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开放打造双循环的重要支点——河南在国家新发展格局中战略地位的思考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06-20 10:49

  编者按

  2022年6月18日,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商务部国际商报社联合主办的现代化建设高端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原智库论坛在郑州举办。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发表了题为《以高水平开放打造双循环的重要支点——关于河南在国家新发展格局中战略地位的几点思考》的报告,报告跳出河南看河南,以新视角解读在新形势下,河南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全局,并发挥自身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点。报告对于河南在国家统筹安全与发展的新格局中,找准定位发掘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河网学术中原予以刊发,以下为报告全文:

  当前,面对俄乌冲突引发的世界格局复杂变化与全球经济发展受到的严峻挑战,发展与冲突开始成为全球面临着的突出矛盾,以高水平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在这个特定背景下,河南要在打造双循环的重要支点上实现重大突破,以服务国家发展与安全的战略布局。

  一、以农业工业化为重点打造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示范区

  “河南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是一大优势、一张王牌,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河南是我国仅次于黑龙江的产粮大省,小麦产量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充分发挥河南优势,需要以农业工业化为重点打造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示范区。

  1.以农业工业化确保粮食安全

  农业工业化就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加工制造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运用先进制造业和新科技革命成果提升农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工业文明与新科技革命交汇融合,为农业工业化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以城带乡和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正在为农业工业化提供重要条件。

  前一段时间,由于每亩可以得到1500元的收益,有的农民把没有成熟的小麦卖掉当做青贮,引起社会多方面关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农业工业化水平低下制约了农产品的价值实现。2021年河南土地产出率仅为4388.5元/亩,低于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农业强省;人均农业劳动生产率只有2.3万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6%;农产品精深加工率仅占20%左右。从河南的情况看,以农业工业化实现农业富民,是巩固和提升“中原粮仓”在国家粮食安全中战略地位的重要条件。

  2.以农业工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以做大做强做优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河南有条件在农业工业化上率先实现突破。首先,河南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为2.5: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1),在此基础上,对标国际领先水平,通过若干年努力,达到3.5:1左右的国际先进水平还是有可能的。

  其次,河南形成了一批国内国际知名的食品制造领军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与装备制造业并列的两个万亿级产业之一,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化发展前景广阔。

  第三,河南农业科技创新基础比较好。随着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小麦工程国家实验室、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等建设进程加快,河南有望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创新高地,科技赋能为农业工业化创造有利条件。在这个基础上,河南完全有条件以农业工业化为重点打造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示范区。例如,到2025年,基本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由以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生产为主向以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制造为主的转型升级,推动农业迈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中高端;到2030年,形成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集研发、种植、加工、包装、储存、服务为一体的农业产业集群,引领河南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3.推进农业高水平开放综合试验

  融入全球产业链,借助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是河南食品制造头部企业较快发展的实践经验。未来5-10年,河南食品制造融入全球产业链,有望在食品加工、农业装备、农业科技等多个领域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食品集群。建议把推进农业高水平开放综合试验作为河南打造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示范区的重大举措。

  首先,建设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鼓励粮、油、菌、农机、畜产品等领域头部企业在国际国内资本市场上市,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其次,借助RCEP协定的落实,探索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服务企业用好RCEP农产品快速通关机制,开拓国际农业市场;第三,鼓励省内制种企业加快海外布局,开展种子贸易、投资合作、技术转让、资源整合等,支持现有种业龙头企业与其上下游相关企业组建种子研发推广合作联盟,延伸种业产业链。同时,与国内外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积极破解种业缺芯难题。

  二、以开放创新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强省

  2019年9月,总书记在考察郑煤机时强调:“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河南工业总量多年居全国第5位,智能终端、新能源客车、盾构装备、超硬材料等主要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河南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支点,重大任务是做大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

  1.河南是我国工业全产业链的“缩影”,有条件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走在前列

  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复杂变化,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要着力推进制造业朝着服务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未来5-10年,河南有条件在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首先,河南拥有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全国41个行业大类中河南拥有40个,全国207个行业中类中河南拥有199个,河南在稳定全国产业链、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次,河南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于全国破解制造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精”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并且对于我国中部崛起具有推动促进作用。

  2.以开放创新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创新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第一动力。创新有赖于开放。从河南的实际情况看,更需要突出开放创新:首先,河南自身科技力量相对薄弱,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分别占全国总数的2.91%、2.89%,需要通过开放创新扬长避短;其次,河南拥有科技创新应用场景多的优势,“中原大市场”+“全产业链”,可以为包括国际国内新科技革命成果的应用提供巨大市场机会,并且有望在食品制造、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一批“隐形冠军”;第三,通过开放创新提质发展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争取到2030年,河南建设成为国家制造业开放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3.面向制造业“主战场”搭建开放创新平台

  围绕区域产业创新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已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和区域经济竞争的焦点。河南加快国家创新高地建设进程,需要突出自身特点。例如,第一,系统梳理制约制造业创新的“卡脖子”技术,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治理结构和市场化运行机制来建设以国际化为特色的新型研发机构;第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赋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资源调度权,让更多的企业和科研院所能够面向国际吸引创新资源、集聚一流专家学者、培养高级人才;第三,发展跨境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推进以研发设计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开放,积极推动与发达国家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创业园区;第四,开展全省各具特色的创新平台布局。例如,发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作用,打造先进制造总部基地,加快构建覆盖全省的创新服务体系;依托洛阳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围绕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和农机智能化技术等打造“产学研体系”;加快在南阳等布局一批节能减排、清洁低碳能源等技术研发平台,打造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同时,就全省共同面临的传统制造业转型共性问题,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共享数据库、基础性技术共享平台等。

  三、打造我国中部地区的消费中心

  河南是个大省,有近1亿人口,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国位列第5位。特别是河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条件打造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具有特色的消费中心。

  1.打造中部地区文化旅游消费中心

  受疫情影响,我国消费总量有所下降。但总的来看,城乡居民消费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的转变趋势尚未改变。下一步,随着服务业市场开放进程加快,预计到2025年,我国居民服务型消费将由2021年的44.2%提高至50%左右,基本形成服务型消费主导的新结构。

  河南是我国黄河文化、中原文化的发源地,拥有七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五十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馆藏文物约占全国八分之一,在促进文化旅游消费为重点的服务型消费上有独特的优势。例如,河南文化旅游对国际国内消费者吸引力增大。2021年春节黄金周,河南旅游总收入达到147.59亿元,旅游总人次为3400.68万,两项数据均位列全国第四;河南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开放。自贸区开封片区是目前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67个自贸片区中唯一一个以聚焦发展文化产业为主的片区,要充分发挥自贸区开封片区作用,开展文化产业开放的压力测试,建立“文化产业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探索文化旅游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从中方主导开始入手,逐步取消外商投资文化、娱乐企业的股比限制;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引进具有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的文化旅游企业进驻河南。

  2.积极培育消费型城市

  我国进入城市化“下半场”,消费型城市由于更能够集聚人口实现产业兴旺,成为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引擎。2010-2021年河南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18.01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64个百分点,城市化呈加速发展态势。由此,在这个基础上,要把培育消费型城市作为中原城市群发展的重大举措,以郑州、洛阳、南阳为重点,推动城乡、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争取到2025年,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60%以上;到2030年,进一步提升至70%左右。

  3.推动郑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郑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既有利于放大“中原大市场”格局,又有利于引领我国中部地区融入国际大循环。为此,要以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为重点,实现吸引国际优质企业、人员等消费发展要素的实质性突破,并在推进以文化产业为重点的服务业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与国际对接衔接,明显提高自身适应居民服务型消费需求的产品与服务供给能力,争取到2025年,初步形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政策体制框架;到2030年,郑州成为“中原大市场”走向国际化的靓丽名片,初步建成独具河南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作者:迟福林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