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功成: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时间:2022-08-04 09:15

  2022年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这篇纲领性文献全面总结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伟大成就与宝贵经验,系统深刻地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新理念、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对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与深远的指导意义。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促进我国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明确了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目标追求与根本原则。这直接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成效,应当作为核心评价指标,在我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实践中加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内外的既往实践证明,只有高质量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真正解除人民生活后顾之忧,才是能够惠及全体人民的可靠制度保障;只有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永续造福世代人民。因此,高质量、可持续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目标追求,也是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明确指出,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这一重要论述对社会保障给予了科学定位。“基本制度保障”“重要制度安排”“安全网”“调节器”“减震器”“治国安邦的大问题”六个关键词,全面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保障对国计民生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同时也表明社会保障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迈向共同富裕的伟大历史进程中,需要承担起更加重大的责任与使命。

  “五个坚持”总结了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值得长期坚持的宝贵经验。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推动社会保障事业行稳致远;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共同富裕,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制度引领,围绕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等目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与时俱进,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维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前进;坚持实事求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不脱离实际、超越阶段。这些经验是对我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成功实践的科学总结,需要长期坚持并发扬光大。

  走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发展之路

  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各国的发展历程来看,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必定要受所在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深刻影响,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必定要立足我国的国情、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显著特征有三:首先,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之上。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制度为发展社会保障提供了内生动力,而社会主义公有制构成了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永续可靠的重要物质基础。其次,发展社会保障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的。在我国,迈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是国家发展的根本目的,而让国家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是基本政策取向。因此,社会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其具有目的性价值。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必然要适应国情发展变化与中华文化特质。比如,不同发展阶段的政策选择、不同保障项目的功能定位、现代保障项目与传统家庭保障的有机结合、单位福利与集体福利作用的有效发挥等,均有自己的特色。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实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伴随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而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与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将有力地支撑着能够普惠世代人民并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中国“福利大厦”。

  文章明确提出了我国社会保障的发展目标,即全面建成并不断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保障需求。在这一目标设定中,“全面建成并不断完善”既是速度要求又是质量要求,“覆盖全民”强调的是社会保障制度必须达到普惠全体人民的普惠性要求,“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强调的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要求,“可持续”强调的是能够造福世代中国人民的要求,而“多层次”则强调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而对社会保障体系结构进行优化。根据这一发展目标设定,可以发现,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进步,就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具体体现与重要标志。

  我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任务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已进入系统集成、高效协同发展阶段。从现实来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内部还存在系统集成不足、不同制度之间缺乏有效协调、同一种制度亦存在群体分割且区域碎片化现象,同时社会保障与劳动就业、收入分配、人口发展等相关系统的协同性亦不强,制度体系与工作实践难免顾此失彼、厚此薄彼。因此,面向“十四五”时期,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保障各个方面之间、社会保障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之间改革的联系,对现行制度安排进一步强化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同时增强其与相关系统的协同性,这是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文章明确提出了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科学理念。其中,包括将社会保障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与战略布局的全局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发展之路的自主观,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目的观,坚持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需要相适应的协调观,坚持制度统一性、规范性和符合“大数法则”的科学观,坚持未雨绸缪、积极主动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的风险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发展观,坚持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吸取国外失败教训并重的国际观等,这些理念必将对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面向未来,我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需要采取如下举措重点发力。基于国家战略布局与民生发展升级,科学谋划“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社会保障事业;着力加大社会保障再分配力度,强化互助共济功能;全面深化社会保障改革,促使各项保障制度得以优化;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法治化,确保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步入法治化轨道;全面加强精细化管理,努力提升社会保障治理效能,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加满意的服务体验;总结社会保障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以及助力疫情防控中的成功做法,促使这一制度既能够有效抵御各种常规风险,也能够有效应对各种难以预料的非常规风险。

  总之,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作出了整体部署,全方位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是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社会保障制度无疑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支撑。目前,在社会保障制度从过去长期试验性改革状态走向成熟、定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增强建设高质量、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紧迫感,在尊重制度客观规律和尊重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坚持共建共享、公平优先、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以高质量建设为出发点,全面优化现行制度安排,持续提高社会保障共享份额,持续加大再分配力度,争取在2035年前全面建成高质量、可持续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从而为人类贡献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文明。

  (作者郑功成 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