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中的形式主义新表现及治理对策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06-23 16:40

  2022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再一次研究部署疫情防控重点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完整、全面认识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目前,从全球疫情防控总体形势看,全球疫情传播仍然处在高位,病毒在不断变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国的疫情防控仍然处于关键时期。各级地方党委政府依据党中央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充分认识抗疫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上下勠力同心,取得了抗疫阶段性重大成果。尤其是地方政府和广大基层干部,面对“动态清零”的总方针要求,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们大都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一定范围内、一定时段内疫情防控效果得以彰显。在各地的疫情防控实践中,也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事例,有人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自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地方政府和基层干部在疫情防控中也暴露出了诸多形式主义问题。2021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第一批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其中第1号案例就是一起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这些形式主义做法的存在,让疫情防控工作流于形式,造成严重隐患,一定程度阻碍了党的疫情防控政策在基层的落实,对政府的公信力也有很大的削弱。因此,辨识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形式主义问题,谨防其负面效应的产生,对于有效应对疫情、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疫情防控中的形式主义新表现

  疫情暴发以来,很多基层干部、医疗工作者、志愿者不分昼夜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但不容否认,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在工作部署、应急监测、信息通报等方面出现了多种新的形式主义。

  1.不切实际的防控政策。有些地方和部门面对疫情暴发和防控紧急任务,只是机械照搬上级会议文件要求,却不认真领会中央防疫精神实质,不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不考虑当地民生和经济发展,导致疫情防控只抓表面落实,却出台不了符合实际的精准防控措施,这是典型的政策制定中的形式主义。比如,为了表现所谓的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视,一些地方层层召开会议,逐级套发文件,逐个签责任状承诺书,却很少出台符合“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的中央疫情防控精神的政策,甚至某些政策和中央精神背道而驰,表面上看搞得热热闹闹,实际却落入了“单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在实际工作中不见诸行动”的形式主义窠臼。这种防疫政策,不但费时费力,还错过了阻断疫情蔓延的最佳时机,是对全国疫情防控大局的极大损害。

  2.层层加码的政策落实。有些地方执行中央和上级疫情防控政策时,痴迷于越严越“正确”的错误思维,不去开展创造性工作,只搞形式上的层层加码,看似思想上重视,其实是只图省事、不敢担当、懒政怠政,这是典型的政策落实中的形式主义。比如,对返乡人员不论是否来自风险地区一律劝返,【不论返乡人员是否来自风险地区都一律劝返】违规设置防疫卡点阻断交通,枉顾国家保供政策随意对货运司机赋黄码,等等。结果是不该封闭的也要封闭,不该隔离的也要隔离,导致物流阻断、生产停滞、群众就业就医出行等受到严重影响。这种层层加码、“一刀切”的政策执行方式,既违反疫情防控的科学规律,也是对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防疫宗旨的背离。

  3.文牍化的信息流通。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信息收集和有效运用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疫情防控的成败。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一方面各个部门下发许多文件通知,另一方面各地政府也要求基层上报各种信息。上级部门只关心数字,不认真调研数字背后的实际情况,不制定具体的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下级部门只上报数字,对确诊、疑似、隔离的每一个个体背后的具体困难、具体问题不了解;在基层具体的信息统计工作中,对数据信息不分析、不共享,不运用。比如,对于外来人员,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就能知道其健康状况和具体行程,可一些地方对这些能够共享的权威信息不去共享和运用,又制定各种限制性措施,入驻地的街道、社区、小区物业、酒店都要进行层层盘查,处处登记,看似流程严格,实则效率低下,加大了防疫成本,浪费了防疫资源,也给民众带来了诸多不便。

  4.形式化的督导检查。一是应付上级的形式化督导检查。因为疫情防控大多遵循的是属地管理。疫情暴发以后,防控任务基本都压到广大城市街道社区和乡镇农村。作为落实政府决策的末梢机构,社区和村委承担了巨大的工作压力,既要承担疫情防控的重大任务,还要应付各级上级部门的各种督导检查。应付督导检查,要填表格、要写报告、要整理上交材料,浪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有时为了应付检查,在来不及统计真实数据情况下就随意填表应付,数据上的瞒报、漏报、多报、少报就难以避免。二是面向社会的形式化检查。在基层工作人员对所属地区的日常检查中,缺乏担当作为,不对所有风险单位进行拉网式排查督导,而是以罚代管,以封代管。比如,当发现有违疫情防控政策的组织、商铺、个人,只是简单采取罚款或者直接在门店上贴封条,至于风险隐患是否得到真正排除则不去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二、疫情防控中形式主义的负面影响

  疫情自暴发以来已近三年。三年来,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已经从最初的面对疫情的恐慌转变为能够理性面对,科学防控和精准施策已深入人心。民众对党和国家出台的疫情防控政策,也从最初的被动强制遵守走向了自律和自觉。但疫情防控中的各种形式主义,违背了党的初心宗旨和群众路线,违背了党中央的防疫政策,损害政府的公信力,造成诸多不良的社会影响。

  1.产生社会冲突,造成社会秩序紊乱。疫情肆虐之下,人们的平静生活本来就受到冲击,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压力和焦虑,“一刀切”的强制隔离政策会带来当事人情绪的暴躁和冲动。当整个小区、整个街道甚至整个城市都被强制隔离时,涉及人员过多,会导致恐慌情绪加剧,可能会引起社会冲突。如果再加上本地人员和外来人员之间的排斥、对立等相互叠加,也会引起不同群体之间的冲突和对抗。尤其是在物资供应跟不上、需要特殊救治等情况下,如果需求得不到缓解,人们会失去理智,可能引发极端行为的产生,引发集聚性、群体性冲突,造成社会秩序紊乱。

  2.产生人为鸿沟,导致社会紧张情绪蔓延。当下新冠疫情的全球化蔓延和病毒的快速传播,超过了以前任何一次大型传染病,在满屏互联网信息的助推下,人们都被卷入其中,社会恐惧心理等情绪被放大。防疫政策执行中的形式主义,导致部分群体容易被标签化。“货车司机”“返乡人员”甚至“小阳人”等这些被贴上标签的群体【等标签】,会引起当事人情绪紧张,造成人为鸿沟。当人为鸿沟被拉大,社会紧张情绪蔓延,会造成部分群体对中央防疫政策的不认可和抵触情绪,影响到全国抗疫大局。

  3.产生公众误解,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在疫情暴发之后,如果政府官方信息供给不充分,比如,信息通报不及时、不公开、不统一,会让公众产生困惑,进而恐慌;如果将疫情防控简单理解为填表格、上报信息,不采取有效措施精准施策,不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给群众生命、健康、财产带来重大损失,这种不担当作为的政府行为会失信于民;“一刀切”的抗疫政策,如不加区别搞强制隔离,会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引发群众对政府的不满。这些形式主义让政府公信力不断下降,结果是当地政府不能有效贯彻落实党中央的疫情防控政策,民众对政府产生抵触情绪,不能上下同心,会给整个疫情防控带来更大的风险。

  三、疫情防控中形式主义的防治之策

  形式主义就是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成效而脱离实际的形而上的工作方法和作风,其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在于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必须高度重视形式主义带来的危害,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杜绝形式主义。

  1.抓住关键少数,科学决策。一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果上级好大喜功,下级就会搞花架子。克服疫情防控中的形式主义就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到第一位,把对人民负责和对党负责统一起来,“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二是领导干部要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精神。领导干部要躬身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了解实情,细察矛盾,抓住短板,做到精准施策,才能不被形式遮蔽。三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战胜疫情靠的是党和政府科学施策、统筹协调、有序引导。领导干部要从党的性质和宗旨上领悟党的疫情防控总方针,正确对待形式主义问题,要从思想上入手,心怀“国之大者”,把能力作风建设融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把挑大梁、担大任的实干派推上去,把喜欢花拳绣腿、弄虚作假的演技派识别出来,认清形势,科学决策,把事关人民生命健康的服务保障真正做细做实,扛起领导干部应有的责任。

  2.建立应急联动机制、精细施策。一是提前做好预案,及时施策。疫情防控的一个科学原则是“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时间就是生命,在提前做好应急预案的基础上,时时处处以人民为中心,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扎实做好每项工作,及时施策,筑起疫情防控的防火墙。二是关注民生,精细施策。疫情防控不同于其他工作任务,而是涉及老百姓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确定疫情防控方针政策,首要考量的是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要特别考虑到人民的生活刚需,比如疫情封控时段群众的就医保障、食品药品供应保障、外来务工求学人员的临时救济措施等,在政策制定时都要通盘考虑、精准安排。三是建立高效协调的统筹机制。要根据疫情防控实际把各项工作任务进行整合,运行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整合交通运输、物资保供、信息通报等职能部门,精简文件和会议,简化工作流程,科学分工,明确职责,精细施策,提高效率。

  3.要强化督导检查、精准问责。一是把法纪挺在前面,依规依法惩处疫情防控中的形式主义做法。要压紧压实疫情防控责任,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完善依单履责、依单问责机制,对不履职尽责、作风不实、不作为不担当、敷衍塞责、消极应付的突出问题进行问责。二是开展疫情防控督导检查,及早发展问题,推进整改落实。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教育、责令整改,对形式主义做法和态度,及时叫停,推进科学防疫。同时,在督导检查中要体谅和关爱基层干部,对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倾听基层干部的心声,精准研判问题发生的根源,不要让基层干部替上面不切实际的政策“背锅”,保护好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让基层干部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作者:杨伟民  单位:河南省委党校)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