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化|河南兴文化工程的进取路径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05-26 10:34

  面向新时代,河南把文化强省作为“十四五”时期建设“四个强省”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全省的文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文化工作的未来擘画了宏伟蓝图。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创新历史文化、构建全国重要文化高地,兴文化工程应运而生,这一构想必将对全省的文化事业发展产生重要积极影响。如何高质量持续推进兴文化工程,值得每一位社科工作者深思。

  一、文化自信:兴文化工程的政治自觉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文明在五千多年的不断裂发展史中,凝结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之处,具有高度的民族主体性、文化超越性、现实实践性、世界包容性,在文化认知、文化交流、文化发展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具有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生成了坚定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可以有效应对场域转换中带来的种种冲击。故而,文化兴则国运兴、文运同国运相牵,坚定文化自信应该是一切文化行动的出发点和应有的政治自觉。

  “我们讲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挂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上。”文化自信不是,也不应当是一句简单的口号,现实实践性是其基本特征,毕竟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是劳动,人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就是劳动实践创造的。兴文化工程,是激活千年文明、传承历史文化、阐明文化基因、着眼现实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将会对完善中华民族的精神思维结构,展示中华民族的整体价值取向,升华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感追求产生积极作用;同样地,自然也会对河南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就是说,兴文化工程具有明显的政治自觉,担负起了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重任。

  二、守正创新:兴文化工程的基本原则

  从二者的基本概念来说,所谓守正就是坚守正道,所谓创新就是创造新知。从二者的关系上来说,守正是创新的基础,是创新保持正确方向的保证,创新是守正的主要路径,是守正保持生命力的动力,守正创新是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从二者的发展过程来说,守正创新从不是一个僵化、封闭、形而上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开放、实践的发展过程。具体到兴文化工程而言,其中的守正就是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创新就是创中华民族特色发展道路之新。

  兴文化工程的出发点就是要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眼于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河洛文化、根亲文化、武术文化、典籍文化等河南特色文化元素,做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这些正是守正的基础和主要内容,也是创新的源头活水。除此之外,兴文化工程的另一个时代使命就是要实现文化的阐释、弘扬与利用,做到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与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相结合、与国家治理和民族交往相结合、与中外文明交流相结合、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与中原文化软实力和话语权相结合,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把中庸、仁爱、宽厚、爱国、和合、包容、团结、勇敢、和谐、大同等文化精髓从文本走入现实生活中,发扬光大、深入人心,变为百姓日用之学。

  三、项目带动:兴文化工程的科学架构

  兴文化工程首先是省级层面的项目设计,以省社科规划项目为主,加上省社科院、省社科联、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等相关单位设定的研究项目,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其中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相应地,兴文化工程也要与国家重大战略相衔接,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具有较强研究能力和较为完备组织架构的社会团体(如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黄河文化研究会等)亦可加入兴文化工程中,发布导向性研究项目,鼓励会员积极参与。

  具体到研究类别上来说,应以系列研究为主,这样更可凸显河南历史文化的厚重,这方面可以包括河南文化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研究系列、河南专门史研究系列、河南历史文化名人研究系列、文明起源与早期中国的河南实证研究系列、河南文化思想史研究系列、河南特色文化研究系列、河南重要历史文献典籍研究系列、河南历史记忆文化工程研究系列、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系列、河南与当代中国研究系列等,其中要着重对河南优势文化进行研究与阐释,如根亲文化、元典文化、农耕文化、汉字文化、姓氏文化、古都文化、中医药文化、冶铸文化、武术文化、陶瓷文化等。同时,要对交叉学科进行研究,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河南实践研究、十个河南和十大战略研究等。

  四、黄河文化:兴文化工程的深耕领域

  河南的根脉在黄河、安危在黄河,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在黄河,最具竞争力、号召力和吸引力的也在黄河文化。因此,兴文化工程要把黄河文化作为深耕领域,力图讲好“黄河故事”。

  大体而言,关于黄河文化的研究领域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主题,包括黄河文化的形成与演变、黄河历史文化研究、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等,另外还有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研究、黄河流域城市群与生态文化空间格局演变研究、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黄河生态旅游经济带建设研究等。

  在微观研究内容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黄河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二是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研究,三是黄河学研究,四是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研究,五是黄河文化遗产研究,六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研究,七是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八是黄河文化与对外交流研究等。

  五、人民共享:兴文化工程的价值旨归

  兴文化工程从根本上来说顺应了时代需求,表现出明显的公众走向,其价值旨归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兴文化工程的价值所在。

  从实现路径上来说:首先,兴文化工程需要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兴文化工程要立足于文化资源极强的公共性,努力实现其公共价值,尤其是随着公共考古、公共阐释以及公众史学等创新理论的传播与实践,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文化与公众之间取得了最大公约数,加速文化走向公众的进程,使其起到以文化人的社会效果。其次,兴文化工程需要构建多元主体良性互动格局。一是学术界,他们拥有思辨的思维、科学的方法、理性的态度和开阔的眼界,承担着学理建设与运用指导的重要职责,是兴文化工程的重要参与者;二是国家,这是更高意义上的推进主体,它的决定更具有影响力和执行力,为兴文化工程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开展正确的文化引领;三是个体(社会组织),他们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兴文化工程需要个体(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不断激发其研究和阐释热情。最后,兴文化工程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这方面既需要从顶层设计上(资金保障、研究方向、人才队伍、成果评价与运用等)制定长远科学规划,同时还需要从技术手段上寻求突破,在出版和宣传环节中实施面向公众的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更易加速历史文明的普及,提升大众的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作者:师永伟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本文系2022年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基本科研费重大项目(22E04)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