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菊英:以系统思维推进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08-01 10:53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弘扬传承黄河文化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实施“十大战略”、加快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的重要一环。2022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对“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创新黄河文化传承利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等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提出的“四个着力”“四张牌”的重大要求,扎实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在河南落地见效,从河南实际出发,运用系统思维,开阔视野,着力提高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打造河南国际级黄河文化旅游带意义重大。

  一、把握重点,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系统性是事物的基本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是由各式各样的要素构成的,每一个要素在系统中都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一定要抓重点、突出重点。要素地位的重要与否不是凭个人的主观愿望任意决定的,它是客观的存在,是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规律的反映。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文物、非遗、旅游、生态、康养等都是其要素,但其主题主线是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

  一是把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纳入重要日程。目前,我省已在组织专家学者在河南黄河流域文化遗产调查和保护、黄河文化旅游研究、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黄河题材艺术创作、黄河流域旅游业发展、黄河流域特色村镇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过程中,个别地方借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之名,在黄河大堤上搞“滑草、滑沙”、在黄河主河道上搞极限运动“蹦极”、在黄河边缘区搞“大草甸”等博人眼球、唯经济效益是求的项目。这些项目极大背离了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的初衷,应该立即叫停。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应紧紧围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这个重点,进一步搞好黄河流域大遗址保护、黄河流域文化生态保护、黄河文化旅游线路规划、黄河流域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和选择,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切实把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落到实处。

  二是在文旅深度融合中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在我省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中要处理好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重点,需要紧抓不放。同时也需要做好黄河文化旅游,文旅深度融合并产业化,才能充分发挥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应当正确认识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的特点与优势,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如开封市因黄河历次湮灭而形成的“城摞城”遗址、郑州黄河花园口遗址、桃花峪的黄河中下游分界线、伊洛河汇入黄河景观、遍布黄河两岸的历史文化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为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统筹兼顾,协同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

  统筹兼顾不是形式主义的简单排列,需要处理好我省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中各个方面、各个利益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好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处理好三对关系:一要善作善成,处理好部署与落实的关系;二要再接再厉,处理好坚持与深化的关系;三要统筹兼顾,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一是因地制宜处理好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中各部分的比例关系。黄河历史文化传承保护、黄河生态文化旅游、黄河体育文化旅游、黄河康养文化旅游、黄河农业文化旅游、黄河工业文化旅游等均属于黄河文化旅游带的构成要素,但在建设过程中不能“一窝蜂”,不能同质化,更不能搞消耗战和恶性竞争。黄河自西向东流经我省三门峡、济源、洛阳、郑州、焦作、新乡、开封、濮阳,共711公里,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也是我国历史文化资源最密集的区域。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需要统筹黄河沿线各地(市、县)文化和旅游资源,构建统一正面的黄河文化形象,由省文化和旅游部牵头,成立省级黄河文化旅游带协调委员会,对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的空间范围、总体形象、各要素间的比例关系、各地发展重点等内容进行系统谋划,指引黄河文化旅游带科学发展。黄河沿线各地黄河文化旅游带的建设,应紧扣本地黄河文化特色、环境特点和自然资源禀赋,形成独具风格特色的黄河文化旅游品牌和标志。

  二是分类施策处理好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中各部分的顺序关系。一方面要解决好比例关系,另一方面要解决好先后关系。解决谁先谁后这个问题也很重要。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涉及文化、文物、交通、产业、沿线民众的利益等,建设过程中不可能齐头并进、等量齐观,统筹就体现在分类施策、先后有序、协同推进中。保护优先、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先行建设河南黄河文化系列博物馆群,积极牵头申报黄河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同步进行黄河文化旅游带学术研究;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以项目为牵引,充分利用河南段黄河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创新创意、培育黄河文化旅游产品和线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提升黄河沿线地区民众获得感,发挥好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在助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保护和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开阔视野,锚定国际级黄河文化旅游带

  系统的整体性表现在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保持着有机联系。要认识到我们所处的小系统是跟大环境相联系的。我们一定要开阔视野,放眼全球,放眼未来。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是我国整个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黄河文化公园的组成成分,也是中华文明和中国精神的重要展示载体,

  一是重视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相互联系。今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指引和保障。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要着眼河南,又要跳出河南,要服务于国家黄河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申报,满足国家黄河文化公园建设的要求,契合国际级黄河文化旅游带的总体建设,与黄河沿线的几个省份加强跨区域跨部门协作,促进黄河文化资源有效统筹、共建共享,推动黄河沿线地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在这方面,不能借口河南的特殊性,另起炉灶,应增强与黄河沿线各省的宏观配合,要服从国家黄河文化公园的整体规划,同时突出河南的特色。

  二是吸收借鉴国内外线性遗产文旅融合的成功经验。一方面借鉴当前大运河、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经验,陕西、山东、内蒙古等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的经验,遵循属地管理原则,统筹管理、规划、利用好本省的黄河文化遗产和相关资源。成立河南黄河文化旅游联盟,通过联盟城市间的通力合作,共享共建,实现沿黄河流域河南段的各地区之间客源互动、文化交流、旅游合作、线路延伸、服务升级无缝对接,促进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另一方面学习国外线性遗产文旅融合的成功经验,如欧洲流经德国、法国、荷兰三个国家的莱茵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的成熟做法,在长达500多公里的莱茵河沿岸修建了徒步旅游和自行车系统,沿线的烟花节、啤酒节和盛产的葡萄酒均享有国际声誉,每年吸引了数千万游客前来观赏参与。河南黄河北岸可充分利用已修建好的“四好公路”,升级改造后将沿线文化旅游资源串珠成线,打造黄河之旅精品线路;整合沿线的博物馆,形成博物馆集群效应,进一步彰显“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提升已有的国际太极文化旅游节等节庆品牌影响力,延伸黄河文化旅游带。

  打造国际级黄河文化旅游带,一定要克服属地化管理的弊端,统筹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保护,推动黄河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河南黄河沿线地区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孵化一批体现中华文明和中国精神的文旅产品。串联整合黄河沿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特色小镇、城市文脉,加快形成以黄河游、古都游、红色游、乡村游为重点的全域旅游格局,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使河南文化旅游成为宣传黄河灿烂文明的重要窗口。

  【作者:侯菊英,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党委书记 本文系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文化软实力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8-CXTD -05)的阶段性成果 】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