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领导干部正确权力观养成策略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04-28 13:44

  习近平指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①,做到制度上不能、不易腐,思想上不想腐,让权力真正规范运行。但是,完善的制度硬件相对客观,而要达到主观不愿腐的价值观塑造却相对艰难。因为“外在机制的有效性,也只有通过正确的价值观的内化,形成如康德所言的义务感从而成为行动动机,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没有对正当规则的认同而形成的自律,不仅会增加社会管理成本,也会导致官员寻求庇护者来降低犯罪成本,以致最终导致叠床架屋的机构臃肿乃至相互包庇的派系集团的形成”②。因此,新时代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一方面,需要从内部矫正权力行使者用权心理动机,形成内在的非制度化的道德约束效力;另一方面,需要构建刚性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形成外部制度化的强制性行为规范,防止权力行使恣意,确保公权力合理、合法、高效地配置和运行。

  一、在基础教育中融入法治观念教育,从源头上培养权力观

  在基础教育中融入法治观念教育,是树立正确权力观的基础。权力观是个体对权力现象的认知结果,经历了感性评价和理性认知相互作用的长期过程,是个体在教育和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认知。学校是人社会化的重要场域之一,基础教育时期也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融入法治观念教育,对正确价值观的内涵、功能进行科学解释、系统分析,能够强化青年一代对权力属性的认知,让其对权力与法、权力与情等有正确的认识,夯实正确权力观培养的基础。同时,“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③,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也是为党培养未来接班人、做好党内政治文化代际传承、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基础工程。

  二、弘扬良好道德风尚,从整体上涵养权力观

  权力观是对权力现象的感性评价和理性认知。理性认知的构建部分主要是通过系统的学校教育完成,感性认知则伴随着人一生的社会实践,体现于人的生活、工作、家庭各个领域。作为权力主体的领导干部,拥有多重身份,在家是子女、父母、夫妻,在社会上是公民、普通党员,在单位是职员、领导。虽然在不同场域有着不同身份,但是正是“社会—国家”这个宏大背景才赋予其身份意义。因此,正确价值观的培养离不开“家—国”这个宏大背景,需要从整体视角去考虑。第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已经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应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④,让处在不同场域、拥有不同身份的领导干部,对权力存敬畏之心,对民众怀崇敬之情,注重日常生活和管理中的价值导向,树立正确的权力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价值判断能力。第二,注重家教、弘扬家风。“天下之本在家。”家是人生的第一个活动场域,也是个体生活的最重要环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心灵的归宿。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⑤。因此,要弘扬优秀传统家风,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廉洁修身、齐家,在家庭环境中涵养权力观,做到清正用权,管好自己和家庭,带动下属,杜绝特权阶层和集体尤其是家族腐败。第三,着力营造“权力为公”“用权为民”的用权氛围,弘扬廉政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正确的道德评价体系。要发挥公正用权的宣示和引导作用,树立正确的权力伦理观;要通过大众传媒和社会舆论,宣扬鼓励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行为,加大对腐败案例的剖析,以案释法,以案促改,提升反面典型案例的警示效果,树立正确权力来源观。

  三、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优良政治生态形塑权力观

  习近平指出:“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⑥这正是领导干部正确权力观养成的价值要求和方法原则。政治文化是一种主观的价值范畴,是沉淀于党员心理和精神上的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强化其对于领导干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行为的约束作用。第一,形成领导干部“公权不能私用”的价值评判标准。权力观是权力主体价值判断的结果。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让党员领导干部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和核心意识,这种集体、服务、奉献等政治意识让领导干部有清醒的公私意识,能够正确处理公私关系,厘清权力和责任的边界。第二,增强领导干部政治身份认同,强化领导干部思想形塑效果。政治信仰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要素。党员在感知、体验、学习、传承党内政治文化的过程中,会不断获得和强化政治信仰,再通过政治信仰熏陶、感染、重塑价值观。第三,以党内制度、机制、行为模式引领领导干部用权行为。党内政治文化的物质形态表现为党内制度、机制、行为模式等制度文化。党内制度文化对领导干部具有规范性功能和行为引导功能。通过党内学习和教育,实现领导干部对党内制度文化的内心认同并内化,从而形成自律,从内部矫正用权动机,并外化为行为模式,实现规范用权。

  四、推进党的制度化建设,用健全完善的制度约束权力观

  第一,完善干部选拔培养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用权主体队伍。“好干部是选拔出来的,也是培育和管理出来的。”完善干部选拔培养管理制度,要公平公开公正选拔干部,让优秀干部能够进入领导层,做好良性政治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要通过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让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职责、规范用权;要持续推进年轻干部管理和教育,在干部队伍新旧更替中和面对国内国际复杂环境下强化年轻干部队伍对权力的认知,打造优秀干部队伍梯队。第二,推进廉政建设常态化,形成正确权力观的外部软约束。廉政建设是党的一项成功经验,是党内良好政治生态建设的主要方式。权力观的形成不仅跟个体的教育经历、生活经验有关,也跟集体、组织环境的影响有关。将党风廉政建设经验上升为制度常态,例如,巡视制度常态化推进让各级单位和组织从上到下形成“巡视记忆”,这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用权约束;又如,党的思想方法、工作方式、党性内涵等都是党的政治文化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也是党内思想文化的常态化内容,严格落实这些思想方法和工作要求,将其作为领导干部在具体工作中的实际遵循和行为要求。这对权力观的培育起到外部约束作用。第三,完善党内法律法规,形成正确权力观的外部硬约束。用制度防范和应对公权私用,也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蕴含的内容之一。发挥制度的刚性约束作用,一是要有完善的权力体制,划定明确的权责利范围和边界,规范用权行为,建好“笼子”,让制度成为是否公正用权的底线,使领导干部脑子里有明确的“红线”意识,强化规范用权;二是要有完善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加强用权的监督检查和追责问责,真正关住“笼子”,让规范用权者用权时能够畅通无阻,让滥用权力者寸步难行且能够受到严厉惩处。

  【作者:向长艳 单位:河南省委党校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时代河南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批准号:2021BKS04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388页。

  ②弭维:《政治伦理视角下的三种政治权力观辨析》,《学习论坛》2020年第5期。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8页。

  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49页。

  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65、181页。

  ⑥习近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求是》2020年第15期。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