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五大效应
编者按
2021年5月12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南阳视察,并主持召开了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继续做好移民安置后续帮扶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年过去,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有何进展,我们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从南水北调工程产生的巨大效应、如何做好移民安置后续帮扶工作等角度进行理论阐释,敬请关注。
水作为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既是人类一切生活、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关键支撑。自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7年多来,受水区严格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秉持“大水源、大水网、大水务”建设理念,高质量建设“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管理、同经营、同服务”的城乡供水体系,有力改变了北方地区供水格局。据省水利厅数据,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累计供水近46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7900万人,为干涸的华北平原注入了勃勃生机,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生态效应、系统效应和溢出效应,为受水区高质量发展绘就新画卷。
1、社会效应促进就业改善民生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受水区群众创造众多就业机会。据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测算,“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每投资1000亿元就能新增就业岗位49万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受水区及其相关产业抢抓机遇、乘势崛起,形成“产业基地化”“产业集群化”“产业园区化”的发展新格局,极大地激发劳动力、科技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集聚,在经济规律的作用下甚至有可能形成“经济移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效提升受水区居民生活质量。依托南水北调干线这条纵贯南北的主动脉,河南省受水区城市水资源紧张的状况得以极大改善,受水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南水”已成为京津冀豫沿线大中城市水源供给的大动脉。
2、经济效应产业优化旅游发展
调水后,新增的水源不仅可满足受水区城市的生产、生活用水,而且还能满足农业用水,进而助推农业长足发展。此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也为受水区的旅游业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调水后,受水区水量的增加改善了沿线植被状况,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成为沿线一道靓丽的风景,吸引大量游客慕名前来打卡,从而促进旅游、文化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河南省淅川县在南水北调丹江沿线建成32个精品生态观光示范园,6.5万渠首农民端上“生态碗”,带动1.2万贫困户户均年增收近2万元。通水后,沿线水资源供给量极大增加,缺水地区的用水紧张局面也得以扭转,进而改善了投资环境,并以此为基础强化了对生产要素的集聚能力,塑造了旅游新业态。
3、生态效应环境优良生态提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大幅度增加受水区的生态供水量。充足的水资源除了能满足当地的生产、生活用水外,原先被挤占的生态用水也会“得以偿还”。生态用水量的提升和保障,可大幅增强水资源的自我净化功能,进而有效改变过去因为水资源缺乏而造成的河流径流量减少或断流现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能有效减少地下水开采。引水后,受水区的地表水水量逐步增加,进而缓解了水资源矛盾,同时还能把部分地表水用于地下水回灌和生态用水,可大幅度缓解地下水水位下降和漏斗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有效控制和防止地面沉降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一步改善河湖和城乡生态环境。截至2021年8月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因生态补水量增加而修复的河湖及城乡地表面积超47亿平方米,并以此为基础恢复了受水区的水资源自我净化能力。
4、系统效应区域协作走向深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仅是调水工程、生态工程、民生工程和经济工程,更搭起了沟通沿线受水区的友谊桥梁。其一,区域协同发展的局面逐步形成。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渠首陶岔实地察看引水闸运行情况时强调,吃水不忘挖井人,要继续加大对库区的支持帮扶。各受水区饮水思源,不断加大对水源区的帮扶力度,京宛合作就是其中的典范。从2013年京宛合作机制建立,到2022年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建南水北调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京宛合作的范围从干部交流、产业转移、技术支持向人才培养、战略决策咨询、教育科研纵深发展,从支援受援向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共赢转变,合作的范围不断拓宽,合作深度不断加强。其二,区域间生态治理协调度不断提升。2021年7月,豫鄂陕三省五地检察机关建立了服务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发布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实现信息共享、部门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2021年10月,河南省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湖北省、陕西省等省(市)检察机关签署《服务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协作意见》,从工作原则、主要任务、工作机制、保障措施四方面作出规定,推动了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盘棋局面正式形成。
5、溢出效应配套系统加速构建
在新增水源建设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新的配套设施与原先的供水系统进行高质量对接,进而为受水区带来新的工程建设项目。伴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完工,为进一步推进工程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效益的推动作用和有效配合受水区的产业转型升级,一系列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逐步健全之中,城市路网、供电、供水、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也在加速建设,特别是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也获得较大发展,受水区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作者:张宝锋 系南阳师范学院院长、教授)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