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从社会学角度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2-07-11 10:57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经过长期探索实践,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和特征,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方向。社会学研究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在中国实践的肥田沃土中深化研究,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现代化知识体系作出应有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对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明确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迈出了坚实步伐。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提出“三步走”战略,即到上世纪80年代末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到上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进入新世纪,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之后,我们党又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30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眼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接续推进,描绘了“十四五”时期和到2035年的发展图景,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放眼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没有哪一种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深刻地、历史性地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和特征,就要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社会学研究者应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党的严密组织体系和强大组织能力等方面,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然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党领导人民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强、欣欣向荣的新中国,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式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有着本质的不同。资本主义现代化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其本质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历史上,资本主义扩张到哪里,就将侵略战争、残酷剥削与野蛮殖民带到哪里。现实中,资本主义现代化产生了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等一系列顽疾。中国式现代化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坚定不移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在坚定捍卫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形成和发展的。它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更不是西方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既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又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和平发展,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学研究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民立场,坚定“四个自信”,扎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和特征,不断推进现代化的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是跨越式的发展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虽然走过弯路,也遭遇过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但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志和决心始终没有动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认识不断深入、战略不断成熟、实践不断丰富,加速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我国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整体上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成为世界上中等收入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和特征,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就要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跨越式的发展进程,必须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社会学研究者要高度关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深入研究如何正确处理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人与自然等重大关系,提高发展的整体效能,增强发展整体性;准确研判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等发展趋势,为提高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提供智力支持;密切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发展变化,努力为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提供智力支持。

  (作者:张翼,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