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心澄碧|焦裕禄精神的形成基础与时代价值
编者按
焦桐常青,精神永存。焦裕禄同志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仍指引着共产党人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砥砺前行。为深切缅怀焦裕禄同志,在新时代研究好传承好弘扬好焦裕禄精神,在河南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河南日报理论部、大河网理论频道学术中原联合开展《桐心澄碧》——迎接党的二十大·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征文活动。
今日刊发中共开封市委党史研究室孙敬中、刘敏的文章《焦裕禄精神的形成基础与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时指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焦裕禄精神作为第一批入选党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精神之一,作为诞生在汴梁大地上的一种强大精神力量,已内化为河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在中华大地上唱响的红色文化品牌。在奋进“十四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要进一步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为继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汇聚强大正能量。
一、焦裕禄精神形成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伟大的精神诞生于伟大的时代,依托于优秀的文化,继承于先进的理论,其形成即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焦裕禄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反映了火热建设年代人们改天换地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共产党人远大的理想和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焦裕禄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焦裕禄身上熠熠生辉的爱国主义情怀,以民为本的思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克勤克俭的廉洁精神都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严以修身是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焦裕禄严于律己,大公无私,不占公家一丝便宜,教导儿子不要看白戏,拒绝组织上给他的救济款,亲自起草干部“十不准”,用崇高的品格赢得群众的爱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焦裕禄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儿子,是人民的公仆,心里始终装着群众,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人民,不忘工作,彰显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无限忠诚。
焦裕禄精神依托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之上。焦裕禄精神光大于20世纪60年代,焦裕禄重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的学习,尤其注意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学习。他在多年的工作中养成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习惯,在饱受肝病折磨的时刻,也从来没有间断。焦裕禄去世后,在他病床的枕头下发现了两本书,一本是《毛泽东选集》,另一本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焦裕禄在实际工作中坚定党性,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践行群众路线,无不体现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坚持。
焦裕禄精神形成于革命建设活动的忠实实践。实践出真知,苦难铸辉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焦裕禄经历了苦难的前半生,1946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南下尉氏,发动群众剿匪反霸,组织担架队支援前线,经受血与火的洗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辗转洛矿,哈工大,研制出全国第一台大型卷扬机,后临危受命,赴任兰考。仅凭一辆自行车,一双铁脚板,带领县委班子和全县人民奋战475个日夜,战天斗地除“三害”,绘就了一生最绚丽的画卷,“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习近平同志指出,焦裕禄精神孕育形成在洛矿,弘扬光大在兰考。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实践,就没有感天动地的焦裕禄精神,就没有永葆赤子之心的人民的儿子。
二、弘扬焦裕禄精神的时代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新冠疫情肆虐,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亟需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稳住经济基本盘。焦裕禄精神历久弥新,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
学习弘扬焦裕禄的奋斗精神,有利于凝聚力量共克时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精神旗帜。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现实情况却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目标任重而道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懈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我们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成绩越大,条件越好,喝彩声越多,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套、已经过时的看法是错误的、有害的。”因此,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全党学习弘扬焦裕禄“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大兴艰苦奋斗之风。
学习弘扬焦裕禄的公仆精神,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脱离群众是当前党面临的一大危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一系列重大部署,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学习弘扬焦裕禄视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疾苦急于一切、群众呼声先于一切,总是在群众最困难、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排忧解难,送去关爱,心里装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对于新形势下,解决面临的“四种危险”,经受住“四大考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弘扬焦裕禄的求实作风,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应对国内外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就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让人民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就必须建构驯服资本逻辑的治理体系和多元交互共治的治理体制;就必须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这些都需要我们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从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出发,勇于做事、敢于担当,积极探求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脚踏实地将改革落到实处、推向深入。
学习弘扬焦裕禄的奉献精神,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世界消除贫困提供中国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一往无前的魄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努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辉煌胜利,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的目标,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以焦裕禄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脱贫的经验,将继续助力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同时,中国的脱贫经验亦会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启示意义,助益全球减贫事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奋斗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党的领导下,在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更应学思践悟焦裕禄精神,增强使命感,坚持人民立场;强化目标感,瞄准发展重点;提升获得感,狠抓落实、奋勇争先,为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孙敬中、刘敏,中共开封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