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堂如何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论述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04-24 14:26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刊发重要文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指出“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讲授的作用,引导青年学生自觉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论述,发自内心地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

  讲好社会保障事业的壮丽篇章,讲清“为何”社会保障

  一是着眼于百年中国,讲清社会保障的艰辛探索。自党的二大起,中国共产党就把社会保障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改良工人待遇、依法规制社会保险等方面进行探索。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逐步把社会保障作为改善民生的基础性工程,并取得成效。中国长期坚持从人口多、底子薄、人均收入低的实际出发,不盲目照搬国际惯例,着力做到“低水平、广覆盖”,在一定时期内做到城乡有别、区域有别、分类管理,最终朝着统一方向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数次召开重要会议研讨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社会保障的顶层设计,不断优化社会保障的举措,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着力于百年奋斗,讲清社会保障的重大进展。为应对各地的失业、下岗群体出现的贫困问题,国务院颁发《关于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为解决社会保障多部门管理、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国务院组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为规范失业保险制度,国务院颁布《失业保险条例》;为缓解价格变动对困难群体生活的影响,国务院建立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为补充和调剂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国务院颁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总的来说,我国社会保障历经初步建立到修订、调整、完善,从保障方式到管理体制,都进行彻底的变革,形成崭新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是着重于百年伟业,讲清社会保障的人民期盼。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日益提高的社会保障是人民群众的普遍期盼。自2005年以来,国家连续较大幅度调整基本养老金,对改善企业退休人员生活、促进社会公平发挥积极作用;尤其在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方面,国家通过大幅度提高覆盖面与保障水平,不断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确保越来越多的群众更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毋庸置疑,广大人民群众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都离不开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讲好社会保障事业的体制机制,讲清“何为”社会保障

  一要深刻剖析社会保障事业的制度优势。社会保障事业之所以行稳致远,关键在于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政府在社会保障事业中的职能往往体现在其责任主体地位的确立。国家法律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是确保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运行的根本。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政府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规划、组织、实施社会保障计划各个环节。政府要统一对社保基金进行筹集、支出和管理,并对社保财务负起最后责任。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政府最终实现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

   二要深入解读社会保障事业的体制机制。结合“十四五”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蓝图,围绕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新要求,逐条逐项深入解读社会保障事业的体制机制。着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这一战略规划,对标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等目标,讲清楚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讲透彻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维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讲明白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与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内在联动关系。

  三要深度阐释社会保障事业的改革趋势。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已经进入新阶段,要从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视角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老大难问题,理顺社会保障的体制机制,破解束缚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瓶颈,最大限度释放社会保障改革红利,更加关注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充分把握新时期社会保障在加强社会治理、保障改善民生、推进社会转型中的神圣使命,充分认识社会保障在推动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的重要职责。

  讲好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讲清“如何”社会保障

  一要加强社会保障事业的普法宣传工作力度,树立社会大众对社会保障的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保障法治社会氛围。二要加快社会保障领域立法进程,聚力解决社会保障领域法律缺失、实践漏洞等问题,及时开展社会保障领域法律修订工作。三要健全社会保障的司法机制,发挥司法机关对社会保障纠纷的最终裁判和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戒作用,保证社会保障法律实施效果。同时,要增强社会保障法的实施机制和监督作用,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社会保障精细化管理。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大力推动社会保障精细化管理,是加快打造规范有序、便捷高效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由之路。一要大力推进社会保障的标准化建设,统一各种表式、表格、账册标准,统一业务经办流程标准,规范经办管理服务标准,规范社会保障登记、申报、征缴、稽核、支付、关系接续等标准;二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精确管理人数增减、数据统计、基金预算等,摸清社会保障底数,梳理各类不同情况,做好分类记录、分类统计,从源头上提高收集数据质量,确保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象准、资料全。

  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社会保障应急功能发挥。在新冠肺炎疫情逐渐趋于常态化管理的情形下,亟需大力提升社会保障体系应急能力,建立常态化多层次社会保障应急识别机制。一要精准定位低收入群体,建立动态的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人群准入与退出机制,杜绝出现因疫致贫、因病返贫等情况;二要扩大保障范围,把灵活就业人员、流动人口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三要模拟预判新冠疫情等突发事件,主动识别应急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科学确定社会保障应急响应举措启动时机,形成“识别—评估—反馈—调整—优化”社会保障应急响应机制,为优化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邰鹏峰,上海中医药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廖维晓,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逻辑进路”(20FKSB0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