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心澄碧|新时代领导干部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的三个着力点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07-28 10:37

  编者按

  焦桐常青,精神永存。焦裕禄同志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仍指引着共产党人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砥砺前行。为深切缅怀焦裕禄同志,在新时代研究好传承好弘扬好焦裕禄精神,在河南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河南日报理论部、大河网理论频道学术中原联合开展《桐心澄碧》——迎接党的二十大·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征文活动。

  今日刊发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河南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教授杨军剑的文章《新时代领导干部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的三个着力点》

  在神州大地上,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在党的精神谱系中,有一座不可磨灭的红色精神丰碑。再次仰望焦桐林海,枝繁叶茂,浓荫满绿,如“千顷澄碧”,谁也想不到5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篇荒芜之地。习近平总书记曾为焦裕禄填词“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纵观焦裕禄同志的一生,是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党的好干部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他的事迹永远被人民铭记,他的精神永放光芒。新时代的今天,广大党员干部要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就要在三个方面着力传承好、弘扬好焦裕禄精神,不负于时代的要求与呼唤。

  一是要有“心中装着全体人民”的根本立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以人民为中心,可以说也是焦裕禄精神的核心。作为兰考县委书记,他以自己短暂的一生,践行了初心使命的铮铮誓言,“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公而忘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老百姓心中树立了一座不朽丰碑。

  当年兰考人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战胜自然灾害,实践起来困难重重。扛起责任在肩,焦裕禄是带着决心带着一往无前的勇气、带着坚韧的毅力、带着对群众的感情来改变兰考世世代代的旧貌的,他将“关键在于县委领导班子核心的思想转变”列为首要问题,加强党的领导,指出“干部不领,水牛掉井”,县委干部的精神状态如何,是否有消灭涝、沙、碱“三害”的决心,是否有战胜灾害的勇气和蓝图,都取决于是否对兰考有深厚的感情,他说:“党把这个县三十六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害,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在深更半夜率领县委委员去看风雪严寒中的车站、看到被迫背井离乡的老百姓之后,他说:“我们经常口口声声说要为人民服务,我希望大家能牢记着今晚的情景,这样我们就会带着阶级感情,去领导群众改变兰考的面貌。”

  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他强调县委要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干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这是多么庄严的宣誓,多么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情怀!焦裕禄原来就有肝病,到了兰考后勤奋工作,同志们劝他看病住院,他一再推迟,因为他一直惦记着怎样战胜灾害。他带领着调查队,迎风冒雨探沙,进行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详细地掌握灾害的底细,了解灾害的来龙去脉,当许多同志劝他不要在大风大雨中奔波,就在办公室里听汇报吧,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而县委其他同志生病,他关心备至,催促养病。焦裕禄的心里,时刻装着全县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经常用“压迫止痛法”制止住时时作痛的肝部,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改变兰考面貌的斗争中,焦裕禄身上有人民公仆的本色。这样的公仆,对人民的心声能听到,对群众的疾苦有感情,必然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今天的人们看到焦桐,情不自禁地想起焦裕禄,感受焦裕禄精神的崇高和伟大,是因为他“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二是要有“为党分忧、为党添彩”的良好品德。习近平总书记说:“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跟党走,他一生都在为党分忧、为党添彩。”焦裕禄到兰考任职前组织对他说:“兰考有三个最,第一最苦,第二最穷,第三最难。”他不但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来兰考的决心,还感谢党把他派到兰考这最困难的地方,“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展现了共产党员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党之兴亡,党员有责。一名党员干部合不合格,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看其能否为党分忧,时刻牢记党员身份,自觉保持为党分忧的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把为党奋斗、为党付出视为己任。视党的事为天大事,视党的需要为第一需要,在为党分忧、为党添彩中为党立功。“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焦裕禄不畏艰苦,带领县委一班人经过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增强了战胜千百年来束缚兰考的“风沙、内涝、盐碱”等自然灾害的信心,打掉了在自然灾害面前束手无策、无所作为的懦夫思想,制定了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蓝图。一年多来,全县一百四十九个大队,他跑遍了一百二十多个,要不是严重的肝病,他可能还要跑完全部大队,他把整个身心都交给了兰考的群众、兰考的斗争。“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焦桐呜咽,大地含悲。

  焦裕禄同志“为党分忧、为党添彩”的良好品德还体现在他明大德,他坚定理想信念,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拼命,也要堵住这个风口!”他守公德,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宗旨意识,对党忠诚有信,恪守立党为公理念,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他不准任何干部搞特殊化,不准任何干部和他们的子弟“看白戏”……为此,他专门起草了一个《干部十不准》文件,强调要当好人民公仆,清正廉洁,认真用好手中的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他严私德,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重视家风建设,从不为自己和子女、亲属谋取任何好处,以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推进全县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让人民群众对党的干部刮目相看,对党员干部真心实意的认可和信服。今天,我们在新时代正处于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途上,我们经历着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转折中,在物质富裕充裕的基础上,更要永远传承好弘扬好焦裕禄精神,时刻保持精神上的富裕,沿着伟大建党精神开辟的源头活水,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三是要有“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的扎实作风。焦裕禄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是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努力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亲”如家人般的急迫之情。风雪天他还关心着群众是否挨饿、缺粮,在风雪路途中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把群众当亲人,在许楼村走访一双无儿无女的老人时,他对大爷说:“我的您的儿子。”这是他身为县委书记、身为党员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的真情流露。

  焦裕禄抓工作的那股“韧”劲,是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定力,是要拿出共产党员的气魄来,带领调查队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中度过一个月又一个月,跋涉方圆五千余里,掌握了全县大小风口、大小沙丘、千河万流,掌握了兰考“三害”的第一手资料,在科学扎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组织全县的抗灾斗争,他认为付出常人难以付出的代价去完成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是值得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制服“三害”,把它们像送瘟神一样驱走。

  焦裕禄干事业的那股“拼”劲,就是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止于口号,不浮于空谈,即刻行动,实干兴县,扎实工作,“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他创造性地提出“扎针”、“贴膏药”和开沟淋碱等治理“三害”的办法,引导和促进了全县抗灾自救。他忘我地工作,把自己全部奉献给兰考大地。每当风沙弥漫的时候,焦裕禄同志就外出查看风向风口,每当雨下的最大的时候,他就去查探水源、水流。为了缓解肝部剧痛,他常坐的办公藤椅生生地被他用钢笔、茶缸盖儿等顶出了一个大窟窿。焦裕禄同志为兰考人民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他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人民将永远铭记他!

  当年,焦裕禄刚来到兰考就下乡去搞调研,见到沙丘,他说可以栽树成绿林,见到涝洼窝,他说可以栽苇种蒲养鱼,见到盐碱地,他说要把一片白变成一片青。而今,焦桐映照着初心,盐碱地已变为绿意盎然的桐林。焦桐花开,身影伟岸犹存;精神永驻,镌刻岁月荣光。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上,焦裕禄精神仍然是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思想动力和宝贵精神财富。作为领导干部,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拼搏,着力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七种能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造出新的不愧于人民的业绩和荣光。

  (作者:杨军剑,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河南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教授)


编辑: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