队中具有一定技能基础和专业素养的学生非常少,在政治的敏锐度、策划的系统性、素材的传播力等方面都有所欠缺。

  (三)平台整合不力,“一起做”存在短板

  高校媒体按运营主体一般分为学校官方平台、二级单位官方平台以及二级单位所辖单位与学生团体开办的平台三个层面。各平台精准整合到位、一体化高效运作,还存在较多问题。

  1.从横向来看,融媒体平台还未从“相加”走向“相融”。一是没有按照平台的特点和用户的不同进行二次创作,没有实现平台与内容的真正融合。二是各平台均由不同的指导老师带领不同的学生社团进行运营,缺乏深度沟通,平台壁垒难以彻底打破,媒介资源无法实现自由流动。

  2.从纵向来看,融媒体平台的统筹号召力欠缺。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学院级、社团类账号更加注重独家信息的“先发优势”,供稿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获得感不高。其次,各级平台功能重叠,容易产生同一个新闻多方重复采集、创作等问题,造成资源浪费、受众分流。

  (四)内容投放不力,“为谁做”存在短板

  高校媒体融合发展离不开师生、校友等用户的积极参与。用户需求的凸显,需要坚持“用户思维”进行供给侧改革,泛泛而谈的宣传内容难以激发用户的兴趣。而大部分高校在内容供给方面,“用户需求”导向不明确,改革动力不足。

  三、高校“融媒体视频化+育人”建设机制与路径浅析

  针对高校“融媒体视频化+育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转变认识、提高站位;要深化改革,重组机构、再造流程,打造以短视频为主要载体的融媒体育人新格局;要坚持“内容为王”,讲好校园故事、形成品牌效应;要锻造队伍,激励师生积极参与,不断提升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水平。

  (一)提高站位,增强“融媒体视频化+育人”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融媒体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提升学校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阵地,高校应高度重视,各级管理层要切实强化育人领域的互联网思维,加速融媒体的建设步伐,深入研究传播规律和传播对象的思想行为特征,把握好融媒体发展的时与势。当前,高校学生年龄集中在“90后”“00后”,习惯于新媒体和视频化,就要在融媒体系统推进的理念设计上突出视频化的优势,充分利用融媒体的视频化建设增强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聚合力、亲和力、传播力。

  (二)变革思维,以“生产+运营”的理念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从根本而言,高校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以“一盘棋”的思维自上而下系统推进,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

  1.变革组织架构,推进平台融合向纵深发展。高校融媒体建设可借鉴社会媒体融合的相关经验,推进组织架构变革,促进人员、资源打通部门壁垒走向深度融合。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根据学校实际构建起“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第一层面:成立学校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导融媒体中心开展工作,成员单位包括宣传部、学工部(处)、校团委、研工部(院)、信管中心等。第二层面:依托校党委宣传部新媒体管理科、校广播台、视频新闻部等组织,成立学校融媒体中心,打破部门、科室、平台藩篱,统筹调度学校全媒体宣传资源。融媒体中心下设调度指挥部、编辑运营部、视频制作部等工作部门,着力推动融媒体新型主流阵地建设。第三层面:由党委宣传部牵头,融合校内各级媒体平台,组建统一的新媒体联盟,形成全校各单位统一发声、同频共振的媒体融合发展格局。

  2.再造工作流程,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按照“统筹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科学评价、有效应用、全方位覆盖”的模式,再造工作流程。从线索管理、选题策划、采编发布、传播评价、运维分析到素材云盘,一个系统、全流程跟踪。同时,优化新闻线索调度分配,做到一次调度,多手段采写、多方式表达、多平台编发、多终端呈现,实现新闻资源接力式化学式传播,不断提升用户的“忠诚度”。

  再造工作流程要做到三个转变:一个是由“受众”向“用户”思维转变,而且是“用户至上”;二是由“作品”思维向“产品”思维转变,而且是能与用户对话的“产品”;三是由“内容生产”向“内容生产+运营”转变。

  (三)聚焦内容,讲好校园故事、形成品牌效应

  1.在内容生产方面。聚焦“四个服务”要求,坚持“顶天立地”的运营方针,立足高校学科专业特色、历史文化特质、师生关注焦点等,依托融媒体平台,构建起国家战略、理论研究、科学知识与学校师生之间、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教育共同体。注重以项目化方式推出系列思想价值高,“叫好又叫座”视频化产品,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回应师生与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等,让校园与社会全方位全领域互联互通,让“媒体”与“课堂”融会贯通、同向同力,让“主旋律”与“小清新”“相亲相爱”、携手并进。注重以“小故事、正能量、大情怀”的题材切入,用更加贴“地气”的声画语言来讲述校园平凡人物的日常点滴,持续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原创视频产品,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黏合自己的用户。

  2.在内容表达和呈现形式方面。在内容为王的融媒体时代,融媒产品重点在“准”“新”“微”“快”上下功夫,利用图文、短视频、直播、H5、VR等多种传播手段,打造更多与主流媒体品格和气质相一致的校园新闻精品,让直播化、移动化和产品化成为融媒体传播新趋势。如河南理工大学围绕新生、家长、社会公众对“2021级新生通知书首发”的关注,由融媒体中心提前统一策划,下设各部门及时分类生产,各平台迅速合力传播,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其中短视频平台推出的系列主题作品,在央视新闻的专题里排名前列。

  (四)锻造队伍,凝聚无所不用的传播合力

  融媒体建设的关键是人才竞争。一是要在原有的各层级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基础上,借鉴党团组织三级实体运作模式,强化激励、培养机制,优化发展生态,构建起“融媒体中心—-学院(学生社团)—-班团”三级贯通的融媒体建设团队,定期召开联动会议,征集线索、挖掘亮点。同时要建立健全选派、培训、交流机制,不断提升团队业务水平。要高度重视学生融媒体队伍建设,给予他们宽广的发挥空间,强化业务培训,关心关爱他们的成长,建立健全将学生创作的优秀视频作品纳入综合测评加分项等激励机制。二是在队伍建设上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联动教学人员、科研人员、教辅工作人员等,探索组建跨学科、跨部门的融媒体工作团队,切实实现内容上、技术上的融合。(作者:王艳红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