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茂梦禾的故事
疫情期间在家呆得无聊,偶尔翻阅《声律启蒙》,看到“尧对舜,夏对殷,蔡茂对刘蕡(fen),山明对水秀,五典对三坟”……
尧舜是上古贤君,夏朝是中国第一个王朝。《五典》《三坟》是传说中的先秦时期的典籍,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之书为《五典》,伏羲、神农、黄帝之作共称《三坟》。
蔡茂、刘蕡是谁,居然敢跟三皇五帝相提并论?
一
蔡茂(公元前24年—公元47年),字子礼,河内怀县(今河南省武陟县北郭乡蔡庄村)人。蔡茂在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任职东汉帝国的大司徒,职位相当于明代以前的宰相、现代的国务院总理,是有史以来官位最高的武陟人,没有之一。
蔡茂早年以精通儒学而闻名,西汉哀帝、平帝年间朝廷把他征召到中央,参加由博士主持的考试,蔡茂因为成绩上等而被任命为议郎,后又擢升为侍中,成为皇帝身边的近臣。
后来王莽篡汉自立,蔡茂“忠臣不事二主”,托病回乡、不仕新莽。
到了东汉光武帝建武初年蔡茂又被征辟,重拜议郎。东汉以儒学立国,君臣皆有儒学气象,熟读儒家经典的蔡茂在官场自然是如鱼得水,很受光武帝刘秀的器重,他的官职也很快得以升迁,被任命为广汉太守(今四川省梓潼县)。
《后汉书·蔡茂传》记载:“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以问主簿郭贺,贺离席庆曰:‘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衮职有阙,君其补之。’ 旬月而茂征焉,乃辟贺为掾。”
郭贺给他圆梦,说得“禾”复“失”,是为“秩”,乃升官之兆。没过多久,蔡茂果然好梦成真,取戴涉而代之,当了大司徒,位极人臣。
刘蕡也是很有才能的人,策论水平极高。《旧唐书·刘蕡传》记载:“刘蕡对策议宦官,考宫不敢取。”李商隐有感于刘蕡的“煌煌策论,名士埋名”,一口气做了三首诗为他的明珠暗投鸣不平。
毛泽东主席就很欣赏刘蕡的策论,1958年毛主席专门写了一首七绝诗赞扬刘蕡主张正义、敢于向黑暗势力挑战的斗争精神---千载长天起大云,中唐俊伟有刘蕡,孤鸿铩羽悲鸣镝,万马齐喑叫一声。
500年前明代车万育编纂《声律启蒙》的时候,大概就是想要给刚刚进学的蒙童们灌输:“士人”纵然是唐尧禹舜般的贤良,哪怕你皓首穷经、经天纬地的才情,也得命运相济才能“货与帝王家”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梦想。
二
蔡茂是一个忠君体国、刚正不阿的好官。在广汉太守(今四川省梓潼县)任上,阴氏(光武帝刘秀发妻阴丽华的弟弟,国舅爷)宾客(豪强地主家豢养的幕僚)经常在郡里横行不法,蔡茂该抓的抓、该审的审,从不手软。
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洛阳令董宣依法处死了湖阳公主(刘秀的姐姐)的一个家奴,公主诉于刘秀,刘秀令其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拒不低头。刘秀令人强按之,也不能使其俯首(时人美誉“强项令”)。光武帝发怒逮捕了董宣,但念其忠直,又赦免了他。
联系到广汉阴家宾客的不法行为,蔡茂敏锐地判断,东汉王朝本来就是借助地方豪强地主力量建立的,功臣勋贵在为东汉打江山的长期东征西伐中跟皇亲国戚建立了休戚与共的联系,“云台二十八将”的子女与皇族联姻的也很多,因此贵戚豪门十分跋扈,不光是地方上、连东都洛阳也经常发生豪强地主欺压百姓、违法乱纪的事情,如不加以遏止,势必会影响东汉政权的长治久安。
蔡茂向刘秀上书说:“贵戚椒房之家,数因恩势,干犯吏禁,杀人不死,伤人不论。臣恐绳墨弃而不用,斧斤废而不举”。光武帝刘秀采纳了蔡茂的建言,从此那些贵戚豪家的行为有了很大收敛。
东汉一朝,宰相是很难当的,权力小、责任大,皇上的工作标准又很高,宰相们往往动辄得咎。刘秀朝的十位、十一任宰相,跟蔡茂一样在任上去世的有三个,免职甚至下狱的就有五个。曾有人宁可当众尿裤子,也不敢当光武帝刘秀的宰相!
蔡茂在任宰相三年“清俭匪懈”、以身殉职,被“赐东园梓棺,赙赠甚厚”。东园梓棺就是典籍中不断出现的东园秘器。东园是皇家专门制作丧葬器具的官署,梓棺是传统礼制中至尊的葬器,这是皇家待遇,也算是极尽哀荣了。成语东园梓棺就是来源于这里。
蔡茂梦禾,历代传为美谈。
上海豫园原本是明代四川布政使潘允端退休后为“豫悦老亲”所建,到清代成了上海县衙举行庆典和宣讲圣谕的地方,也是文人雅士聚会、吟风弄墨的活动场所。豫园最为经典的古建筑“三穗堂”,堂名便取义于蔡茂梦禾的典故。
这里的“豫”虽然不是“河南”的意思,但蔡茂梦禾的故事的的确确是来自老家河南。
(作者:郭君宇,系焦作市税务学会秘书长 )
编辑: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