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的战略机遇与推进举措

来源:南都学坛
时间:2022-06-06 14:37

  摘要: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南阳调研指导工作。2021年10月,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支持南阳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南阳市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地位空前提升,迎来千载难逢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针对南阳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我们研究提出高质量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推进举措是:全面强化加快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识,科学制定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规划,集中力量增强工业发展实力,积极拓展新兴产业,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步伐,全面增强创新发展能力,扎实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2021年10月,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1]。这是中共河南省委的重大决策,是省委赋予南阳发展的新定位新期待新使命,更是南阳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如何贯彻落实省委的重大决策,需要进行深入系统全面的研究。

  一、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的战略机遇与历史使命

   (一)抓紧抓牢战略机遇

  2021年5月12—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亲临南阳市调研指导工作,深入分析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其后续工程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并对南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南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吃水不忘挖井人,要继续加大对库区的支持帮扶”“要把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划出硬杠杠,坚定不移做好各项工作,守好这一库碧水”[2]。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南阳人民的深情厚谊和殷切期盼,为南阳更好肩负起“一渠清水安全北送”的政治责任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南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调研时的指示精神,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与信阳、驻马店协作互动,建设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2021年11月初,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深入南阳进行调研,就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作出了具体指导、明确了具体路径[3]。南阳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是中共河南省委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赋予南阳发展的新定位新使命新期待,全面提升了南阳在全省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将为南阳加快发展提供空前的新动能,是南阳城市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一件大事[4],是南阳加快发展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利好将不断叠加,红利将持续释放[5]。充分利用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机遇,加快南阳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步伐,为当地老百姓创造更多福祉,是提升老百姓幸福感自豪感的新支点。

   (二)助力中原崛起的战略部署

  作为GDP总量长期稳居全国第五位的经济大省,由于历史原因,河南省省会郑州市的首位度偏低。为了扭转这种局面,2016年12月,国务院批复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成为郑州市加快发展的一个新的战略起点[6]。2021年12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改委印发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把洛阳市作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提升了全省大城市格局发展架构,为中原崛起提供了重要支撑[7]。2021年10月,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支持南阳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的重大部署,既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也是全省实现“两个确保”目标、优化省域发展格局、完善中原城市群体系、加快中原崛起和南阳发展步伐的重大举措[8]。这一次,确定了全省“一主两副”的现代城市格局,将为中原崛起增添更加充沛的发展动力。南阳市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需要履行好三大职责:第一,要协助“中心”城市的发展,特别是要兼顾到“中心”城市以往辐射不到或不强烈地区的发展。这就要求其自身要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源,责任重大,必须有所担当。第二,“副中心”城市本身需要跳出过去看未来,准确定位,与“中心”城市形成错位发展格局,以利互为补充、协同进步,共同为河南省高质量发展增砖添瓦。第三,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南阳必须提升站位,改善城市功能并加快发展步伐,以便为全省城市高质量发展赋能尽责,在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彰显南阳担当[9]。承担这三大职责,既是加快自身发展的重大机遇,成为全省甚至更大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为中原崛起奉献智慧与力量的战略担当,将有力支撑河南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更加出彩”[10]。

  (三)积极履行中心城区的新使命

  全面提升发展水平,把自身的能级和体量做大做强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但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它同时需要承担的另外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较强的辐射带动功能。也就是说,它需要成为影响带动所在地区的核心增长极。因此,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真正使命是通过增强经济特别是产业和人口等的承载能力来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做大做强自身进而带动相关区域加快发展步伐,形成优势互补、要素集聚、协同共进、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为更大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能量。南阳市作为河南省中心城区人口超过150万人的大型城市之一,2020年中心城区GDP达1004亿元,居全省18个市第3位,是市区经济实力最强的市之一。因为城镇化后期,中心城市各类要素的集中性效应将更加突出,所以,未来南阳市全市域的产业、人口等要素流动向中心城区集中的现象会更强。进入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行列之后,伴随中央与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对南阳市的多方面支持与帮助力度的加大,中心城区进一步全面提升经济发展实力的条件更好,以中心城区高质量加快发展为动力源,带动全市乃至周边相关地区加快发展成为中心城区的新使命。2020年,南阳中心城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630亿元,居全省18个市中心城区第3位,占GDP的62.7%,已经具备进一步辐射带动更大区域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的产业优势。充分利用这种既有的发展优势,进一步带动与促进全省西南部区域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势在必行。

   (四)拓展新发展功能的战略起点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调研期间,首先到世人瞩目的中国医圣、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医圣祠,具体了解张仲景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对我国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贡献,认真询问医圣故里南阳市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如何发挥中医药的重要作用,针对性了解当地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有关情况。调研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要做好守正创新和传承发展,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工作,注重用现代科学知识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健康服务[11]。在独具特色、规模宏大的南阳月季博览园,习近平总书记现场察看并听取当地领导汇报月季产业发展和带动当地百姓增加收入的相关情况,了解到南阳是全国最大的月季产业基地,当地基层群众拥有各种月季种植的传统技术积累。在察看了月季博览园的整体风貌后指出,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统筹做好产业、科技、文化这篇大文章[12]。在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生产车间和产品展示大厅调研,与企业负责人和员工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后明确指出,艾草是宝贵的中药材,发展艾草制品既能就地取材,又能解决当地居民就近就业,两全其美。我们在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也要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样有利于农民增收[13]。通过习近平总书记的调研与指导,南阳作为中国医圣故里,中医药发展迎来新的战略起点,包括重振重建张仲景中医药大学、开展中医药科研与创新,推动中西医结合,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等,成为南阳市下一步加快发展的一个既有特色又有巨大潜力的重要领域[14]。过去,我们都知道“洛阳牡丹甲天下”,这一次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调研月季产业发展,使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南阳月季动京城”,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南阳月季产业加快发展、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基地开辟了康庄大道。在艾草制品企业的调研,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艾草是宝贵的中药材”,艾草产业是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这种产业对提升当地农民收益意义重大。近年来,南阳艾产业发展迅猛,作为全市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艾产业已成为南阳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15]。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市召开的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京津地区城市供水与生态保护意义重大[16]。南阳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是一种历史责任。为此,南阳积极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是国家发展大局的需要,为南阳市加快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以上这些新的具有战略起点性质的新发展领域,将是南阳市拓展新发展功能的最大支撑,也是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独特优势所在[17]。

   二、南阳市建设副中心城市存在的主要短板

  冷静分析南阳市目前的发展现状,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存在的主要短板还是比较明显的,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城市发展步伐偏缓

  在全省发展的宏观格局中,郑州市是国家中心城市,连天接地,既要以国家中心城市的角色,承担国家赋予的特殊发展任务,比如建设国家铁路、公路、航空、现代物流等综合性交通枢纽中心,在开放型经济发展方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等,又要扎根中原,带领河南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18]。洛阳市,作为2016年就明确的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除了承担协助中心城市提升全省发展能力之外,需要集中精力巩固提升洛阳作为我们国家最重要的大国重器研发生产基地之一的地位。而南阳市作为刚刚入列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与郑州市、洛阳市相比,2000年以来经济发展步伐偏缓。2020年相较于2000年,南阳市GDP增长率为654%,低于全省988%的平均增长率,更远低于郑州市的1539%与洛阳市的1118%同期增长率(表1)。

  事实上,2000年,南阳市GDP居全省第二位,相当于郑州市的71.1%,与郑州市的差距并不大,而且明显高于洛阳市。2005年,南阳市的GDP仍然相当于郑州市的63.6%,而洛阳市GDP却超过了南阳市,成为全省第二经济大市。2020年,南阳市GDP仅相当于郑州市的32.7%,与郑州市拉开的差距已经比较大。2020年相较于2005年,南阳市GDP增长率为273%,大幅度低于全省同期418%的平均增长率,也大幅度低于同期郑州市与洛阳市的增长水平,在全省18个市中仅高于同期焦作市的增长率,增幅居全省倒数第二位。2020年相较于2010年,南阳市GDP增长率为101%,低于全省同期143%的平均增长率,也明显低于郑州市的198%与洛阳市的121%的同期增长率。因此,对于南阳市来说,加入省域副中心城市行列之后,第一要务就是加快经济发展步伐[19],把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铁律以新的方式落到实处。

  (二)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020年,南阳市进出口总额128.6亿元,比2019年下降26.6%,占全省的1.9%。其中,出口总值101.9亿元,比上年下降33.6%,降幅比较大。南阳市进出口总额仅相当于GDP的3.3%,而郑州市为41.2%,洛阳市为3.8%。南阳市实际利用外资6.88亿美元,仅占全省的3.4%,与郑州市和洛阳市差距比较大(表2)。所以,南阳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为进出口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而南阳市进出口总额较低,占全省的份额有限,通过这一驾马车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就明显不足。据南阳海关统计,2021年,南阳市外贸进出口值165.6亿元,同比增长28.6%,超过全省平均增速5.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7亿元,增长34.5%;进口28.6亿元,增长6.3%。这一组数据说明,南阳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基础仍然比较好,发展潜力比较大,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大有可为。

  注:表中数据来自河南省及各市当年统计公报。

   (三)经济总量不够大

  南阳市是全省人口大市,2020年常住人口971万人,居全省第2位,占全省常住人口的9.8%。但是,南阳市GDP为3925.9亿元,只占全省7.1%。虽然,南阳市仍然是全省经济总量排第三位的大市,可是经济总量占比低于常住人口占比,说明经济发展不充分比较明显。按人均GDP分析,2020年南阳市是40432元/人,居全省18个市倒数第3位,分别相当于郑州市和洛阳市的42.4%和55.7%,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72.7%、全国平均水平的56.0%(表3)。按美元计算,南阳市人均GDP约为5860美元,与2020年全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相比,差距比较大。从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看,2020年全国7095元、河南省为4188元,而南阳市为2076元,南阳市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49.6%、全国平均水平的29.3%。从省辖市看,南阳市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第16位,仅高于信阳市和周口市。2020年,南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5.1%,而郑州市为10.5%,全省为7.6%,全国为9.9%。在省辖市里面,南阳市居全省第16位,仅高于信阳市的4.3%和周口市的4.5%。2020年,南阳市GDP居全国城市GDP100强第60位,在全国中西部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位置也偏后(表4),而且与其紧邻的几个副中心城市GDP相差不多,你追我赶的发展压力比较大。所以,经济总量不够大是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最突出的问题,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是重中之重。2021年,南阳市GDP达到4342.22亿元,同比增长9.0%。经济总量首次突破4000亿元,稳居全省第三位。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3%)2.7个百分点,跃居全省第二位,增速大幅度高于郑州市4.7%和洛阳市4.8%的水平。新的加快发展的转折点已经出现,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顺利起步[20]。持续发力,未来可期!

   (四)工业发展实力偏弱

  2020年,南阳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6.6∶32.1∶51.3,与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9.7∶41.6∶48.7和全国三次产业结构7.7∶37.8∶54.5相比,第一产业偏大,第二产业偏弱,第三产业较高。其中,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化水平不高,工业发展实力偏弱,缺乏核心龙头企业。202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仅953.3亿元,居全省各市第6位,分别相当于郑州市和洛阳市的30.3%和51.4%。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24.3%,居全省18个市最后一位(表5)。

  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由2015年的32.9%下降至2020年的24.3%,过早出现了“去工业化”的倾向[21]。过去技术含量较高、曾经在全国有重要地位的南阳防爆电器、技术创新成效突出的中光学、在中医药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张仲景药业等,均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但是规模化不足,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与促进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目前,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仍然以农产品加工、工业原材料生产等为主(表6),石油钻井设备、锂离子电池等高端产品较少,尚没有形成有较大影响力、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中高端产品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偏小,现代工业集聚程度有限,在行业或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产业集群和名牌产品较少。

  注:本表数据来自《河南2021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年。

   (五)经济高质量发展尚未形成比较优势

  2020年,南阳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7所,全年招生4.09万人,在校生11.13万人,毕业生2.77万人。全年全市从事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1.39万人,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经费支出45.1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1.15%。专利申请11010件,授权专利7497件。签订技术合同537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3.05亿元。从这些代表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指标分析,高等院校资源偏弱,研发投入强度显著不足,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优势不明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上尚没有形成明显的比较优势(表7)。由于对高质量发展影响最为突出的创新驱动要素集聚程度有限,致使其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13亿元仅相当于GDP的5.1%,远低于全省的平均7.6%和郑州市的10.5%及洛阳市的7.5%的水平,说明经济发展的质量偏低。如果对比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GDP中占比、居民收支情况,南阳市也都处在较低水平(表8)。特别是南阳市GDP仅相当于郑州市的32.7%和洛阳市的76.6%了。

  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相当于郑州市的16.0%和洛阳市的52.6%,进一步说明南阳市经济发展中实际创造财富的能力比较弱。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等与全国、全省相比,也处在相对偏低的状态。所以,南阳市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三、南阳市高质量建设副中心城市的推进举措

  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面对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新使命,南阳市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奏响更加出彩的华丽乐章。

   (一)全面强化加快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识

  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发展纲要,都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发展主题。积极适应这种历史性发展大势,针对南阳目前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短板,全面强化加快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识至关重要。只有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个干部做起,从每一个企业做起,从每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项目做起,都把加快发展与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思路,积极探索加快发展与高质量发展之路。特别是要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以思想

  破冰、观念更新引领发展突围,以能力提升、作风转变促进领导干部担当实干,建立健全加快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加快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才能够全面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与高质量发展步伐,以适应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新角色。为什么对于南阳市来说,既要加快发展,又要高质量发展呢?因为南阳市经济总量不够大,是其最突出的短板之一,人均GDP更是居全省18个市倒数第3位。如果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在省内将面临许昌市、周口市等后来居上的发展压力,在中西部地区也面临在已经明确的部分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地位下滑的压力。如果不在高质量发展上下硬功夫,就跟不上时代的节奏,无法适应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新角色,也无法在提升地方经济发展质量、改善财富创造能力方面迈出较大步伐。因此,南阳市需要负重前行,加快发展与高质量发展并举,以更加刻苦的拼搏、奋斗开创未来,赢得更加美好的明天。

   (二)科学制定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南阳调研与指导工作时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增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实力,南阳市在“十四五”期间要协同发力,统筹实施“63335战略”。即到“十四五”末,全市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00亿元,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力争拓展到300平方千米,常驻人口达300万人,经济实力力争进入全国城市前50强,南阳现代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南阳都市圈初展芳容,在中高端要素加快集聚的基础上以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责任担当对全省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与对周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为广大老百姓创造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明显改善。到203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2万亿元以上,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50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约500平方千米,现代化的南阳初步建成,以中高端资源高效配置为主要特征的南阳都市圈大放异彩,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更加凸显,对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作用与对南阳市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促进作用均进一步提升,当地居民的幸福感、满足感、自豪感均全面提高。要实现这样的战略目标,按照河南省委和南阳市委已经明确的战略部署,近期需要聚焦三大领域,培育充满活力的新发展动能。第一,加快建设特色先进制造业中心城市。针对发展短板,调整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坚持工业立市、兴工强市,集中力量打造智能装备制造等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前瞻布局,加快培育光学材料等一批百亿级新兴产业,尽快补齐工业发展的短板。第二,全力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县域经济“成高原”。按照南阳市委部署,中心城区坚持“精筑城、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战略思路,高水平实施城市扩容与更新提质行动,发挥南阳市“满城文化半城水”独特优势,推动产城互动、协同发展,为引聚人才创造条件,奋力开创副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同时,认真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根本要求,扎实开展县(市)域经济发展倍增计划,加快实现“一县一省级开发区”目标。按照党中央最新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序建设10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特别是要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大胆探索,开创新路,以利于就近就地扩大就业,确实让乡村振兴的时代红利惠及更多基层农民。第三,积极推进南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结合南阳市的发展需求,以更加开放的思路,统筹“空水铁公”四位一体,提速南阳机场迁建升级工程,加快推进唐河等航运工程和城区港口码头工程建设,创造条件争取合西高铁入规开工,进一步织密市域高速公路网,力争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100公里,系统构建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体系,打通南阳加快发展的大通道,以高质量综合性交通枢纽建设推动南阳走出盆地,迈向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三)集中力量增强工业发展实力

  南阳市工业发展短板比较突出,是直接影响经济总量不够高的关键要素。现有工业发展中,缺乏年销售额高、影响力大、引领行业发展的工业龙头企业是短板中的短板。因此,由市县两级地方主要领导牵头,以加快现有基础较好的骨干工业企业集中力量培育和通过招商引资、招大引强、招才引智并重的方法,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着力培育、培养、培植一批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龙头骨干工业企业,协同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全面发展,改变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全省倒数第一的被动局面,尽快撑起一个近千万人口区域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脊梁,也为地方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从源头上补充动力,把“无工不富”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学经典理论真正转变为地方经济加快发展的共识,为全面增强当地经济实力奠定最坚强的产业基础。要突出以产兴城、以产兴市,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落实在实体经济上,落实在工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在主要产业发展方面,根据现有产业基础,要集中力量打造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一是依托光学元组件、智能传感器、电子元器件等重点产业,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二是依托现代中医药、化学制药、动物保健、高端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打造千亿级生物产业集群。三是依托防爆电机、汽车及零部件、输变电装备、智能农牧装备、轴承等重点产业,打造千亿级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四是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以产业振兴为先导,依托肉食品加工、面制品加工、食用油脂、食用菌等重点产业,打造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同时,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方面发力,为工业可持续发展铺垫大道,增添后劲,开辟新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

  (四)积极拓展新兴产业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南阳工作时的要求和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到南阳调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与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部署,实施换道领跑战略,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在传统产业上高位嫁接。通过高端规划与专业设计,高规格启动中医药传承创新、艾草产业、月季产业、绿色生态产业、特色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其中,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要立足于医圣张仲景的中医药历史文化积淀,通过创办特色鲜明的张仲景中医药大学,培育中医药医疗机构、特色中医药企业、中医药人才、中医药康养产业等,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医疗高地、全国现代中药产业基地。艾草产业要在现有企业数量较多、规模较小、影响力不大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招商引资等多种方法,加快培育若干家艾草骨干企业,并带动艾草类中小企业创新创业集群发展,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艾草产业集群。巩固全国第一市场份额,到2025年,全市艾草产业年产值争取由当前的110亿元提升到300亿元。月季产业要在现有种质资源特别丰富、产业规模全国领先、已经与央企开展良好合作基础上,通过高端创新合作,拓展月季产业发展空间,在休闲观光、美化环境、中医药应用的同时,加强新品种繁育、规模化绿化树种种植、生活用品研发、医疗用品开发、保健产品开发等,建设全国甚至全球最大的月季产业基地。绿色生态产业,依托国家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安全的战略支点,与信阳市、驻马店市协作互动,建设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探索高质量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文化旅游产业,主要依托南阳特有的“四圣”(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科技、医药、商业、智慧研学和旅游基地,充分利用盛世兴文的历史机遇,深度挖掘“四圣”故事,在条件成熟时高规格规划建设“四圣博物馆”,打造南阳享誉全球的文化地标,擦亮南阳人杰地灵的传统历史文化名片。

  (五)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步伐

  在经济学原理上,一般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这是对经济增长理论最生动形象的表述,也是我们推动一个城市或地区经济发展时常需要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如果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具备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并且都具有比较充沛的动力时,经济发展就会充满活力,并保持较快增长状态。否则,就会出现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短板,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动力与速度。2020年,南阳市进出口总额分别相当于郑州市和洛阳市的2.6%和66.6%,对当地经济发展贡献比较小,是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中的突出弱项之一。充分利用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特殊机遇,补充制定全市“十四五”末进出口规模突破300亿元的规划并付诸实施,以加快开放发展的步伐,为市域经济加快发展增添实质性的动力与活力,从内在动力源泉上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较快发展。

   (六)全面增强创新发展能力

  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和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特别是省委书记楼阳生的要求,把坚持创新发展摆在各项任务的首位,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为全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贡献南阳的力量。充分发挥南阳历来高度重视创新发展的优良传统,以南阳智慧岛建设为契机,瞄准“双创”工程,对标北上广深的创新政策与具体做法,从引聚人才入手,以“十四五”时期大幅度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尽快达到2.5%为切入点,加快优化创新环境,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方式、更加灵活实用的政策措施、更加贴合青年人需要的支持方法、更加积极弘扬包容开放的创新文化氛围,加快建设一批研发平台,建设一流学科,支持高等教育跨越发展,高效集聚创新资源,激发各类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创新活力,组织老中青结合、以青年人才为主的一大批专业创新团队,协同开展针对地方骨干产业发展需要的重大创新创业创造行动,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拓展新领域、不断激发新活力、不断完成新成果,不断增添新动能。

   (七)扎实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积极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在实施过程中,要把准最新政策导向,突出双控倒逼,坚持先立后破,加快发展绿色能源、壮大绿色产业、做强绿色交通、推广普及绿色建筑、创新更多绿色技术、构建绿色屏障、全面倡导绿色生活。结合目前全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要以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绿色能源为战略支点,为碳达峰碳中和开辟科学可行路径;以电动化、氢能化为技术支撑发展绿色交通;以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为手段推进工业绿色升级,全面遏制“两高”项目发展;以系统化思维,全面推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四、结语

  (一)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是南阳市千载难逢的发展战略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到南阳市调研指导工作,省委、省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总体要求,明确提出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这是多少年来南阳人民殷切期盼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我们务必要珍惜这样历史性机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南阳调研时的明确要求和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部署,拉高标杆,高质量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以无愧于时代的历史责任感凝神聚力,把一切可用资源投入发展第一要务之中,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和中原崛起中“奋勇争先、更加出彩”,为南阳人民创造更幸福美好的生活。

   (二)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需要进行高质量的战略规划

  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无论是对于河南省,还是对于南阳市来说,把南阳建设成河南副中心城市都是前无古人的大事。因此,必须在尊重科学规律的基础上,下足够的功夫进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规划与论证,真正从战略层面理清发展思路,以利未来建设过程中既科学高效,又切实可行,把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之路走稳走好,创造经典与精彩。

   (三)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是南阳市建设副中心城市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在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结合建党一百年以来的基本经验与教训,始终不渝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针对南阳市目前的发展实际,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协同推进,系统改善营商环境与投资环境,以项目为王,加快工业发展步伐,努力形成一批有特色的产业集群,从内在动力上增强全市经济发展实力,既要勇于担当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任,又要造福普通百姓,切实把人民利益至上落到实处。

  (作者:张占仓 卢志文)

  [参考文献]

  [1]楼阳生.高举伟大旗帜牢记领袖嘱托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而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河南日报,2021-11-01(1).

  [2]习近平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深入分析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推进工程规划建设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N].河南日报,2021-05-15(1).

  [3]李铮,冯芸,马涛.楼阳生在南阳市调研时强调坚持高起点规划扎实推进副中心城市建设[N].河南日报,2021-11-04(1).

  [4]于河成.要体现前瞻性新时代特色: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郑新立[N].南阳日报,2021-12-21(3).

  [5]蒋宁宇.做好战略机遇“必答题”:访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顾问、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名誉会长范恒山[N].南阳日报,2021-12-21(3).

  [6]张占仓.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意义与推进对策[J].中州学刊,2017(4):22-28.

  [7]张占仓,王玲杰,彭俊杰,等.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与战略举措[N].河南日报,2017-09-20

  [8]董学彦,孟向东,沈剑奇,等.从“盆地”到“高地”:对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的展望[N].河南日报,2021-11-22(1).

  [9]孟向东.加快建设名副其实的河南省副中心城市:访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N].河南日报,2022-01-15(2).

  [10]范恒山,金碚,陈耀,等.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J].区域经济评论,2021(3):13-26.

  [11]习近平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深入分析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推进工程规划建设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韩正出席并讲话[N].人民日报,2021-05-15(1).

  [12]孟向东,刁良梓,王娟,等.习近平总书记对南阳的关心关爱在当地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不负总书记重托担当新时代使命[N].河南日报,2021-05-15(6).

  [13]王延辉.把就业岗位和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N].河南日报,2021-05-15(8).

  [14]张笑闻.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N].河南日报,2021-05-15(8).

  [15]冯春久,曹国宏,曹怡然.“世界艾乡”的全产业链构建:南阳市高质量发展艾产业综述[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1(11):5-7.

  [16]李倩.为一泓清水北上[N].河南日报,2021-05-15(10).

  [17]刘战国.建设中原城市群南阳副中心城市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20(Z6):103-106.

  [18]吴旭晓.新发展格局下都市圈城市韧性测度与提升策略:以中部地区4个省会都市圈为例[J].南都学坛,2022(1):98-108.

  [19]孟向东,王娟.“诸葛”聚宛城助力新跨越:中国区域经济五十人论坛第二十一次研讨综述[N].河南日报,2021-12-24(9).

  [20]徐佩玉.支持徐州、洛阳、襄阳、长治等城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扮演啥角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12-22(11).

  [21]郑新立,范恒山,董雪兵,等.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南北差距研讨会发言摘编[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1(4):26-36.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