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河南实践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04-20 11:48

  随着我国进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长远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强调必须把发展质量摆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河南省委省政府深入领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并以此为根本遵循,结合自身特点,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深深融入经济发展要求与目标。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2017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述,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是要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这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初衷,为了实现这一发展目标,需要用“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新发展理念就是要有创新性、协调性、绿色性、开放性和共享性,这正是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创新成为第一动力”是高质量发展的精髓,从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到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升华,创新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协调成为内生特点”从更加广泛的视角归纳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城乡发展的协调、地区发展的协调、人与环境的协调,特别是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等。“绿色成为普遍形态”意味着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21世纪以来,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与经济发展疲软并存,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于2006年3月首次系统阐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两山论”奠定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明确指出加强生态保护和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从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来看,只有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发展目标”,才能实现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千年大计。“开放成为必由之路”是对世界全球化的清醒认识,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国与国之间的联系都更加紧密,闭关锁国只能失败,只有开放才能真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共享成为根本目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坚持共享发展,不断增进人民团结,凝聚发展动力。

  河南省经济发展有其自身发展优势,但也面临着各种挑战,探索并总结出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是实现河南“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关键。

  二、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以科技助农为手段,加快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立国之本,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河南作为农业大省,肩负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加快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既是责任也是担当。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要靠科技助农为手段,以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具体来说,要积极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提高农产品栽培技术;以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为依托,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提高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加大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推动农产品加工设备的高端化和精深化,突破农产品加工及深加工的“卡脖子”技术问题;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为抓手,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防范能力、农资供应服务、农产品加工服务以及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等,推进农业全产业链的协调发展。

  (二)以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为抓手,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

  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为着力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从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改造以及主导产业做优等层面,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为抓手,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实现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尽管从规模方面来说,河南省制造业实现了总量的突破,但离创新驱动型的制造业强省目标尚存在一定距离。要提升河南省制造业的科技支撑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向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变。从企业层面,要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产品价值链的攀升,提高产品附加价值。从政府层面,要创建良好的创新环境与扶持政策,给予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鼓励企业的创新行为,实现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转换。。

  (三)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大力发展高效生态产业

  黄河流域是我国生态安全的有力屏障和重要经济地带,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明确指出加强生态保护和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和切实有效的地方落实。要科学评估黄河流域不同流域段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恢复力,统筹推进生态系统的协同保护,对上中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的生态保护进行不同的统筹设计,针对上游的生态系统退化、中游的水土流失、下游的湿地萎缩、干支流污染等问题,从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要创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模式,积极推进由碎片化治理向系统性治理转变,由局部地区治理转向整体性谋划和全局性合作。在创新发展模式下,要加快完善保障体系、组织体系、法律体系、协调机制等建设问题,做好企业、居民以及市场等各方参与力量的引导问题。

  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具有复杂的互馈机制,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模式,要以新发展的理念为引领,充分考虑到经济因素。黄河流域自然资源丰富,有着高效生态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高效生态产业主导以地理资源为重要条件,以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与功能为抓手,发展特色生态经济模式,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生态经济效益。要抓住黄河流域发展高效生态产业的有利条件,以黄河流域生态格局为依托,结合上中下游在资源禀赋方面的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对不同流域段的产业布局进行系统性规划,形成高效生态产业集群,发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以及生态农业等。

  (四)以中原文化底蕴为依托,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着文旅融合发展的先天优势。然而,河南的文化旅游资源尚未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一方面要拓宽中原文化宣传渠道,积极引导文化旅游消费倾向。近几年来,河南相继推出的“豫游纪”“唐宫夜宴”“水下洛神”等文旅产品,借助“融媒体+”成功出圈,创新了文化输出模式。疫情防控期间,河南洛阳推出的“云裳牡丹、花开满屏”直播活动,成功破解了疫情时期的旅游困境。要积极打造宣传中原文化的影视剧和专题片,电视剧《人世间》《风起洛阳》树立了文化宣传的典范。另一方面,要创新文化旅游产品,满足更多的消费新需求。河南省有大别山、红旗渠等红色旅游文化,亦有少林寺、白马寺、龙门石窟等佛教禅宗文化,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省占据四个,文物古迹资源丰富,同时,河南省还有云台山、鸡公山、老君山等风景名胜区。以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将“中华古都游”“中国功夫游”“中原山水游”“黄河丝路游”等4条旅游路线做出品牌效益。除此之外,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各参与方通力合作,加强旅游资源、内容、运营的整合,切实提高消费者的旅游体验。

  (五)以改革开放为契机,提高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随着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战的不断升级,以及2019年底开始爆发的全球性新冠肺炎,给全球经济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中国正处于世界经济漩涡中的风口浪尖。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于2020年7月30日在其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河南作为中部崛起规划中的重要成员,要牢牢抓住世界经济新格局形成的战略机遇期,提高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要高质量建设双循环平台载体,推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卢森堡货航亚太枢纽、中原龙浩和中州航空等货航企业的高质量建设,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自己“链条”的长度与广度。

  (六)以城乡建设为保障,有效提升民生品质

  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提升民生品质为落脚点,城乡作为人类居住的载体,其建设是提升民生品质的重要保障。要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居住环境、治安管理、生活配套设施、医疗条件、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质的提升,“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最大限度的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作者:黄宝敏,系河南科技大学教师。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河南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1ZT35]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王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