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政治功能是新形势下高校党支部建设的首要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突出政治功能,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2021年4月,中共中央新修订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一步阐明了高校党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即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始终”,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开展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根本标准”。因此,加强高校党支部的政治功能,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是新时代党支部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加强高校党支部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是维护中央权威,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需要。我国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党的领导。发挥好、维护好这个优势就是要对标、对表,做到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形成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自觉。但是,少数高校党组织的少数党的领导干部在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尚存在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阳奉阴违、欺上瞒下的现象。或者是在贯彻执行过程中“上热、中温、下冷,中梗阻”现象严重。高校党支部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方针政策的“最后一公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政治任务的贯彻落实,就是要看对中央决策部署的领悟力、领导力和执行力,能否真正做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新的伟大工程上把“两个确立”落到实处。
(二)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高等学校的最重要职能就是人才培养,评价高校的办学水平,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人才培养质量。中国的高校是立足中国大地的社会主义大学,秉持着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和中国的优秀教育理念。中国的高校就是要培养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人才,为了党的事业、国家的安全、祖国统一而勇敢前进的人才,为了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而奉献智慧的人才。这个人才培养定位就是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标准和标尺。但是,仍然有个别高校个别教育者对“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人”的思想认识和方法举措还不够清晰,执行不够有力,甚至存在着政治混沌、价值混淆、文化撕裂、历史虚无的现象,这也是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格外重视,提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齐抓并进,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教育管理人员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根源所在。
(三)是高校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理顺上下关系的需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抓牢党的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党中央始终表现为零容忍。“八项规定”从党中央率先垂范,到各级党组织全面铺开,反腐败斗争做到“老虎苍蝇”一起打,这就是党中央的一贯态度和决心。但是,高校在党的建设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院(系)基层党组织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运行机制不够有力、工作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导致党建工作责任落实过程中“递减、梗阻”现象严重;一些高校基层组织机构散化、政治功能弱化现象始终存在,党组织的政治地位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在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建设等重大问题上主导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个别党支部书记抓党建不够主动、工作精力不够投入,专业化水平不高、责任意识不强;存在着对党支部建设的思想认识很不到位,与标准化建设相差甚远现象;存在着支部建设工作让位于行政组织、学术组织工作,支部建设职能让位于教学科研职能,偏离了党管教育、党管人才的办学宗旨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四)是加强组织成员教育,提高能力作风建设的需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重大事项的贯彻落实,最终的承接者是各党支部。贯彻和落实的程度和水平,则与支部书记以及班子成员的能力水平和作风面貌息息相关。对于高校党支部党务工作者而言,一是要提高政治能力。着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提升专业能力。党支部书记不仅要在党建工作上模范带头,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方面也要带好头。三是提升创新力。要坚持把创新驱动放在首位,提高党建和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四是要提升统筹发展力。要做到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融合,统筹发展。五是提升群众工作能力。要增强与师生做朋友的能力,俯下身子,“甘为孺子牛”。
二、加强高校党支部政治功能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宣传教育,增强理论自信。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及指导中国共产党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根本思想指导。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以及由此而诞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伟大功绩,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实践的检验以及世界的拷问,是颠扑不破的事实。高校党支部要把矢志不渝信仰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贯彻落实党的政治思想作为各项工作的头等大事和所有工作的试金石来抓。
(二)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了全新的局面、全新的挑战和全新的机遇。同时,中国也是一个人口众多、多民族共存、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十分不平衡的国家,各民族各区域各阶层具有的文化信仰、价值理念各不相同。我们应该清醒认识这些特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培养多元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形成“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思维准则,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高校党支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和高校党支部政治建设的必然选择。
(三)要加强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宣传教育,做到对发展道路的自信。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所取得的伟大历史功绩是有目共睹的,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守正创新性发展也已为人类政治文明注入了磅礴力量。无论世界如何变化,中国如何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道路决策定律丝毫没有改变,那就是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曾经向世人庄严宣告,中国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高校党支部对于“四史”的学习要精心研学、善于总结,通过学史,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即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理,增社会主义制度之信,崇革命文化之德,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力。
(四)要加强对革命文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汲取,做到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实践的结晶,是最为持久和永恒的主题,是维系民族凝聚的根和魂,是国家发展的推动力。中国5000年文明史,100多年革命、建设、发展史,形成了“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民族文化体系,既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有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形成的“建党精神”、“革命精神”和“奋斗精神”,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滋润了世界文明的成长与发展。鉴于社会格局的巨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越来越凸显它的制度优势,也越来越显示出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100多年建党史、70多年新中国成立史、40多年改革开放史所积淀的深厚文化优势,尤其是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实践,蕴含了丰富的伟大精神,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梳理和凝练,同时,新的时代特征更需要伟大精神的激励和滋润。
三、加强高校党支部思想政治建设的路径
(一)在学习内容上要加强精准化选择。进入新时代,对于高校党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在学什么问题上党中央给出了明确要求,指定了学习读本,就是要学习“四史”。2021年伊始,党中央部署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目标任务、有具体要求、有组织保障,形成了健全学习体系,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但是,对于高校党员尤其是对于高校党支部而言,应该在思想政治学习方面学的更广、思的更深、悟得更透,并做到知行合一。要做到比较式学习,即在学习指定学习读本的同时,也要了解同一时期世界各国、各党的发展状况,在比较中辨别优劣真伪,在比较中增加理想信念;做到融合式学习,即在学习党的历史理论知识、党的建设发展经验的同时,也要多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以及其他领导人的经典著作,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在学习方法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是党一贯的优良传统。只有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理论知识才能走深走实,政治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党支部政治职能才能有效发挥,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才能得到真正提升。要通过“读原著、学原理、悟思想”来增强理论武装,就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党支部工作以及党员群众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同时把教学科研实践中的经验体会进行理论升华、学术阐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实践支撑,避免支部建设与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存在“两张皮”现象。坚守“三会一课”党建制度模式不放松,坚持第一议题制度不懈怠,抓牢课程思政有创新,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模式落实上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在走实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形成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合力。
(三)在学习作风上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和重要法宝,是推进新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作为高校党支部,密切联系群众就是密切联系师生,密切联系师生是建设社会主义大学,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法。高校党支部是高校党的组织体系中与师生接触最为广泛、了解最为深入、感情最为深厚的基层组织,对师生的急难愁盼问题,对师生的思想动态、感情变化最为熟知和把握。因此,高校党支部在加强自身思想政治建设过程中,就应该掌握主动权、把握着力点,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工作需要,根据师生中存在的思想政治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提升专业素养,增强政治能力,解决师生中存在的思想疙瘩、心理问题以及感情生活困扰。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党支部更应该把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坚持把“三进制度”(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落到实处,坚持讲好党课和思政课,坚持与学生社团组织结对子,坚持创新网络化交互方法,构建成为党坚实的战斗堡垒。
(四)在学习视野上运用好“放大镜”和“显微镜”。当今世界多极化与文化多样化并存,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信息化同在;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正在发生着裂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正在崛起,为世界发展带来了新的积极因素,也带来了新的消极因素、不稳定因素。面对各种论调和现象、关系和形态,高校党支部书记以及班子成员必须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面对诸多国际国内问题,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一是看事件或思潮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和组织机构,分析现象背后的复杂博弈。二是要看问题出现的动因。不能就事论事,导致“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深刻分析出现的前因后果。三是要看事件造成的最终结果。几乎每一个执政党都宣扬自己“代表人民的利益”,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在处理具体事件之时,一些国家的政治“金钱化”和“利益集团化”本质就会暴露无遗。比如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如同一面“政治哈哈镜”,所谓“群体免疫”,实则就是新的“达尔文主义”,也是西方“丛林法则”的别样表现,是背离人民利益的真实写照。
【作者:谭笑风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教育系统党建创新项目(2021-DJXM-104)的最新成果】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