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仓:洛阳在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中的优劣势与发展策略
摘要:基于大量的实地调研资料与统计数据,分析洛阳市在郑(州)洛(阳)西(安)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中的发展优势与短板,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结果表明:洛阳市具有生态屏障、大国重器铸造、中西部创新高地、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都市圈核心城市、文化旅游胜地等发展优势,也存在发展步伐偏缓、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重工业重资产重负荷压力大、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高质量发展缺乏新的比较优势等短板。要全面强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识,协同推进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规划,牢牢扛稳铸造大国重器的责任,以开放发展为市域经济加快发展赋能,促进创新创业创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促进洛阳市高质量发展。
引言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对黄河流域未来长远发展做出战略部署[1],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郑(州)洛(阳)西(安)高质量发展合作带”[2]。目前,针对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的研究还少有文献报道,虽然涉及其中主要城市郑州、洛阳、西安等的相关研究较多,但纳入到合作带中进行的研究较少。因此,在国家积极筹划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的背景下,本研究在前期开展“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利益补偿机制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在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中洛阳市自身的发展优势与存在的主要短板,寻求科学可行的高质量发展对策。
一、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位于黄河流域,涉及河南、陕西和山西三省(图1),郑州、洛阳和西安是合作带中3个重要城市。本研究以洛阳市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与郑州和西安进行对比,分析其在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中的优势和短板,并提出高质量发展策略。
数据主要来源于实地调研资料、2011年和2020年的《河南统计年鉴》、2010年和2020年全国及各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中洛阳的发展优势及差距。
图1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范围
二、洛阳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一)洛阳发展的优势
作为全国特别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和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市在全国和黄河流域一直承担着生态屏障、创新高地、旅游胜地等特殊角色[3]。
1、以大山、大河、大坝为支撑的生态屏障。大山指伏牛山,是秦岭延伸到河南省西部的一条主要山脉,构成了黄河、淮河和长江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在洛阳市域内,主要是伏牛山的北坡,生态环境优美,植被茂盛,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5.3%,居全省第二位。地处伏牛山腹地的栾川县是生态旅游大县,是近几年全域旅游快速发展的县域[4]。
正是因为拥有伏牛山作为生态屏障,洛阳在河南省大山大河大平原格局中赢得了生态高地的殊荣。大河指伊洛河,是黄河流域的一级支流,也是黄河中游最大的两个支流。伊洛河年平均径流量34.3亿m3,占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580亿m3的5.9%,是黄河的多水少沙支流之一,对黄河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5]。在洛阳境内的伊河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二级标准,两岸风景秀丽。大坝指小浪底大坝,也称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洛阳市孟津区小浪底村附近,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具有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对黄河水资源发挥了巨大的调控能力,成为“黄河宁、天下平”的关键支撑工程[6]。
2、创造大国重器的重工业基地。洛阳市重工业发展,特别是在大型或超大型机械装备制造方面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崛起做出了重大贡献[7]。近些年,洛阳市依托大院大所大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利用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全面提升洛阳大型装备制造水平,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向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跃升,不断创造出新的大国重器。从“神舟”到“嫦娥”,从“墨子”到“天眼”……,在影响国威国力的重大活动中无不闪烁着“洛阳制造”的身影。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先后实施了“新重机”“新一拖”“新洛轴”“新河柴”等一批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升级项目,建成国内最大的农机装备、大型冶金矿山装备、高等级轴承生产基地,洛阳重工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清晰[8]。由中信重工研发制造的国内规模最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铝板125MN张力拉伸机,系我国首次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重量达3900t,最大单件零件达200t,而加工尺寸公差要求0.01mm,属于极限制造[9]。由中信重工出品的首台套超高压水射流混凝土破碎机器人,也创造多方面技术指标的国内外第一。由中国一拖完成的国内首台5G+氢燃料“超级拖拉机”是农机领域名副其实的黑科技,全球首创。由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参与开发、设计和制造的镇海沸腾床渣油锻焊加氢反应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化技术装备。由中国船舶725所自主研制的全国产化印刷板式换热器,成功用于我国首个海上大型深水自营气田项目,让我国海上天然气开采从此不再被“卡脖子”。这些大型工业装备与智能装备,不断开拓我国大型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填补了我国很多高端装备领域的空白,使我国越来越多地拥有了一批大国重器,挺起了重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脊梁[10]。
3、全国中西部创新高地。作为国家重要的重工业基地,洛阳市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全市现有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等国家级工业类大院大所16家,有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家级创新型大企业20家,加上近些年新型研发机构快速增长,全市创新驱动的发展动力日益充沛。全市着力发挥优势,打好创新驱动发展牌,以中国(洛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龙头,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实施“双倍增”行动,打通“四个通道”、促进“四链融合”,以更大力度的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1]。2019年,洛阳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37%,首超全国平均水平[12]。2020年,洛阳市研发投入强度位居全省第一位。
4、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洛阳都市圈核心城市。作为“一带一路”的主要节点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河南第二大城市,洛阳着力发挥创新资源丰富、先进制造实力雄厚、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国际人文交往活跃、综合性交通枢纽等综合性优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打造新增长极、形成新引擎、开辟新市场[13]。洛阳都市圈总面积2.7万km2。其战略定位是“三区一枢纽一中心”,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国先进制造业发展引领区、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核心区、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国际人文交往中心。未来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奠定现代化都市圈发展框架,基本确立一体化发展空间格局、支撑体系和保障政策;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形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13]。洛阳都市圈东与郑州都市圈紧密相连,西与西安都市圈融合,相互联系紧密,已经构成了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雏形,在构建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居于重要战略地位。
5 由千年古都支撑的文化旅游胜地。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夏、商、西周、东周、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朝以洛阳为都,是我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都城[14]。洛阳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现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43处,馆藏文物40余万件。沿洛河布局的夏都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举世罕见。龙门石窟、汉函谷关、含嘉仓等世界文化遗产,白马寺、关林、应天门、明堂、天堂以及定鼎门博物馆、天子驾六博物馆、客家之源纪念馆等博物馆群,均彰显其传统优秀文化的珍贵风采[15]。洛阳是儒学的奠基地、佛学的首传地、道学的产生地、玄学的形成地和理学的渊源地,各种传统文化思想在此交融,形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文化,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可持续传承与创新发展[16]。以河图洛书为标志的河洛文化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祖根文源,洛阳是全球客家人南迁的起点,是全球1亿多客家人的祖籍,是中国70%的宗族大姓的起源地[17]。作为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历史上洛阳先后6次进入世界大城市之列。正是洛阳千年古都的文化积淀与传承,使洛阳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特殊的资源基础[18]。
(二)洛阳发展的劣势
站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需要,切合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19],从全面融入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的视域分析,洛阳发展还存在短板。
1、在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中发展步伐偏缓。“十三五”时期,洛阳市全面加快发展步伐,综合实力大幅跃升。2010—2020年洛阳市GDP从2321.1亿元增长到5128.4亿元,增长幅度为121%。而同期郑州市的GDP从4029.3亿元增长到12003.0亿元,增长幅度为198%;西安从3195.1亿元增长到10020.4亿元,增长幅度达214%。因此,与郑州和西安相比,洛阳市在郑洛西合作带中发展步伐偏缓,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2、 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洛阳市积极推动开放发展,开放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洛阳自贸区累计入驻企业超3万家,7项案例入选全省最佳,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93.1亿元,同比增长24.9%;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0.95亿美元,同比增长6.4%,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15.4%。无论是进出口总额,还是实际利用外资数量,都取得了优异成就。尤其是出口总值达172.4亿元,同比增长29.4%,增长势头强劲。但是,就进出口总额占当地GDP的比重而言,2020年洛阳市仅占0.4%,与郑州占41.2%和西安占34.7%相比相差甚远。说明进出口对市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贡献非常有限,全市经济开放发展的水平仍然很低。在国家持续加大力度共建“一带一路”、促进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全省内陆开放高地优势更加凸显、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河南自贸试验区2.0版的时代背景下,乘势进一步加快洛阳市开放发展步伐迫在眉睫。
3、重工业重资产重负荷压力大。洛阳市长期以重工业集中著称,从1958年开始,除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重工业占比在70%以下外,在轻重工业结构中重工业占比长期保持在80%以上。从2000年开始,洛阳市重工业占比又继续提高,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重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高达89.53%。重工业一般都是重资产企业,与轻资产企业相比,每当遇到产业结构调整阶段,重资产企业发展都会步履艰难。因此,像近些年全国一直高度关注的南北方发展差距拉大和东北地区发展明显滞后一样,凡是以重工业所特有的重资产占比较大的地区,都要承受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资金链紧张的沉重负荷压力[20]。同时,重工业高度集中的工业结构也导致其工业发展能耗较高[21]。2019年,洛阳市全社会用电量为442.23百万kW·h时,郑州市是564.63百万kW·h,前者相当于后者的78.32%;而同年洛阳市的GDP为5034.85亿元,郑州市的GDP为11589.72亿元,前者只相当于后者的43.44%。可以看出,与郑州市相比,洛阳市每创造单位GDP耗电要高出近50%。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全国性产业结构节能减排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过剩产能压减过程中,各地都高度重视调减当地的高耗能企业,而且成效比较显著[22]。洛阳市也与全国同步,在主动调减高耗能企业。然而,到2019年仍然有60个年耗能万t标准煤以上的企业,仅比2010年减少了21.1%,同期河南省耗能万t标准煤以上企业最集中的另外两个市郑州和焦作却分别减少了58.9%和47.8%,洛阳的步伐明显落后,与国家绿色发展步伐不协调,与国家积极推进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矛盾较大,减碳任务繁重。
4、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2012年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跃升,一、二、三产业构成为9.1∶45.4∶45.5,第三产业成为最大的产业;2015年一、二、三产业贡献比为4.5∶42.5∶53.0,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2020年,我国三产构成为7.7∶37.8∶54.5,国民经济发展服务化的历史趋势显著。近些年,洛阳市也在积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2020年第三产业占比比2010年提高了13.9百分点,已经成为第一大产业,与郑州市调整的节奏基本一致。但是,由于原来第三产业基础薄弱,2020年第三产业占比只有50.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5百分点,低于郑州市9.0百分点,低于西安市13.7百分点,差距较大。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都证明都市区第三产业配置资源的效率相对最高,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比的高低是产业结构是否高端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洛阳市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仍然艰巨,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在建设都市圈过程中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既能解决城市发展的动力与活力问题,又有利于当地扩大中高端就业,满足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实际需要。
5、高质量发展尚没有形成新的比较优势。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题。全国“十四五”规划首次把创新发展放在十二项重点任务的第一项,创新发展成为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支点。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而创新驱动需要足够的研发投入与人才投入。与郑州和西安相比,洛阳市高等学校以及最能够代表创新能力的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等支撑创新发展的相关指标还处于较低水平。反映目前高质量发展基础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洛阳市相对较低,在其GDP相当于郑州市42.7%的情况下,一般预算收入仅相当于郑州市的30.5%,说明GDP中财政收入的含金量有待提高。在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64.7%,也处于较低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等指标也处在相对偏低的状态。
三、促进洛阳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全面强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识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23]。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发展主题。积极适应这种历史性发展大势,针对洛阳目前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短板,全面强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识至关重要。要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个干部做起,从每一个企业做起,从每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事情做起,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要求,并通过进一步强化研发投入和人才投入,加大力度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体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要强化各级领导的带头示范作用,制定各个领域高质量发展的考核方法,建立健全高质量发展的干部年度考核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共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协同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二)协同推进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规划
2020年10月13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支持洛阳市提升开放能级助力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的若干措施》中提出,要推进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启动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战略规划研究。2021年4月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谋划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在河南省级层面,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均已进入战略部署。充分考虑跨省合作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意义,建议由河南省、陕西省和山西省共同请求国家发改委牵头协调,相关地市积极配合,协同推进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中长期规划编制。在高质量完成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规划的基础上,利用国家的战略支持与河南、陕西、山西以及相关地市的共同努力,以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为战略支撑,加快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洛阳市在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中承东启西,从包容、协同、服务、奉献的战略高度全面融入合作发展的大潮,从合作中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汲取新动能、探索新途径、开辟新领域,创造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象。
(三)牢牢扛稳铸造大国重器的责任
重工业产品具有研发难度大、生产周期长、占压资金多、市场容量有限、企业承载负荷重等行业性特点。但是,对于一个大国来说,重工业又是工业发展的脊梁,是国防事业的靠山,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和国内外激烈竞争中,大国重器又是我国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必备的王牌。所以,以国家的意志、时代的伟力、奉献的精神支持大国重器可持续发展是历史的需要,更是一代人的历史担当。202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全国著名老工业基地的洛阳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理应有自己更大的责任、担当和新作为,要乘势继续推动以大型、特大型装备制造为特色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牢牢扛稳新的大国重器研发、生产、制定标准、助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大潮之中。制定并实施高标准的大型工业装备中长期研发规划,推动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智慧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让新一代洛阳人在“洛阳创新”“洛阳制造”“洛阳创造”“洛阳智造”等一系列国之重器中铭刻不朽功勋,在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中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以开放发展为市域经济加快发展赋能
在经济学上,一般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如果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具备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并且都具有比较充沛的动力时,经济发展就会充满活力。否则,就会出现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短板。无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的长期持续高速发展,还是郑洛西合作带内2010年以来郑州市与西安市的持续高速发展,均得益于三驾马车共同发力。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在开放发展方面进出口规模较小,2020年进出口总额分别相当于郑州市和西安市的3.9%和5.6%,基数较低,未来开放发展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很大。要充分利用近几年开放发展态势良好的基础,通过更大规模的开放合作,与郑州和西安深度联手,协同发力,加快开放发展步伐,补齐开放发展的短板。制定“十四五”期间进出口规模突破1000亿元的规划并积极付诸实施,以高质量的开放发展为市域经济增添发展活力赋能,为三驾马车协同加速助力,以出口带动每年GDP增速提高1.5~2.0百分点,从内在动力与活力上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较快发展。
(五)积极促进创新创业创造
学术界在讨论经济发展时经常把北上广深放在一个层级,广州与深圳经济发展活力充足,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在改革开放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深圳最大的成功密码之一就是用最先进、不断创新、以人为本的方法吸引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奖励人才,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特别是为大批青年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让一批又一批青年人实现了创新创业创造的梦想。有了一代又一代充满创新活力的青年人才队伍的健康成长,就造就出当今时代与北京和上海比肩的经济发展业绩。洛阳市历来以创新资源丰富著称,也正是因为创新资源丰厚,特别是在重工业领域创新人才、创新基础、创新经验、创新文化等均具有显著优势,才凝练出大国重器的靓丽形象。今后要认真对标广州与深圳的创新政策与具体做法,进一步优化创新政策与创新环境,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方式、更加灵活实用的政策措施、更加贴合青年人需要的支持方法、更加积极弘扬包容开放的创新文化氛围,激活创新资源,激发各类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创新活力,组织老中青结合、以青年人才为主的一大批创新团队,协同开展重大创新创业创造行动,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拓展新领域、不断增加新活力、不断充实新基础、不断创造新业绩。
(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
在第一产业领域,按照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以乡村产业振兴为突破口,疏解非中心城市产业功能,向乡村地区转移适宜在乡村长期发展的产业,并结合在洛阳各地已经形成比较好基础的沟域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第二产业领域,以重工业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绿色化为战略方向,集中力量建设国家级大型机械装备公共创新平台,打造新一代大国重器的新杰作,创新更多代表我国重工业领域领先水平的新装备,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在规上工业中的占比,高质量建设以高端大型机械装备为显著特色的现代工业基地。在第三产业领域,以扩大产业规模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重点,稳步推进国民经济服务化,培育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为第一、第二产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提供新服务。尤其是要创新现代金融服务,以金融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方式培育一批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为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新的动力源。
(七)合作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郑州、洛阳和西安是黄河中下游黄河文化沉淀特别丰厚、高质量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城市。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既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在合作发展中创造新业绩,攀登新高地,又要传承弘扬创新黄河文化,建设沿黄国家文化公园,开创郑洛西高品质黄金旅游线路,合作轮流举办黄河文化国际论坛,定期举办黄河文化月活动,系统挖掘黄河文化精华,组织出版宣传黄河文化的大型系列丛书,共同唱响新时代黄河文化大合唱。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向全球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四、结语
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是党中央亲自谋划的中国八大古都中三大古都有组织的亲密牵手合作,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对加快郑洛西高质量发展步伐、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均具有区域发展模式探索与创新的重要意义。因此,郑州、洛阳、西安以及沿线相关地市都要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开阔视野,顾全大局,共同努力,合作共赢,通过跨省域的紧密合作创造出协同共振效应,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创新大城市联手发展新模式,开辟高质量合作发展的新天地。(作者:张占仓 河南省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省社科院原院长、研究员)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N].经济日报,2019-09-20(1).
[2]新华社.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十九届中央第五轮巡视情况的综合报告》[EB/OL].(2020-08-31)[2021-05-05].http://www.gov.cn/xinwen/2020-08/31/content_5538831.htm.
[3]中共洛阳市委.关于制定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洛阳日报,2021-01-18(1).
[4]张占仓.河南省丘陵山区县域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中州学刊,2021(4):27-33.
[5]赵丽霞,徐十锋,赵旭,等.黄河伊洛河流域径流变化特性及趋势分析[J].中国防汛抗旱,2020(12):70-73.
[6]李中锋.治理黄河的关键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09(3):265-274.
[7]史东彬.“一五”计划对洛阳工业的影响[J].西部学刊,2021(3):51-53.
[8]张占仓.在高质量发展中洛阳的优势短板与对策[N].洛阳日报,2021-04-28(3).
[9]潘郁.中信重工:“大国重器”洛阳研制[N].洛阳日报,2020-10-19(2).
[10]刘宛康.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务实重干推动洛阳高质量发展[N].洛阳日报,2021-04-09(2).
[11]程钦良,张亚凡,宋彦玲.兰西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及优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0,40(2):52-57.
[12]洛阳市人民政府.2019年洛阳市研发投入强度首超全国平均水平[EB/OL].(2020-09-07)[2021-05-05].ht-tp://www.henan.gov.cn/2020/09-07/1764160.html.
[13]李江涛,李东慧.确保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洛阳落地生根在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中奋勇争先[N].洛阳日报,2020-09-21(1).
[13]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正式发布[EB/OL].(2020-12-25)[2021-05-05].http://www.henan.gov.cn/2020/12-25/2066419.html.
[14]张占仓,唐金培.洛阳学初论[J].中州学刊,2018(3):120-125.
[15]侯甬坚.洛阳学建立的基本依据[J].中州学刊,2018(6):113-117.
[16]张占仓,唐金培.千年帝都洛阳人文地理环境变迁与洛阳学研究[J].中州学刊,2016(12):118-125.
[17]梁留科.弘扬河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N].中国科学报,2019-05-22(3).
[18]梁留科.以黄河文化支撑副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N].洛阳日报,2020-07-03(4).
[19]张占仓,杨书廷,王建国,等.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战略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2020(1):30-36.
[20]王茵.经济新常态下洛阳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20(7):79-81.
[21]邵小彧,朱佳玲,刘云强.我国工业技术创新空间关联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基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的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0,40(2):7-12.
[22]张鹏,袁丰,吴加伟.科技创新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0,40(3):13-18.
[23]汪晓东,周小苑,钱一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综述[N].人民日报,2020-12-17(1).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