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系统观念,抓住重点关键,加快建成一流创新生态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06-29 13:17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一流创新生态基本形成,“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创业潜力有效激发,创造动力竞相迸发,国家创新高地呈现雏形。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既是实现“两个确保”,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重要抓手,也是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打造重要人才中心的重要指向、重要标尺,必须作为一项重大工作、关键任务、系统工程,多措并举、科学施策,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一要建设一流创新平台,筑起创新创造的“车间厂房”。创新平台是创新发展的策源地、主阵地。去年以来,我省高端创新平台体系正在形成,市场需求对研发的导向作用不断增强,但科研与经济脱节、与产业错配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创新集成效应尚未形成,除了在继续招大引强下功夫,特别是在做大做强上做文章,持续放权赋能增动力、依托市场添活力、盘活资源挖潜力。要重塑实验室体系,积极争创国家实验室,高标准建设嵩山、神农种业、黄河等省实验室,推动在豫国家重点实验室提质增量、省级重点实验室结构优化。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争取国家大科学装置在我省布局。推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质发展,发挥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作用,建设以中原科技城为龙头的郑开科创走廊,打造沿黄科技创新带。加强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建设,标准化推广“智慧岛”双创载体。

  二要凝练一流创新课题,标树创新创造的“品牌旗舰”。有一流课题,才能引来一流人才和团队、产出一流成果和产品,培育一流的企业和产业。要建立更加符合科创规律的科研项目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创新源头供给能力。要围绕前沿领域前瞻部署战略性技术研发项目,力争取得迭代性、颠覆性、原创性科技成果。围绕基础研究重点方向,对接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对接国家“卡脖子”战略需求,坚持应用牵引、突破瓶颈,积极承担国家重大课题,促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对接融通,力争实现更多零的突破。围绕应用研究重点方向,对接产业和企业需求,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量子信息、氢能与储能、类脑智能、未来网络、前沿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完善“需求方出题、科学界答题”机制,筛选支持“创新链+产业链”融合重点项目,以技术突破引领换道领跑。

  三要集聚一流创新人才,集聚创新创造的“主干力量”。创新之道,在乎得人。无论与自己比较、还是沿海发达省份甚至中部地区一些省份比较,目前我省科技创新人才不仅短缺,而且还呈现流出状态。坚持引育并举、以用为本,以一流课题引育一流人才、一流团队,打造人才汇聚新高地。深入实施中原英才计划,培养以中原学者为引领的高端科技领军人才,拓宽海外引才渠道,加大柔性用才、项目引才力度。健全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探索年薪制、股权等多种分配形式,在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精细化、专业化服务,让心怀创新梦想的人才更有信心、更有激情勇攀高峰。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产业人才大军。

  四要培育一流创新金融,注入创新创造的“澎湃动能”。当前,推动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金融是创新生态至关重要的一环,创新发展也必须有金融助力贡献。培育壮大多元金融主体,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注重市场化运作,设立投早投小投科技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财政资金撬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创业人才、初创企业,提供长周期资金支持和增值服务。要发展政策性科技金融,用足用好郑州银行科创金融事业部和金融智谷支行作用,支持更多银行等在设立科技支行,在贷款额度、利率、周期以及不良容忍度、办贷效率等方面放宽限制、普惠让利,量身定制低成本、弱担保、便捷化的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支持的精准度和可获得性。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建立科技型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实行科技型企业发债“直通车”制度,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

  五要营造一流创新环境,孕育创新创造的“气候土壤”。深入推行“三评”改革,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赛马”、首席专家负责等制度,为科技人员提供最优质的竞技场。完善企业创新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发展天使、风投、创投基金,支持有条件的科技型企业上市。持续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健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合理容错机制。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充分保障科研人员合法利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让更多的青少年树立创新志向。

  (作者:李晓鹏,单位:省委政研室)

编辑: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