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仓:河南经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走势与推进举措

来源:区域经济评论
时间:2022-07-19 09:40

  摘要:伴随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浪潮,河南提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新目标,建立党政“一把手”抓创新的工作机制,全面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在“双一流”大学建设上努力实现新跨越,全面奏响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乐章。针对研发投入强度不足、科技创新的人才环境仍待进一步优化、制造业亟待转型升级、对民间创新不够重视等短板,研究提出推进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为:在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上实现新跨越,以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为支撑挺起先进制造业大省的脊梁,以引聚人才为核心优化创新生态,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结论认为,在省级层面建立党政“一把手”抓创新的体制机制意义非凡,大幅度提高研发投入强度是河南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引聚人才需要在体制机制上有重要突破。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一流创新生态;人才强省

  自从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来,全国各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 整体节奏加快,不少领域都涌现出大量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部分领域出现了新的重大突破,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稳中向好的新变化。面对举国上下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潮流,中原大地 波涛汹涌,捷报频传。从中共河南委书记楼阳生亲自带头,深度谋划,大幅度增加对科技创新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频繁参加科教领域的各种活动,日 夜为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倾注心血,到河南人民政府2022 年度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构建重大创新平台,激励企业大胆创新,大力引育创新人才开工建设“中原之光”等大科学装置,推进 “智慧岛”双创载体省辖市全覆盖,打造未来化市场化国际化创新创造品牌,各地全面奏响了创新驱动 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乐章。

  一、河南经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走势

  作为全国经济总量位列第五的经济大省,河南一直在发挥传统优势,探索促进经济较快发展的科学之路。近几年,河南高度重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特别是2021 年下半年以来,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大胆作为,快节奏推进,不断开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

  1.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新目标

  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多次研讨会,反复研究并制定出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18— 2022 年)》《河南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与市县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实施办法》等,各县市也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更加具体细致的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初步建立考核机制,为高质量发展逐步建立起新的推进机制。2021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河南制定了《关于在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基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现代交通物流枢纽和改革开放新前沿”的战略定位,努力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中彰显新担当、新作为,尤其是第一次明确提出“打造国家创新高地”的新目标,为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使河南上下真正拥有了新的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既然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就必须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发挥体制机制优势,由主要领导牵头,以空前的力度抓创新发展,在全社会凝聚创新力量。河南过去曾经提出建设中西部地区创新高地,而这一次面对新的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在拉高标杆中争先进位,在加压奋进中开创新局, 确实让河南人民有了新的期盼,也将在中部暨全国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显示中原大省的新形象。

  2.建立党政“一把手”抓创新的工作机制

  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明确提出,要坚定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位置,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奋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成为重要人才中心,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道”。“把坚持创新发展摆在各项任务的首位,这是河南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泉”。2021 年9 月22 日,河南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王凯担任双主任,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担任委员,建立党政“一把手”抓创新的工作机制,落实地方领导和组织本地创新发展的主体责任,充分表明省委、省政府对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高度重视。此后,分别于2021 年11 月29 日、2021 年12 月28日、2022年2月25日,先后召开了三次河南省科技创新委员会会议,研究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相关重要议题,连续出台一系列文件,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科教创新工作的节奏非常之快。其实,这种工作节奏本身,已经彰显出在现有体制下在省级层面建立党政“一把手”抓创新的制度性优势,也必将为全面创新发展注入更加充足的动力与能量。

  3.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全面实施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性重大命题。经过全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努力,特别是2021年9月河南省委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十大战略”以来,作为“十大战略”之首的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已经于2021年 12月形成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按照“起高峰、夯高原、补洼地”三个导向,以前瞻30年的眼光、打破常规的创新举措,实现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国家大科学装置、世界一流学科、重大前沿课题研究、重大原创性成果“五个突破”,为高质量发展储备和增添第一动力,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坚持前瞻谋划并采取超常规举措,支持科学院布局基础研究学部,重塑研发体系、转化体系和服务体系,把科学院建设成为汇聚高端人才、科研实力雄厚、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的高能级平台和高端科技智库。2021年12月28日,重建重振河南科学院揭牌仪式在郑州举行,标志着这艘河南科研新“航母”正式起航。在揭牌仪式上,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向全世界科学家发出诚挚邀请:“今日之河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创新,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归来吧,河南科学院在向你招手;家乡的父老乡亲在向你招手!”楼阳生书记这一次饱含深情的讲话,打动了国内外不少科学家与青年人才,在全国科教领域形成巨大反响。同时,支持河南农科院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广服务体系,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种业科技创新高地和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国家解决农业“卡脖子”问题贡献中原力量。2022年初,省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出2022年河南研发经费投入强度1.96%以上,实现了研发投入较大幅度的增长,显示出河南对创新发展的高度重视。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整体部署, 从2021年7月17日,第一家省实验室嵩山实验室在信息工程大学正式揭牌运行,这标志着河南重塑实验室体系、搭建一流创新平台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截至 2022年 3月 22日,河南已经成立实验室 6家(见表1)、中试基地21家(见表2)、产业研究院25家(见表3),而且都是省委书记楼阳生和省长王凯为其揭牌和聘任相关专业领域的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推进速度之快和工作力度之大在河南历史上都是空前的。从这三类新成立的研发机构分布情况看,对河南各地覆盖性比较好,未来对河南高质量发展将产生全面的推动作用。因此,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推动下,河南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氛围越来越浓厚。

  表1 2022 年3 月河南已成立实验室概况(前二批)

序号实验室名称实验室所在城市牵头组建单位实验室主任研究主攻方向
1嵩山实验室郑州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邬江兴院士新一代信息技术
2神农种业实验室郑州河南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张新友院士农业生物品种
3黄河实验室郑州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郑州大学王光谦院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4龙门实验室洛阳河南科技大学、郑州大学樊会涛院士新材料与智能装备
5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郑州郑州大学、三门峡市人民政府等何季麟院士关键金属
6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郑州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张改平院士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

  资料来源:实验室揭牌仪式的相关报道。河南计划成立10 个实验室,至2022 年3 月22 日已经成立6 个。

  表2 2022 年3 月河南已成立中试基地概况(前二批)

序号中试基地名称中试基地所在市、县建设依托单位
1河南省高端装备中试基地洛阳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洛阳先进制造产业研发基地
2河南省环保与精细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沁阳豫科创新〔沁阳市〕科创园有限公司
3河南省生物医药CXO 一体化中试基地郑州郑州创泰生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4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漯河漯河市食品研究院有限公司
5河南省轻质金属材料中试基地洛阳洛阳特种材料研究院
6河南省纳米材料中试基地济源河南河大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7河南省新能源电池中试基地新乡河南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
8河南省智能传感器中试基地郑州郑州大学、河南昊博智能传感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
9河南省电子装备柔性中试基地郑州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
10河南省低碳能源技术中试基地郑州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11河南省体外诊断产品中试基地郑州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2河南省智能制造系统中试基地郑州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河南)有限公司
13河南省碳基新材料中试基地开封开封平煤新型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14河南省先进高温材料中试基地洛阳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15河南省光子集成芯片中试基地鹤壁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6河南省微电子中试基地郑州河南芯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郑州中科集成电路与信息系统产业创新研究院、新乡新东微电子研究院有限公司
17河南省生物基材料中试基地郑州宏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科学院
18河南省生物发酵与植物提取中试基地临颍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河南省先进光学与功能镀膜中试基地南阳中光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科学院南阳光电研究所坝道
20河南省地下工程中试基地平舆工程医院(平舆)
21河南省医用防护用品中试基地长垣河南亚都实业有限公司

  资料来源:河南中试基地揭牌仪式等相关报道。

  表3 2022 年3 月河南已成立产业研究院概况(前二批)

序号产业研究院名称产业研究院所在市、县牵头单位
1河南尼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平顶山中国平煤神马集团
2河南农机装备产业研究院洛阳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3河南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研究院郑州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
4河南氟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5河南现代医药产业研究院郑州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6河南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研究院长垣河南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7河南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郑州河南讯飞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8河南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院新乡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9河南先进膜材料产业研究院卫辉河南银金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0河南智能传感器产业研究院郑州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河南煤矿智能开采装备产业研究院郑州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河南先进光子技术产业研究院郑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
13河南高温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洛阳中钢洛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41516河南动物疫苗与药品产业研究院河南高端轴承产业研究院河南智慧康养设备产业研究院洛阳洛阳内黄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洛阳 LYC 轴承有限公司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17河南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器产业研究院鹤壁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
18河南新型动力及储能电池材料产业研究院新乡河南科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19河南钛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焦作龙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河南生物基材料产业研究院南乐宏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1河南金刚石材料产业研究院长葛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
22河南数字光电产业研究院南阳中光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3河南中药现代化产业研究院新县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4河南聚乳酸可降解材料产业研究院郸城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5河南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产业研究院济源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资料来源:河南产业研究院揭牌仪式等相关报道。

  4.在“双一流”大学建设上努力实现新跨越

  经过历届河南省委省政府和河南人民的努力, 高等教育获得了较快发展,特别是省会郑州在校大学生人数超过百万,成为全国高度关注的在校大学生超过百万人的六个城市之一,并且人数跃居全国第二名(见表4)。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成为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新兴大学城。大学城是较大规模集聚优秀高等教育人才、科研人才和青年学子的一个新高地,这种人才集聚的新高地必然孕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新一届省委、省政府顺势而为,提高站位,强调要以前瞻30 年的战略眼光、战略思维、战略举措谋划推动“双一流”大学建设,积极为河南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河南正加大对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支持力度,深入推进高校布局、学科学院、专业设置优化调整。着力打造郑大、河大“双航母”,按照“量身定做、精准施策”的要求,为郑大、河大“双一流”建设分别制定了全方位支持意见,推动两校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力争实现晋位升级。从以上已经启动建设的6个河南实验室牵头建设单位组成情况可以看出,郑州大学以其雄厚的专业实力,全面融入河南实验室建设体系之中。这种战略布局,将对郑州大学全面提升基础研究水平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中共河南省人民政府全力培育“后备军”,实施“双一流”学科创建工程,按照扶优、扶强、扶特的原则,遴选河南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的11个学科作为“双一流”创建学科,集中优势资源支持其加快发展,力争在特色专业上实现率先突破,在国家下一轮“双一流”布局中抢占先机,使河南新增1—2所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河南科技创新委已经制定出台支持政策,将郑大、河大和“双一流”创建高校作为改革特区,制定专项方案,充分放权赋能,努力构建一流人才政策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河南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建立起快速集聚优秀人才的内在机制。2022年初,在110年校庆的特殊节点,由中共河南省人民政府直接协调确定,河南大学由过去开封与郑州双校区、双校址,变更为郑州单校址,标志着河南大学全面投入河南省会郑州的怀抱,为“双一流”建设迎来新的更加宽广的舞台,使这所百年名校社会高端资源配置条件大幅度提升与优化,为其高质量发展直接注入新的实质性要素机制。

  表4 2021年中国在校大学生超过百万人的城市 

城市在校本专科生(万人)在校研究生(万人)合计(万人)
广州141.2614.57155.83
郑州127.405.76133.16
武汉110.5618.27128.83
成都98.1012.10110.20
重庆100.279.74110.01
北京59.6041.30100.90

  数据来源:中国各地2021 年统计公报。

  二、河南经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短板

  对比国内外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与创新做法, 系统分析河南创新驱动高质量的历史基础与现实状态,对标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标志,河南经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短板非常突出。

  1.研发投入强度不足

  2017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南研发投入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1年)》提出, 到2018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600亿元左右,占生产总值比重达1.3%以上。到2021年,河南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力争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实际上, 2018年河南研发投入强度达1.40%,较好完成了原方案提出的年度目标。但是,当年全国研发投入强度升至 2.19%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分别达到6.17%、4.16%、2.62%和2.01%,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分别达到 2.78% 、2.70% 、2.57% 、2.51% 和1.80%。河南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比较大,与先进省市相比差距更大。同是地处中部的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研发投入占比已分别升至2.16%、2.09%、1.81%和1.41%,连地处西部的陕西、四川已升至2.18%和1.81%。与之相比,河南GDP仍居全国第5位,与研发投入强度居全国第16位非常不匹配。2021年,全国研发投入强度达 2.44%,而河南仅为1.68%,同年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山东则分别达到6.0%、4.1%、3.1%、2.9%和2.3%,差距依然较大。因为研发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河南创新能力提升。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排名中,河南居第14位。当地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的省会郑州,在2021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市排名中只列全国第13 位。河南至今有三个科技领域为零的弱项, 分别是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大科学装置。高层次创新平台较少,使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不强。原始性创新能力薄弱,缺乏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原始性创新。近些年,在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科技创新的高端领域,不要说沿海地区,即便是中部的湖北、安徽,或是西部的四川、山西等都已经进行了积极部署,而河南显然起步较晚。因为没有足够的研发投入,肯定没有较好的科技产出。缺乏科技进步的第一动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很难有正常保障。正是因为创新支撑能力不足,才导致出现河南经济发展活力明显下降的情况。2020 年,河南GDP增速仅1.3%,低于全国2.3%的水平,增速居全国各省(区、市)倒数第6 位。2021 年,河南 GDP增速 6.3%,低于全国 8.1%的平均水平,增速居全国倒数第4 位。作为2004 年至今的全国第5 经济大省,连续两年出现GDP 增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现象,确实需要引起河南各界高度重视。目前,全国GDP 排名第6 位的四川,过去5 年与河南GDP的差距拉近了10 个百分点,2021 年已相当于河南GDP 的91.4%(见表5)。如果河南再不奋力加速发展,失去全国第5 经济大省地位的压力日益显现。

  表5 2016—2021 年河南与四川GDP 比较

年份河南GDP(亿元)四川GDP(亿元)四川GDP 占河南的比重(%)
201640160.032680.581.4
201744988.236980.282.2
201848055.940678.184.6
201954259.246615.885.9
202054997.148598.888.4
202158887.453850.891.4

  数据来源:2016—2021年河南、四川统计公报。

  2.科技创新的人才环境仍待进一步优化

  伴随全国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河南在改善人才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目前无论是专业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还是大学或企业的专业科技人才所实际享受的科技人才待遇仍亟待改善。一是现有科技人员的实际工资待遇较低。2012年,河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制定出台的关于科技人员在完成岗位任务的基础上可享受岗位工资100%—300%的奖励政策,至目前真正执行的科研机构有限,主要原因是资金来源无保障,细化的执行政策也不一致。二是在专业科研单位或高等院校科技人员报账难仍然比较普遍。前些年,各单位制定的各种报账制度在经历若干次检查后,所在单位为了减少管理上的问题,不少单位都把报销规定简单化,有票据才能够报账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智力劳动奖励机制淡化,从而导致科技人员到处想方设法开发票报销课题经费成为一种人人皆知的不正常现象。三是针对青年人才的优惠政策力度不够。科技创新青年人才是关键,没有大批青年人忘我地投入,想在科技创新上有较大进展是不可能的。在近些年各地抢人才大战中,针对青年人才的优惠政策不断创新。就河南现有的青年人才政策来看,除了郑州大学等少数单位以外,整体上住房补贴较低、工资待遇较低、机制不灵活,直接影响吸引人才。2020年郑州成为全国流向北京、上海、杭州人才最多的前5 位城市。四是高端人才环境营造不够给力。近几年,随着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与创新资源的大幅度增加,全国出现出国留学归国人员数量大增的可喜局面。但是,在河南的相关机构中这种现象基本上还没有起步。经过多次深度调研,出国留学人员反映最集中的问题除了待遇偏低外,双语幼儿园、小学、中学配备不足是一个突出短板。因为真正在国外读完博士再回国的青年人才往往都30岁左右了,很多人都已经结婚生子,回来以后直接面临孩子上学的难题。郑州现在办有少量的民办双语幼儿园和小学,不仅收费高,而且招生规模有限, 接送孩子距离过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正是因为人才环境不优,导致高端创新人才匮乏,青年创新骨干人才团队不足。河南两院院士(2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数量仅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和0.03%,高端人才严重不足。

  3.制造业亟待转型升级

  河南制造业发展规模居全国第一方阵,特别是在超高压电力装备、盾构装备、大型客车、农机装备、大型矿山装备、汽车零部件、智能手机、机器人、传感器、超硬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基础与发展态势均比较好,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力,尤其是郑州、洛阳等在大国重器研发方面积累了大量技术与人才优势,初步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制造业产业集群。但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 河南制造业总体上大而不强,高端要素供给不足、中低端要素供给过剩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很多领域创新能力弱、资源消耗大、智能化水平偏低、有较大影响的龙头企业少、品牌影响力不强等短板比较明显,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虽然快速发展,但高端产品占比较低,直接影响与制约了河南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2021 年,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的24.0%,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的12.0%,与沿海地区相比,这两种产业占比都偏低。近几年, 在科技创新领域特别受到重视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发展不够活跃,河南不少县 市“双创”的热度明显不足。面对全球以物联网、大数据、AI、5G、元宇宙等为代表的新产业革命浪潮, 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无人化势在必行,河南亟待通过全面的创新驱动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培育和创造新的产业发展优势。

  4.对民间创新不够重视

  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自觉行为。在广袤中原大地的百姓之中,千百年来都不乏对科技创新有浓厚兴趣的人才,而且有些人才创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价值非常大。据调研,现在不少领域都蕴藏有重要的民间创新人才与创新项目。其中,有些创新成果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的限制,特别是受官本位思想影响,这些民间创新项目,很难在现有体制下推广应用。鹤壁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苏卫星完成的重大技术发明“两驱动一体发电设备”,是他带领的团队经过持续30多年的不懈研究探索实现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经多家机构检测,其发电效率提高3倍以上。该技术属国际首创,在风力发电技术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其推广应用有可能为全社会大幅降低用电成本提供技术支撑,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做出重大贡献,为全球发电装备更新换代提供历史性机遇。然而,这样高水平的创新成果,至今没有得到河南重视,没有得到政府创新资金的支持,推广应用一直处于非常艰难的状态。

  三、推进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

  面对全球性产业革命与全国性高质量发展形成的新竞争压力,必须转变观念,紧跟时代步伐,用系统性思维,统筹河南高质量发展的各种要素配置,以更多的创新力量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1.在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上实现新跨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是撬动发展的第一杠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自主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撑”。习近平主席这些论述, 为我们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是创新驱动, 这也是发达国家实践已经证明科学可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全社会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企业的应用性研发需要以企业为主体投入,而社会公共科技投入、基础研究投入、超前性重大项目研发投入则需要以政府投入为主。作为全国GDP 第5 大省,河南研发投入强度明显偏低的现象必须高度重视,并下决心从省、市、县政府做起,瞄准研发投入强度2.60%的公认标杆,向先进省份学习,想方设法带头在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上实现新跨越,快速提升河南研发投入强度在全国的位次,以此为保障吸引人才、滋养项目、积淀创新成果,以省辖市“智慧岛”建设全覆盖为切入点,以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全覆盖为支撑,以全面激励“双创”为直接抓手,为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不竭动力,以创新发展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2.以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为支撑挺起先进制造业大省的脊梁

  2019 年 9 月 17 日,习近平主席在郑煤机调研时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 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推动我国经济由量大转向质强,扎扎实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按照习近平主席的要求,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发展实体经济,而在实体经济中,要牢牢把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个河南制造业大省的发展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制造业这个基础不断巩固与加强,实体经济才能够有战略支撑。两者相辅相成,国民经济就能够保持足够的发展活力,老百姓就能够在经济发展中充分享受时代发展红利,不断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下一步河南要全面落实规划方案,以创新发展为主要动力,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支撑,以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为矩阵,积极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河南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跨越式发展,力争在优势产业领域实现更多重大技术突破,尽快打造一批新的大国重器和高端制造业产品,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挺起先进制造业大省的脊梁,持续不断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驱动的新动能。

  3.以引聚人才为核心优化创新生态

  创新发展的核心是人才问题,引聚人才始终是优化创新生态的重中之重。一是必须在科技人才基本待遇上有魄力。近几年,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北京、上海、广东等引进国际一流人才,都实行了与国际接轨的年薪制和奖励机制。需要在向他们学习的同时,制定更加具有吸引力的工资与奖励机制,以提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体制机制性竞争力。我们只能把政策的宽松程度比他们更优,才有可能真正引进较多的世界一流人才。只有拥有一批世界一流人才,才可能不断完成新的重大重要创新成果,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二是在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尽快跃上新台阶。现在,河南没有国家大科学装置,没有国家实验室,没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难以为国际一流人才提供合适的专业就业岗位。按照河南十一次党代会的部署,在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重塑实验室体系中,要尽快在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面有重大行动,实现实质性跃升,以便为引聚国际一流人才提供切实可行的科研岗位支撑。三是在科技成果奖励政策上实现大跨越。对在科技创新中获得重大或重要技术突破并获得较好应用的科研成果要比照深圳、苏州、合肥等的实际做法,予以较大力度甚至更大力度的奖励,以激励更多优秀人才愿意在科技成果创新上有大作为。四是在科研经费财务制度管理上有重要 改革创新。按照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的明确要求, 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创新,尽快形成让科研人员安心从事科研工作的氛围,而不是让科研人员都成为 “会计”。五是在为世界一流人才生活需求提供周到服务方面开辟新天地。只有让世界一流人才在 河南有安居乐业的生活条件,比如有双语幼儿园和 中小学、有国际化社区等,他们才可能长期稳定在当地安心从事专业工作,才可能在高质量重大项目研 发上形成国际一流的重要成果,并为产业升级换代 提供科学技术支持,为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高 质量技术保障。

  4.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

  按照习近平主席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要求,要坚定不移地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务求不断取得绿色发展的实效。一是继续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做实做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 协同推进大治理,持续规划完成一批“大保护”“大治理”工程,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二是按照《河南“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全面推进高质量的水安全与生态保护,确实让更多的区域形成绿水青山,全面优化城乡人居环境。三是继续坚持铁腕治污,特别是要从长计议,全社会协同推进,在降低燃煤发电占比、提高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绿色能源比例上从长计议,确实减少污染物与碳排放来源,为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基础,真正让绿色发展之光照亮我们美好生活的未来。

  5.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事关“三农”大局,对于广大农民提升收入水平与幸福感特别重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充分考虑河南农业大省的实际,结合各地的资源优势与产业基础,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理论支撑,以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为切入点,以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为组织保障,以全社会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为支撑条件, 以稳步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为明确目标,全面落实2022 年中央新的一号文件精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真正通过乡村振兴全面提升河南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破解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全面提升基层农民的生活水平,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四、结论

  2022 年,面对全球政治局势动荡、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冲击、全国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特殊情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重要决策,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确定了新的努力方向。在这样的条件下,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既面临巨大压力,也确实通过以上系统分析看到了新的重要机遇。

  第一,在省级层面建立党政“一把手”抓创新的体制机制意义非凡。从河南成立科技创新委,建立党政“一把手”抓创新的实践与已经取得的明显成效看,对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样难度非常大的历史性重大课题,确实需要发挥体制机制优势,让党政“一把手”抓创新变成一种完全融入体制机制的重要工作,以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第二,大幅度提高研发投入强度是河南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践都证明,区域经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需要足够的研发投入。近几年,河南研发投入强度提高速度较快,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比较大。没有足够的研发投入,就无法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上有重要作为。如果创新能力不足,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就缺乏活力与动力。只有持续不断提高河南研发投入强度,才能够为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可靠的科技基础。

  第三,引聚人才需要在体制机制上有重要突破。只有充分考虑各类科技人才的实际需要,制定更加优惠与宽松的政策,打造一流人才环境,才能够在引聚人才上真正形成体制机制性吸引力。而人才集聚的直接效应之一,就是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有效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事实上是各类科技人才集聚支撑的一种新发展模式。

  【作者:张占仓,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院2022年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全面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22A04)】


编辑: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