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重要论述的创新意蕴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04-29 17: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型政党制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独创性、优越性及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性等内容提出了诸多创新性论述,既有对历史的回顾,又有对未来的展望,既有对基本概念的厘清,又有对性质特征的提炼,既有对制度效能的深刻分析,又有对发挥治理效能的创新指导,既有立足国内的人民立场,又有胸怀天下的世界视野,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理论在新时代的最新成果,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

  (一)首次提出“新型政党制度”的概念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过两次国共合作和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政党互动实践,我们逐渐总结出了关于政党关系深刻教训和宝贵经验,政党关系理论得以逐步形成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这次把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称为“新型政党制度”还是首次,这是从概念上进行的创新,为进一步揭示新型政党制度的来源基础、内涵特征、独特优势、世界价值等奠定了基础。

  (二)深刻揭示了新型政党制度的来源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分析了新型政党制度的来源基础和形成逻辑,揭示了新型政党制度产生于中国的必然性。

  1.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来源: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阐述共产党与其他政党之间的关系时强调共产党要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列宁在对革命途径进行论述时指出要在一定条件下成立联合政府,但同时强调共产党对政权的领导。毛泽东抗日战争期间就强调中国不搞苏联式的一党制度,而是要建立全国各个党派各产业界之间的联合政府,但是共产党在其中起到主导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从构建中国式新型政党制度的角度进行顶层设计,更深刻地揭示其与其他政党制度的区别。

  2.新型政党制度的现实基础: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

  2014年在庆祝全国人大6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政党制度根植于中国土壤,将来也必须深深扎根中国土壤。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统一战线工作、人民政协工作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等出台了一系列党内法规意见,为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奠定了更加坚实的法治基础,这些都是基于中国的改革发展实践基础之上的坚持和发展。

  3.新型政党制度的文化来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新型政党制度从精神层面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家国情怀、“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和合文化”等“大一统思想”的精髓,才形成了“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的写照。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大一统”,新型政党制度恰好体现了这一思想,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大一统中的统一性、一致性,通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安排体现“和合文化”中的差异性、独立性特征,两者结合起来就实现了一致性和差异性的统一。

  (三)深刻揭示了新型政党制度的内涵

  1.人民民主是新型政党制度的逻辑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是人民民主的真谛”。这实际上是从根本上否定了西方所谓“民主就是自由竞争性选举”的概念,恢复了民主本来的真正涵义。新型政党制度为实现人民民主提供了制度保障,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民主作为新型政党制度确立的逻辑起点。另外,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超越了西方狭隘的选举民主,协商民主概念虽然来自于西方,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无论从操作层次还是治理效果都要远远超越西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相关论述从概念和理论上还原了中国式民主的真实面貌,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民主话语被西方压制的面貌。

  2.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

  从新型政党制度的全称就可以看出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这个制度的第一构成要素,多党合作的前提是党的领导,多党合作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首先,从理论上来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其次,从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来看,新型政党制度自确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党制度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中的领导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在多党合作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也是各民主党派的自愿选择。

  3.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明确肯定了民主党派具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性质和民主党派“参政党”的政治地位,民主党派的性质表述更加清晰。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反对党,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国家治理的参政党,民主党派的参政地位和参政权利受宪法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制定了有关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党协商、加强参政党建设的相关文件,推动各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要求,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发挥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作用,为各项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4.人民政协是新型政党制度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从民主形式来看,人民政协并不是通过行使国家权力而是通过协商建言资政、凝聚共识参与民主实践;从国家治理体系上看,专门协商机构的提出,使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形成了由决策机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协商机构组成的更加完整的体系;从决策过程来看,人民政协作的职能发挥具有制度化、规范化特征,有效提升了国家治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这些论述实际上回应了在党的十八大以前国内一些学者提出的按照两院制模式改革人大和政协的错误观点,明确了政协不是权力机关和决策机构,而是各个政党、派别、团体共商国是的平台。

  (四)深刻揭示了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新就新在”来阐述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三个新就新在”分别从政党的宗旨使命、决策机制、治理效果等方面阐述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体现了新型政党制度能够促进代表利益的广泛性、奋斗目标的一致性、决策施策的科学性、国家治理的有效性。在新型政党制度下,各民主党派代表着人民群众中不同阶层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参政议政,能够扩大各界人士有序的政治参与,代表和回应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最大可能地实现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形成同心圆,而共产党就是圆心。

  (五)深刻揭示了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与贡献

  1.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多党合作理论、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既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正确处理政党关系、阶级关系、群体关系提供了借鉴。

  2.推动了中国政党制度的逐步完善

  新型政党制度自从成立以来,不断地探索前进,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理论也不断的丰富和成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新型政党制度在理论和制度具体安排上不断完善,推动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逐步提升。

  3.提升了我国政治领域国际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政党制度的论述充分说明了新型政党制度在中国产生的必然性,说明了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党制度,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所选择的政党制度应该符合这个国家的实际情况,推翻了西方学者的“历史终结论”;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特色、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为政党制度发展较晚的国家提供了借鉴;突破了西方关于政党职能的传统认识,打破了西方国家政党只能轮流执政、代表部分集团利益的局限性,开创了新型的政党关系;“对话协商”的政党理念在全世界的传播有利于世界走出对抗型政党、否决型政治,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

  【作者:秦长江单位:河南省委党校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重要论述的河南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1ZT43)阶段性成果】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