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河南省防汛救灾工作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07-28 10:01

  防汛救灾既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又关系到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当前河南省已全面进入汛期,近期多次遭遇强降雨袭击,一些地方洪涝灾害严重,防汛救灾形势严峻复杂。河南省要充分认识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牢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立足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进一步强化防汛救灾各项部署,细化实化各项措施,切实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分析研判,提出了加强河南省防汛救灾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河南省防汛救灾工作意义重大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2021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近日,河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郑州等城市发生严重内涝,一些河流出现超警水位,个别水库溃坝,部分铁路停运、航班取消,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当前已进入防汛关键期,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身先士卒、靠前指挥,迅速组织力量防汛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严防次生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积极协助地方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国家防总、应急管理部、水利部、交通运输部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灾害隐患巡查排险,加强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提高降雨、台风、山洪、泥石流等预警预报水平,加大交通疏导力度,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在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同时,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扎实做好受灾群众帮扶救助和卫生防疫工作,防止因灾返贫和‘大灾之后有大疫’”。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提前做好各种应急准备,全面提高灾害防御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灾害隐患巡查排险,加强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提高降雨、台风、山洪、泥石流等预警预报水平,加大交通疏导力度,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

  2022年6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继续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会议指出,前段时间南方多地持续强降雨,有关方面及时应对,努力降低灾害损失。据预测,今年汛期我国极端天气偏多,近期主雨带呈阶梯状北抬。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强化责任,完善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继续做好防汛救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2年7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强调“依法高效有序做好水旱灾害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

  (二)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2022年7月19日,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召开全省防汛视频调度会议,分析研判形势,安排部署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省委书记楼阳生强调,“一要精准预报;二要指令直达;三要强化指挥;四要守住底线”。省长王凯指出,“要提高雨情汛情监测分析精准性时效性;要严格落实临灾预警‘叫应’机制;要全力做好群众紧急避险转移工作;要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层层落实防汛责任;要加强指挥调度和力量统筹”。

  河南省组织编制了《河南省防汛紧急避险安置工作方案》,明确全省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和重点防洪工程防汛行政责任人481人,成立9个防汛应急专家指导组,推进省级6个区域性综合应急救援保障基地建设。上半年,河南省印发了《河南省“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和规划。根据该方案和规划的要求,把平时当战时,截至主汛期前,我省先后组织开展各类防汛演练6790场次,参演人员55.56万人次,培训1680场次、14.34万人次,救灾能力大幅提升。

  二、河南省防汛救灾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防汛应急指挥需要强化

  一些地方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不健全,协同配合有待加强;应急指挥通信体系亟待完善,基层防汛减灾意识淡薄;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建设横向贯通不够,部门联动机制不完善;未建立地方党委、政府请求军队和武警部队参与抢险救灾的工作联动制度;防范部署不到位、缺乏针对性,应对措施不精准,统一指挥不得力。

  (二)防汛责任落实不够到位

  一些地方小型水库行政责任人公示牌更新滞后,责任电话接听不及时;技术负责人对水库总体情况不熟悉;巡查责任人巡查不及时;避险安置责任人公示的信息有误,手机号码无法接通;防汛值班记录不规范,值班表更新不及时;隐患排查不全面,台账不规范,排查存在盲区;对极端气象灾害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应急准备不足。

  (三)基层防汛力量不强

  一些地方防汛专业人员配备不到位、业务能力不强、缺乏培训、专业知识不足,应急通信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应急部门机构设置薄弱,与工作任务不相匹配;对地质灾害防御重视不够,经费不足、管理人员少、技术力量弱,大部分工作依托技术单位完成;干部群众应急能力和防灾避险自救知识需要提高。

  (四)防汛应急预案实用性不强

  一些防汛应急预案内容较宽泛,针对性不强,有滞后性、模糊性,操作性不强,离实战有一定差距;过于单一化,对于灾情的分析不够准确;存在人员转移避险方案没有明确到人、启动响应责任人不明确等问题;没有及时修订完善,存在照搬照抄、上下一般粗现象;没有与上级预案及临近地区预案对接,没有经过实践检验。

  (五)防汛装备物资储备不足

  一些地方物资储备种类不全、救援设备不足、防洪设备老化、调度机制不活、预置地点品类不明确、操作人员不熟练;未针对重点区域增加防汛物资配备,电力物资、通信器材保障不充分;防汛物资堆放散乱,防汛物资仓库周边环境存在灾害隐患,个别防汛仓库周围存在塌方等地质灾害隐患。

  (六)防汛风险隐患较多

  个别河道行洪障碍物未清除,行洪通道不畅。一些地方尾矿库数量多,风险隐患大,应急措施落实不到位;内涝风险点、低洼易涝点较多,没有登记成册,对内涝缺乏风险评估;城市立交道口、桥涵隧道、积水路段、地下空间、在建工地的职守制度尚未建立。部分河道排水渡槽上下游存在阻水隐患,河道周边无安全防护措施,无警示标语。

  (七)度汛工程进度滞后

  一些地方南水北调干渠桥梁整修、水库溢洪道水毁修复等项目推进缓慢;施工中在河道内堆积大量土方,导致过流能力不足;重点险工险段和穿堤病险涵闸未治理;蓄滞洪区安全设施建设滞后;暗渠下游渠道修复工程未完工,清淤工程进度缓慢。一些河流的应急分流河道、防洪堤坝加高工程、河道清淤工程没有完工。

  (八)应急保障能力亟待加强

  防汛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足,一旦发生暴雨,极易造成“路断、水断、电断、通信断”;特大型运输设备、大型抽水机械等重要应急设备、抢险救援力量不足,难以满足防大汛抗大险需求。各级防汛物资储备不足,防汛抢险队伍建设滞后,保障能力差。这些防汛中的短板弱项亟待解决。

  三、加强河南省防汛救灾工作的路径与对策

  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始终绷紧防汛安全这根弦,不断增强防汛工作主动性,精准分析研判汛情态势,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要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帮助群众及时充分获取客观有效信息,引导群众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理性科学应对汛情灾情。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及时组织受洪水威胁地区的群众转移避险,妥善安排好受灾地区的生产生活,抓好灾后恢复重建。

  二要大力提高领导干部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把《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列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纳入各级党校培训必修课,各级领导干部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对新调整上任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及时组织上岗前后专题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应对各类灾害的自身职责和要求,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处置基本能力。

  三要落实省委书记楼阳生提出的“123”、“321”措施。其中:“1”就是统一调度指挥,“2”就是应急避险、应急抢险两个关键,“3”就是确保不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确保水库、尾矿库、淤地坝不垮坝,确保大江大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321”,“3”就是对汛情雨情险情提前三天研判,“2”就是应急抢险提前两天预置力量,“1”就是应急避险提前一天完成转移,并在当天18时前转移到位。

  四要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盯紧江河堤防、水库堤坝、城市内涝、城市低洼地等重点部位,盯牢危旧房屋、工棚、学校、医院和道路交通、旅游景区、建设施工等重点场所,抓好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建立健全隐患清单和整改台账,强化隐患排查整改闭环管理,持续加强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处置险情。防治洪涝灾害的根本途径是迅速泄洪排涝。一些水库、河道、沟渠的行洪排涝通道被堵受阻,一定要全面排查,逐一解决。

  五要做好暴雨防范。当气象部门发布暴雨预警时,注意防范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和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进入暴雨防御状态,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暴雨应急工作。受暴雨洪涝威胁的危险地带应停课、停业、停止集会。居民尽量减少出行,关好门窗,地处低洼的居民要准备沙袋、挡水板等物品,或砌好门槛,以防止洪水进屋。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下沉式隧道、易涝点等部位必要时要及时封闭。隧道、涵洞公共设施的地下空间,立交桥、下沉式建筑等易积水的低洼区域,必要时要迅速关闭,严防雨水倒灌引发事故。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工作。

  六要突出保护重点。在生命与财产需要取舍时,毫不犹豫把生命放在前面。全力保障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交通通信机构、水电气暖设备、医疗教育单位、重大生命线工程等事关人民日常生活公共设施的安全,尽量使其免受洪涝冲击。过去经常出现的城区积水点,是原有的弱点,也是必须专门处置的重点。水利设施直接影响其他重要设施和低洼地带的安全,水利设施不安全,往往会在关键时刻加大洪涝灾害的风险与程度,因此要格外重视。要加强防洪工程科学调度和运行管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科学调度防洪工程,加强水库工程汛期运行管理,病险水库主汛期原则上一律空库运行,加强防洪工程巡查防守,发生重大险情及时采取抢护措施。

  七要强化应急指挥。建立“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立预警、响应联动机制,量化预警、响应启动标准,增强预案的精准度、及时性、实效性,形成科学高效响应、分层分级处置、有力有序应对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要提前预置防汛抢险救援力量和物资,确保能够快速反应、立即救援。持续加强基层干部和救援人员技能培训,确保救援人员生命安全。

  八要强化联合会商研判。充分发挥防汛抗旱指挥部统筹协调和牵头抓总作用,发挥好应急部门综合防灾减灾的职能优势和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专业部门的力量,加强跨部门联合会商和风险综合研判,把可能的风险研判清楚,及时发布预警,强化直达基层责任人的“叫应”机制,科学有效安排部署防范应对工作。气象水文部门科学精准地监测预报,为防汛抗洪抢险提供决策支撑;水利部门逐条河流、逐个环节梳理风险点,科学精准调度水工程;自然资源部门紧盯强降雨区,统筹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应急管理部门加强汛情应对,针对强降雨过程和可能发生的流域性洪水,提前组织做好预案,把气象预警纳入应急响应启动条件。

  九要强化责任落实。汛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建立健全党政同责的地方防汛工作责任制,落实地方党委政府防汛救灾主体责任,实行防汛救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压紧压实日常防范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领导责任。要层层压实各级防汛责任,进一步完善县级领导包乡、乡级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干部包户的转移避险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乡镇、村组,细化到户到人。

  十要强化人员转移避险。汲取近期四川平武、北川接连发生山洪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教训,从最不利的情况出发,紧盯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中小河流洪水、中小水库这些薄弱环节,压实施工人员、外来游客等应急避险的属地管理责任,要突出做好人员转移避险,按照预防为主、避险为要的原则,细化人员转移安置方案,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加强转移安置人员安全管理。

  十一要强化信息报送。加强值班值守,严格落实24小时领导带班和人员值班制度,及时准确上报各类险情及处置情况,做到不迟报、不漏报、不瞒报、不错报。密切关注有关防汛工作的社会舆情,主动与媒体对接,正面回应群众关切,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十二要广泛增强全社会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在全社会广泛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各类媒介作用,切实增强群众防范风险的警觉性。把防灾和安全教育从基础教育抓起,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突出相关内容,推动防灾减灾救灾知识进教材、进校园、进社区、进职业培训。拓展形式丰富的实践演练活动,建设各级防灾减灾救灾教育培训基地、科普体验场馆,激发公众兴趣,增强培训效果。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居安思危,常怀远虑,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早预警早防范,努力握牢防灾减灾主动权,我省一定能安全度汛,确保江河安澜、人民安康、社会安宁。

  (作者:单菊萍,河南理工大学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许良,中共焦作市委党校副校长;张小兵,河南理工大学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编辑: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