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庚香:创新是河南必须走好的“华山一条路”
编者:2022年6月17日,由河南省社科联主办的“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理论研讨会在郑州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创新发展的重要性、河南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提升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并提出对策建议。河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庚香作了题为《创新是河南必须走好的“华山一条路”》的发言,总结阐释了创新之于河南的必要性及社科界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路径,大河网学术中原全文刊发。
以下是发言内容: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列为“十大战略”之首,是河南的“一号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大,各领域各方面都要强起来。然而,只有创新才能真正强起来。河南的创新精神、创新机制是比较匮乏的。创新发展是河南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关键,是始终绕不开的大问题,是河南面向未来的“华山一条路”。前瞻30年,河南的成败在此一举。
一、创新发展是河南的“当务之急”
“两个确保”是河南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十大战略”是实现“两个确保”的重要抓手,而创新发展则是实现“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核心引擎。
一要胸怀“两个大局”,深刻认识创新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高度反复强调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们要站在全局、战略和长远的高度,对创新发展的重要性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二要立足“两个百年”,深刻认识创新是“省之要者”。进入新发展阶段,创新驱动已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性力量,也是全国各省角逐的主战场。河南最大的不足是发展不足,最重要的问题是创新问题。无论是推动经济总量规模跃升,还是盘活“存量”、激发“增量”,都取决于创新这个“关键变量”。立足“两个百年”,建设现代化河南,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不想、不愿或不敢创新,就没有出路。
三要着眼人民对美好生活、美好社会、美丽中国的要求,深刻认识创新是“民之需者”。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创新”。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将就”到“讲究”、从“小康”到“健康”,从“温饱”到“环保”,其中最关键的变量即是“创新”。可以说,创新是最大的“民之需者”。
二、聚焦四大关键,抓住创新发展的“牛鼻子”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抓住理论、制度、科技、文化四大创新,让理论创新和文化创新相互支撑,让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让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协同发挥作用,就抓住了创新发展的“牛鼻子”。
一要深刻把握“坚持理论创新”这一百年历史经验,用好理论创新“金钥匙”。坚持理论创新,是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面向新时代新阶段,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全面领会、自觉运用“坚持理论创新”这条宝贵经验,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要深刻把握制度创新是最基础的创新,下好制度创新“先手棋”。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如何建立一种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的制度,是我们国家治国理政的关键所在,是创造“中国奇迹”的密码所在。近年来,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关键就是制度创新。如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从深层次看,我省最大的短板是有效制度供给不足,突出表现为经济领域市场化不足,社会领域市场化过度。要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有效的制度供给。否则,国家创新高地建设就无从谈起。
三要深刻把握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的核心引擎,占领科技创新“制高点”。对于河南而言,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是明显的短板和弱项。在中部六省中,与安徽、湖北,特别是与湖北的比较最能说明问题。数据显示,2021年我省创新能力居全国第14位,落后湖北7个位次。2020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1.64%,不足全国平均水平,位居第18位,落后湖北10个位次。河南的未来发展,关键在于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真正让创新主体“动”起来、科技成果“转”起来、创新能力“强”起来,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四要深刻把握文化创新是其他方面创新的重要条件,打好文化创新出彩出圈的“漂亮仗”。我们现在谈创新、谋创新,往往着眼于经济,聚焦于科技,从文化的角度考量创新,关注文化创新相对较少。河南这优势那优势,文化是最大的优势。历史文化是河南的一张王牌。然而,遗憾的是,河南文化这张牌没有打好,文化资源优势没有转换成文化发展胜势。从长远来看,我们要更加重视文化的力量,打好文化创新这一场“大仗”、“硬仗”,深入实施“兴文化”工程,让璀璨文化之光照亮现代化河南建设之路。
三、凝练一流创新课题,敢于摘取“皇冠上的明珠”
省委书记楼阳生指出:“一流课题才能聚一流人才、出一流成果。”我省要实现“两个确保”,就要以实施“十大战略”为引领,聚焦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目标,谋划实施一批战略性、综合性、前瞻性、基础性课题,以一流创新课题汇聚一流人才、拿出一流成果,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
一要围绕创新发展凝练课题。创新驱动说到底是人才驱动。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深圳的发展经验,如果从人口结构分析,包括移民城市、年轻城市、知识城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要坚持“四个面向”: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善于在借势、借智、借力中提升科技实力;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要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在科技自立自强中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到“N”的突破,这是河南高地、高原、高峰建设的关键所在。
二要围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凝练课题。一是要站位全省发展大局,聚焦城乡变迁趋势,谋划实施一批课题。城乡关系是影响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是客观规律,但在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的国情下,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发展,乡村都不会消亡,城乡将长期共生共存,这也是客观规律”。“两个客观规律”体现了对中国城乡关系演变内在规律的洞察。要通过深入广泛实地调研,客观分析城乡变迁规律,预判未来15年、30年城乡人口、规模、产业、文化变迁趋势,尤其要聚焦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模式和特点,以及乡村规模变迁、人口变迁、产业变化、文化传承等内容,形成有前瞻性、有深度、有温度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为我省走好新型城镇化道路提供支撑。二要围绕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如何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成为中高端、关键环,如何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谋划实施课题。
三要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凝练课题。要围绕人文关系、生态、城市和产业、黄河文明轴心带进行深入研究,推动构建新时代黄河学。
四要围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凝练课题。要围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认真研究“中原兴—中部兴—中国兴”的内在机制。
五要围绕乡村振兴凝练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农业专家,也要靠广大农民。要聚焦如何推进乡村治理凝练课题,将自治、法治、德治、数治“四治”融入到乡村治理中,推动四者良性互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让传统与现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制度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开辟乡村治理新境界,以乡村善治为乡村振兴赋能,建设21世纪的乡土中国。
六要围绕文旅文创融合凝练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有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炎黄文化的海量文化资源,要厚植大省自信、文化自信、历史自信,勇于破解历史之谜,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实证华夏文明主根主脉主干。要把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炎黄文化三大文化融入文旅文创产业,以创意、设计引领,以科学、技术赋能,自觉置身于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之中,推动我省文旅文创产业成为战略型支柱产业,推动河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嵩山峻极接苍穹”。提炼和解决这些课题、难题、问题的过程,也是河南不断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过程,是河南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更是河南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过程。只有依靠创新,才能够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提供强大动力,才能够拓展出一条未来之路。(作者:河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庚香)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