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成: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数字强省的着力点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05-30 14:21

  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河南省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去年9月召开的省委工作会议指出,要锚定“两个确保”,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全方位打造数字强省。为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发展数字经济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准确把握产业数字化的内涵和外延,大力构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发展数字核心产业,全面提升数字治理能力。

  一、明大势,谋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去年12月份国务院专门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这是党中央站在全局高度,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着眼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数字经济关系国家发展大局。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全球数字经济呈现智能化、量子化、跨界融合、深度渗透、变革速度指数化新特征,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数字化战略。如:美国2020年10月发布《关键与新兴技术国家战略》,力图在通信及网络技术、数据科学及存储、区块链技术、人机交互等领域构建技术同盟,继续保持关键和新兴技术世界领导者地位。欧盟2021年3月提出“2030数字罗盘”计划,提出到2030年超过3/4的欧盟企业使用云计算服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德国2020年6月发布《“创新德国”未来一揽子研究计划》,提出至2025年将对人工智能的投入从30亿欧元增至50亿欧元,为欧洲人工智能网络和“人工智能欧洲制造”增强竞争力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占GDP比重达40%左右,今后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创新突破与融合应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将日益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预计到2025年,全国数字经济将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化创新将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将有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将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将更加完善,数字经济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将稳步提升。可以说,数字经济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抢抓发展新机遇、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大焦点。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国家数字化基础日益雄厚。今年2月2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而且老年群体加速融入网络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报告还指出,我国即时通信等应用基本实现普及,在线办公、在线医疗等应用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021年12月,在线办公、在线医疗用户规模分别达4.69亿和2.98亿,同比分别增长35.7%和38.7%。因此,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已水到渠成、时不我待。

  国际数字化供应链时代正加速到来。今年3月28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发布的《数字平台助力中小企业参与全球供应链竞争》报告显示,当前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降低了国际贸易成本,数字赋能重振全球贸易增长,贸易数字化推动了贸易便利化,线上出口已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趋势。报告认为,近年来全球跨境B2B模式快速发展,已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的主体,预计2020年至2027年的复合增速可达17.5%,约占全球电子商务交易的80%左右。报告还同时指出,作为一种由经济全球化和数字变革催生的新模式,数字化国际供应链将是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节点,以及推动贸易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推动力。

  基于这样的发展大势,我们要深刻洞察,果断决策,科学把握,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全方位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数字强省,构筑综合竞争新优势,努力实现河南“两个确保”的战略任务。

   二、锻长板,筑高地

  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河南有良好基础和诸多优势。一是有超大容量市场和超丰富应用场景。我省经济体量近6万亿元,人口近1亿,大数据、网络安全、先进计算、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等数字核心产业快速发展,有海量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和广阔市场需求。2020年,全省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1904亿元、居全国第5位,以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8.6亿元,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二是基础设施良好。河南是全国重要通信枢纽,国家骨干公用电信网在我省构成“四纵四横”信息高速公路基本框架;全省已建成5G基站9.71万个,居全国第5位,5G网络实现乡镇以上和农村热点区域全覆盖,千兆光网实现乡镇以上全覆盖,全省100M以上宽带用户占比达到99.1%,居全国第1位,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62518G,居全国第7位。以上基础设施为实施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三是数字产业化规模宏大。智能终端方面,2021年全省手机生产1.6亿部,约占全国产量的1/10;同时引进科大讯飞、寒武纪、释码大华等新一代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其核心及相关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计算终端方面,2021年全省生产PC机12.4万台,服务器2万台,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智能传感器方面,已初步形成郑州·中国智能传感谷,以及开封、洛阳、新乡、鹤壁、三门峡、南阳等各具特色的“一谷多园”发展格局。大数据方面,引进华为、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一批大数据龙头企业,搭建起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60个省级及以上大数据创新平台。四是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较高。当前河南已建成省级智能车间516个、智能工厂218个,打造智能制造标杆企业44家,初步建立“1+37”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接入设备产品444万台次,上云企业15.4万家。同时还在全省建成了一批农业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物联网基地、物流信用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2021年全省商品、服务类电子商务交易额约1.15万亿,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3个百分点,并且构建了“芯片+软件+终端+平台+服务”的网络安全全产业链条。

  面对这些有利条件,我们更要抓住机遇,锻长板,强优势,进一步占领发展制高点。

   一是要进一步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加快建设5G网络、改造优化宽带网络、布局下一代互联网等为重点,优化升级网络基础设施;以加快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和构建计算中心应用生态为重点,统筹布局数据和计算基础设施;以推进交通物流设施智能化、能源设施智能化、生态环境设施智能化等为重点,加快建设融合基础设施。要通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大型科研仪器双向奖补等方式,支持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发展,加快构建创新应用生态体系。

  二是要进一步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以软件服务、人工智能、区块链、卫星产业、网络安全等为重点,培育壮大新兴数字产业;以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计算产业等为重点,突破提升电子核心产业;以整合利用数据资源、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探索数据交易服务等为重点,加快发展数据服务产业。要进一步加强高端芯片、操作系统、基础软件、核心算法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黄河鲲鹏、新一代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优势产业集群。

  三是要进一步加快构建数字融合设施建设平台。以实施智能制造引领工程、工业互联网发展工程、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工程为重点,深化工业数字化转型;以构建农业物联网、发展精准种植和养殖、推广农产品数字营销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数字农业;以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和引进培育数字化服务商为重点,建立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体系,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同时,要进一步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提升运用机器学习、知识发现等数字技术新成果进行市场分析、形势研判、政策模拟、效果反馈能力,实现从传统经验型的被动式响应,向现代数据型的主动式预见转型升级。

   三、补短板,促转型

  在看到优势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省数字化水平与先进省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5G应用产业生态尚未形成,部分数据中心“重基础、轻应用”的情况比较突出,数字化服务能力薄弱。二是数字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全省规模以上软件业务收入仅占全国0.5%,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高附加值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偏小,附加值较低的终端加工制造业占比近70%,工业企业信息化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优势。三是数字化转型升级难度较高。我省既缺少有效的数据,又存在不同群体、不同区域间的数字鸿沟,数字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互联网人口红利和市场红利,产业发展偏重于消费端,技术端和创新端的发展相对薄弱,数字经济标准规范滞后于数字经济实践,等等,这些都给我省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带来了挑战。

  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我们既加快数字产业化,又加快产业数字化,努力实现数字经济转型发展。

   一要强化重点领域。一方面要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推进工业、服务业、农业数字化,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另一方面要围绕5G产业,加快一系列5G项目建设,尤其要重点聚焦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慧文旅、智慧物流、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生态等领域,不断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同时要大力推进新型显示、先进计算、智能传感、网络安全、工业互联网等数字产业发展,培育一大批在细分领域具有竞争优势的数字产业集群,力争在几年内把河南打造成全国重要的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信息安全产业集群和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发展高地,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二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以“数字河南”战略工程为统领,加速推进形成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核心产业、数字融合应用、数字治理能力、数字生态体系等“五位一体”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既要高度重视发展新零售、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更要紧盯信息通信的核心和关键技术,发展更多包括算法、中央处理器设计、传感技术、计算机软件与智能技术、通信和控制技术在内的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补齐核心数字技术短板,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等智能产品,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要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积极布局建设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设施,建设智能高速、空天一体、云网融合、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升级。加快提高物联网在工业制造、农业生产、公共服务、应急管理等领域的覆盖水平,增强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同时,大力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协同的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大力提升数据中心跨网络、跨地域数据交互能力,打造智能算力、通用算法和开发平台一体化的新型智能基础设施,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升级,稳步提升基础设施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水平。

   四、强领导,优环境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转型、建设数字经济强省是一个重大战略和系统工程,也是我省“十大战略”之一,必须加强领导,创新机制,营造环境,改进服务,从而实现超常规发展。

  第一,要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指挥、亲自推动,明确目标、任务、责任,清单式抓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加快政务网络、政务云建设和提高政府服务效能为重点,全面建设数字政府,强化数字化发展意识,带头学习掌握数字经济知识,提高数字经济思维能力和专业素质,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不断增强发展数字经济的本领与水平,大力营造浓厚氛围,在全省上下、社会各界形成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思想共识,汇聚起强大的工作合力。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统筹制定规划,健全法律法规,增加政府直接投入,提高全体人民数字化素质

  第二,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紧紧抓住当前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机遇,牵引带动本地本部门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要学习借鉴先进省区市经验做法,以打造技术创新平台和加快技术转化推广为重点,构建协同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出台激励措施,制定行动方案,整合创新资源,推动数字经济转型发展迈上新台阶。要积极探索市场主体投资模式,既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前期建设的保障作用,为吸引市场主体创造优质条件,又发动多元主体共参共建,大力激发市场主体发挥投资功能。要支持平台经济、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研究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具体措施,鼓励平台企业参与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要坚决破除部门间“数据壁垒”、彻底消灭“数据孤岛”,理顺横向和纵向政府间关系基础上,促进跨部门跨地区信息交流共享,破解大数据瓶颈限制。

  第三,聚焦数字经济主体,推进数字产业化提质、产业数字化赋能、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等,大力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大财政对数字经济产业的扶持力度,强化资金保障,构建数字经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与技术链高度集聚融合发展的创新生态体系。加大中小企业融入数字供应链体系政策支撑,引导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充分挖掘工业互联网发展潜力,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设备赋智、为企业赋值、为产业赋能。强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工程,既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又要引进培育电子信息领域高层次人才,不断完善高科技人才配套服务机制。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统筹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要紧绷数据安全这根弦,以强化关键基础设施保障、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建立网络安全机制为重点,积极推动监管数据采集和共享利用,筑牢安全屏障,确保数字安全。

  (作者:王喜成 郑州工商学院特聘教授)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