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数字农业 赋能乡村振兴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从土地革命到乡村振兴,百年栉风沐雨,初心历久弥坚。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农业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立足之本,数字农业是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发展数字农业,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促进乡村生态化转型,带动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完善乡村数字化治理,助力农民致富,实现共同富裕。
发展数字农业,推动乡村农业稳产增产、乡村产业兴旺发展。基于物联网的农业解决方案,通过实时收集并分析现场数据及部署指挥机制的方式,实现提升运营效率、扩大收益、降低损耗的目的。可变速率、精准农业、智能灌溉、智能温室等多种基于物联网的应用,将改进农业的生产流程,使农业生产前期、中期、后期形成数字闭环,从而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实现稳产增产。伴随数字信息通信技术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渗透,农业电商、短视频/直播带货、休闲农庄、认养农业、旅游农业等业态蓬勃发展,依托便捷的信息交流渠道提高了农业农村资源的推广和传播,运用乡村独特的资源禀赋打造农业生活沉浸式体验,从而实现农民就业、农民创收。例如,利用“互联网+”赋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举办农业嘉年华、特色村镇、农事节庆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特色活动;或者利用互联网平台,盘活农机装备、土地、农业劳动力等资源,创新发展农机租赁、认养农业、农事体验等乡村共享经济新模式。
发展数字农业,提升乡村生态宜居环境,促进乡村生态化转型。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模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乡村的重要保障。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农业装备融合,能够推动智慧农牧场建设,推广精准农业、精细农业,推动减量使用化肥农药,形成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机制。同时,发挥无人机、高清视频等技术360°全程监测的优势,可以建立完善的农村生态系统监测平台、人居环境监测平台等,实时监测农村污染物、污染源,维护农民生活的良好环境。利用二维码、区块链等技术,研究、设计和开发农药产品监督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农药“一瓶一码”跟踪追溯。乡村振兴就是要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生态化转型。乡村生态化转型的基础是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乡村资源情况通过图文声像等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创造新的价值。
发展数字农业,带动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村网络文化和乡村数字化治理的发展。智慧农业管理与服务系统构建了覆盖农业资源、乡村产业、生产管理、产品质量、农机装备、乡村治理等领域的数据库,实现了农业农村业务的数字化和可视化。数字基础设施有利于将乡规民约可视化,让广大农民以微信群等便捷方式学习乡规民约,促进乡风文明的形成。此外,可以利用数字化基础设施加强乡村网络文化引导,利用互联网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中华优秀农耕文化。我国乡村普遍存在治理基础薄弱、治理难度大、治理水平低等问题,乡村治理数字化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现代乡村治理模式,让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推动“互联网+社区”向农村延伸,“村务怎么样,网上就能看”,村民随时监督,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
发展数字农业,助力农民致富,推进共同富裕。长期以来,由于乡村的农副产品缺少合适的销售渠道,无法在市场推广,销路不畅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助于农副产品销售。农产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溯源平台的构建,实现了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的质量安全跟踪,进一步保证农产品的销量以及消费者的利益。在此基础上,通过收集农产品的田头价格、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和餐饮加工出售价格全链条的数据,对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和预警,以期在市场剧烈波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稳定物价,保证农民利益不受损害。伴随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在乡村的进一步运用,对相关农业数据资源的进一步挖掘,在保证消费端涉农数据满足需求的同时,能够扩大对生产端涉农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打通各部门的数据传输共享渠道,解决银行对农户评估征信难、农户融资难的问题,解决金融不下乡、难下乡的难题,切实助力农民致富。
近年来,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信息通信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并且逐步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我国数字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要以信息化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发展,为全面建设数字中国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和数字信息通信技术的赋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作者:胡莹,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钟远鸣,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过程研究”(20&ZD056)阶段性成果)
编辑:王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