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心澄碧|焦裕禄精神百姓理论宣讲的 “打开方式”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07-25 13:13

  编者按

  焦桐常青,精神永存。焦裕禄同志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仍指引着共产党人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砥砺前行。为深切缅怀焦裕禄同志,在新时代研究好传承好弘扬好焦裕禄精神,在河南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河南日报理论部、大河网理论频道学术中原联合开展《桐心澄碧》——迎接党的二十大·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征文活动。

  今日刊发中宣部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全国最美志愿者、南阳市百姓宣讲团团长梁海磊的文章《焦裕禄精神百姓理论宣讲的“打开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评价焦裕禄同志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焦裕禄精神,是我们讲党课的重要内容,也是百姓理论宣讲的热门课题。2021年,党中央批准了中宣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在新中国成立72周年之际予以发布,其中包括焦裕禄精神。焦裕禄的崇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如何在百姓理论宣讲中讲好焦裕禄精神?我们做了深入探讨,并运用到宣讲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金句”开篇式。比如,宣讲一开始,直接朗诵习近平诗词。“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在听众欣赏朗诵之后,用舒缓的语调点出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主题思想——1990年,在福州工作时,习近平写下了《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他用诗句“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向焦裕禄致敬,同时用以自励。习近平总书记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并强调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所在。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的立业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灵魂。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品格,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内容。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鲜明特点。

  二是“炼金”开篇式。几十年来,许许多多优秀的共产党员传承发扬焦裕禄精神,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2014年3月,习近平在河南兰考强调,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焦裕禄“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优秀党员干部中接续传承。

  宣讲中,我们可以从焦裕禄这个县委书记讲到许多“焦裕禄式”干部。比如,讲曾被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的廖俊波——在距离兰考1000多公里的福建南平市,也有一位县委书记,因车祸倒在了工作途中。然后讲他如何以焦裕禄为榜样,践行初心使命。廖俊波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到政和县委书记,再到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廖俊波带领当地干部群众一路披荆斩棘,以“我们认准的事,背石头上山也要干”的实干担当,创造了“政和质量”,抒写了“俊波速度”,他仅用了4年时间就把政和县从“省尾”变成了“十佳”,让3万多贫困人口摘帽。这位“樵夫”以敢为人先、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高贵品质,不遗余力地为老百姓撑起了一片天。“他是新版焦裕禄。”廖俊波的老领导曾这么评价廖俊波。“新版焦裕禄”,就可以引出焦裕禄精神的历久弥新和永恒价值。

  三是“情结”开篇式。老百姓喜欢听英雄故事,而焦裕禄在很多人心目中,不仅是领导干部,而且是一位大英雄。我们开宗明义讲“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在习近平心中,英雄的力量,重逾千钧。

  习近平总书记自幼崇尚英雄,具有浓厚的“英雄情结”——在习近平五六岁的时候,母亲曾给他买了《岳飞传》《岳母刺字》等小人书。习近平回忆说:“买回来之后,她就给我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1966年,上初中一年级的习近平听了焦裕禄的故事“受到深深震撼”:“记得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穆青等同志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政治课老师在念这篇通讯的过程中几度哽咽,多次泣不成声,同学们也流下眼泪。”习近平动情地说到,“我们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教育成长起来的。”后来,当知青、上大学、参军入伍、当干部,习近平心中一直有焦裕禄的形象。1990年,习近平任福州市委书记时,以《念奴娇》的词牌填了一首《追思焦裕禄》。从大队支书到总书记,习近平始终牵挂着老百姓,为民服务、为国尽力。英雄,犹如灯塔,历经岁月变迁,光芒永恒闪耀。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在习近平心中,英雄的力量,重逾千钧。焦裕禄精神与百姓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完美契合,增强了理论宣讲的吸引力。

  四是“问答”开篇式。有人这样问,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间不是很长,怎么影响那么大那么久,为什么焦裕禄精神可以常讲常新?直接回答,不如讲焦裕禄的故事——有一天,焦裕禄冒着风雪,一连走访了9个村子。当他来到梁孙庄五保户梁俊才家里时,见老大爷卧床不起,焦裕禄就坐到床头问寒问暖。这时,双目失明的老大娘摸摸索索地走进来,拉住焦裕禄的手问:“你是谁啊,你来干什么?”焦裕禄拉着大娘的手说:“娘啊,我是您的儿子,毛主席派我来看望您老人家。”一声“娘”,把焦裕禄和群众的距离拉得更近。

  讲到这里,就可以“切题”了。在兰考工作的475天中,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时刻保持对党的赤子忠诚、对人民的深情厚爱,把自己当成群众的儿子。风雪中,烈日下,焦裕禄一连走访几个村子的故事,可以讲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不辞辛劳勤政为民作风,雕刻出像黄文秀那样的生命定格在青春奋斗路上的共产党人群像,而他们正是焦裕禄精神的新时代传承人。是的,焦裕禄在兰考工作475天,却让兰考布满泡桐,让兰考人记了一辈子。接下来,开始讲焦裕禄在兰考的日日夜夜。“要知道兰考为什么要种泡桐树,就要从50年前说起......在兰考的日日夜夜,焦裕禄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建设兰考,改变兰考。任何事情他都亲力亲为,带着全县的人大规模的查风口、探流沙、追洪水,寻找治理“三害”的科学方法,立志要改变兰考。

  就在兰考治沙日渐好转的时候,他却因为积劳成疾永远地离开了,年仅42岁。消息传来,整个兰考都陷入了悲痛之中,那个爱他们,心里装着他们的焦书记走了。出殡的那天,上万兰考人披麻戴孝走上兰考街头,去送焦书记最后一程。就连两旁的树枝都挂满了白布条。”

  五是“场景”开篇式。在赤日炎炎的天气中,我们可以借来一片“绿荫”——焦桐树下,枝叶遮挡出一片阴凉,荫蔽着树下乘凉的人。“焦书记领着咱,日子一天比一天强,啥时候也不能忘了。”这是兰考农民魏善民的父亲魏宪堂生前总念叨的一句话。魏宪堂照顾了焦桐8年,自1971年起,魏善民又照顾了焦桐50年。每天清晨,魏善民都会带着扫帚、簸箕,在焦桐树下扫叶、浇水。对于魏善民和其他守护焦桐的老百姓来说,守着这棵树,就是守着焦裕禄精神。

  合情合理的引出焦裕禄精神诞生的“大背景”:上世纪60年代的兰考深受“三害”之苦,焦裕禄带头查风口、探流沙、察洪水,了解泡桐可以抵挡风沙后,他便带领全县干群大规模种植泡桐。焦裕禄去世后,当地群众为了纪念他,亲切地将他亲手栽种的泡桐称为“焦桐”。自然而然,听讲者就仿佛是身临其境,在“焦桐”下听我们的理论宣讲。

  六是“配角”开篇式。讲焦裕禄精神,焦裕禄当然是“主角”。

  我们可以在无数亲历者(包括其后代)、参观者、讲述者、学习者等人群中,找出一个或一群“配角”先出场。以下是2014年3月28日《贵州日报》刊登的一篇新闻报道,题目是《一定要对老百姓好/贵州省部分县委书记赴兰考县学习考察侧记》

  “3月24日,阳光柔和地洒在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同志纪念园,参观的人群纷至沓来。

  有一队特别的人群步子迈得很轻,他们是贵州省委专门组织前来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的15名县委书记和5名乡镇党委书记。他们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悟。

  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前,学员们正认真观看图片、听取讲解、学习感悟时,在雕塑前,来了一对白发夫妇,老大爷揉着眼眶,泪水止不住在指缝间滑落,老太太在一旁扶住颤颤巍巍的大爷,坐在了雕像前的长凳上。

  这一幕被正在园内参观学习的绥阳县委书记尹恒斌和凤冈县委书记覃儒方瞧见。二人赶忙走上前去,关切地问:‘老人家,您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吗?’这一问,老人更是泣不成声。老大娘说:‘老头子就是看着他,心里难受!’说完她指了指焦裕禄的雕像,是地道的兰考口音。

  老大爷名叫魏实庭,老伴孔令英,今年都已82岁,来自兰考县葡萄架乡。魏大爷原来是一名生产队长,和焦裕禄一起栽种泡桐树,干过防风固沙、治理洪涝、翻挖盐碱地,回想起焦裕禄有一个馍都要分给乡亲们吃、与老百姓同甘共苦的景象,魏大爷老泪纵横。

  孔令英说:‘焦书记他人好’,魏大爷赶紧补充:‘是特别好,特别特别的好!’其他来学习考察的学员被这边的‘响动’吸引过来,和当地老百姓围着老人,听两老讲述与焦裕禄的点点滴滴。

  魏实庭老人含着泪朴实地说出一句话:‘一定要对老百姓好!’

  当焦裕禄干部学院的吴佩佩老师将这句话当场大声地重复着说出来时,纪念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在这里,焦裕禄精神通过魏实庭老人、吴佩佩两位“配角”跨越时空的真实真情表达,凸显了新时代领导干部学习传承焦裕禄精神的基本要求,话语朴实,震撼人心。

  “一定要对老百姓好!”这是共产党一直崇尚的爱民为民理念,更是老百姓深情的呼唤和期待。这句话,可以直接作为百姓理论宣讲的题目,宣讲时可以让焦裕禄精神变成接地气、冒热气、有温度又有高度的百姓肺腑之言,能够入耳入脑,直抵心灵深处。

  (作者:梁海磊,系中宣部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全国最美志愿者,南阳市百姓宣讲团团长)


编辑: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