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08-11 10:0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落实乡村医生待遇,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的能力。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探索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新路子。近期,省医保局组成专题调研组,以周口市医共体建设为样本,就推进我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调研。

  一、主要探索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改革创新。2021年,省委常委会将医共体建设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纳入“13710”豫快办平台督办,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各市、县建立完善领导和工作推进机制,破解“多头管医”问题,形成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各医疗机构协同作战的组织架构。比如,周口市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市四大班子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市直有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了“市委统揽、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县级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完成了从“单兵行动”到“集体作战”的转型,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融合发展。一是建立市域医疗健康服务融合体。深化医疗卫生“管办分离”改革,加快推进权责清单管理,厘定医管委、卫生健康等行政部门及医共体各方权责,制定绩效评估办法,用好用活管理自主权,不断增强运行活力和内生动力。比如,周口市将市级医疗机构按网格组建成周口市中心医院、周口市中医院和周口市妇幼保健院等三个健康服务集团,统筹负责向网格内居民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医养结合、健康管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二是做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每个县(市)组建1—3个医共体,全省103个县(市)共组建179个医共体,实现医共体建设全覆盖。每个县(市)都成立了由县委、政府牵头的医共体管委会,县(市)委书记兼任主任,履行办医职责,统筹规划布局、投入保障等重大事项。三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过互联网医院、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区域诊疗中心协作建设、名医工作室建设等方式,纵向贯通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资源,促进全省医疗健康服务能力整体提升。比如,周口市已成立国家级临床研究合作中心1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6个,向下辐射各县(市、区),形成市县乡村四级“紧密互联、上下一体、资源共享、服务共担”的医疗健康服务新体系。

  (三)发挥医保作用,推动成果共享。一是将医共体整体纳入医保协议管理。贯通住院起付线,103个县(市)对医共体全部实行医保基金总额付费、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管理,推广基于市级统筹的医共体总额付费下以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点数法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为主的多元复合型医保支付方式,引导医疗机构主动做好疾病预防,从“看病赚钱”向“防病省钱”转变。二是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形成责任同担、利益共享,倒逼各医疗机构主动控费,实现医、保、患利益相容,进一步优化医院收支结构。同时,加大对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医疗服务行为和医疗费用的监管力度,维护了医保基金安全。三是抓好药品供应保障。使用全国统一的医保药品目录,强力推进常态化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全省纳入医保目录药品共2867种,开展集中带量采购药品339种,医用耗材52种,采购金额和采购品种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

  (四)强化数字赋能,提升服务效率。一是建设互联网医院平台。构建集团内“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引入全国优质医疗资源,加快打造区域医疗服务中心。比如,周口市投资1.8亿元建设互联网医院和全市信息化医共体管理平台,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2021年10月运行以来,累计开展远程会诊3000余人次,线上诊疗6400余人次。二是加强信息管理。全省所有县(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上联全省远程医疗综合服务平台,103个县(市)制定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方案,致力打造“一线连千里,诊疗面对面”的诊疗新模式。比如,项城市通过“一键呼叫”系统,2021年挽救了41名心梗患者的生命,避免了53名脑卒中患者后遗症的发生。三是推进精准下沉。以“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保”为抓手,完善远程医疗制度建设,提高远程医疗服务利用率,推动远程医疗服务常态化,助力分级诊疗“落下去”,让优质医疗服务更多更好惠及群众。比如,郸城县第一医疗健康服务集团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遵义院士工作中心成功签约,促进了三四级手术大幅提升。

  (五)坚持医防深度融合,全面落实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一是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加强基层防控能力建设,推动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融合。比如,周口市预留10%的基本公共卫生资金在年底根据考核结果拨付,疾病防控、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向医共体派驻兼职副院长和技术骨干,有效促进了技术交流和能力提升。二是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治疗重大疾病中的协同作用,加强乡村中医馆和中医治疗室建设,支持中医技术和中药在基层的推广应用。比如,周口市共建设乡镇中医馆169个,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艾灸、拔罐、推拿、刮痧、穴位贴敷等中医药服务。三是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医共体技术资源,将医保和公共卫生资金双打包给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实行结余留用的激励机制,引导家庭医生“治未病”“管慢病”,建立以全科医生为核心、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服务模式。四是开展健康促进,提升健康素养水平。推动健康教育进乡村、进家庭、进学校,加强健康教育阵地和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向群众普及慢性病防治、妇幼保健、传染病防控等健康知识,提升人民群众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健康素养水平,2021年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升至28.4%。

   二、存在困难制约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服务保障能力仍有差距。我省卫生健康公共服务资源分布仍不够平衡,基层医疗设施不足、诊疗质量不高,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上下失衡、头重脚轻。在部分省辖市,卫生健康、医保等行政部门和医共体之间存在责任不清、协调不力的现象,县域牵头医院大小通吃的模式依然存在,有的名为“紧密”实则“松散”,全链条、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还未真正实现一体化。

   (二)基层信息化建设仍相对滞后。县乡村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水平与医共体建设情况不相适应,全省有47个县(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滞后,医疗、公共卫生、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医保等系统信息不互通,医共体建设缺少信息化支撑。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数据标准不统一问题依然突出。比如,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已经建成并在我省投入使用后,全省参保人员相关数据信息实现了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但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平台与医保信息系统数据互联互通工作进展相对缓慢,部门间关键性数据和信息尚未真正实现互联共享。

  (三)基层医疗机构人才资源匮乏。县乡医务人员工作压力较大,待遇较低,发展的空间相对有限,学历较高的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引进难、留不住,基层专业人才流失严重。截至2021年末,全省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高级职称(含正高、副高)人员占比4.16%,中级职称人员占比20.28%,75.56%的人员都是初级及以下职称。在学历构成上,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仅占26.64%,73.36%的人员为大专及以下学历。

  三、意见建议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议紧紧围绕“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规划和医疗保障发展规划,以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健康中原为主线,深入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加快医共体精细化、规范化建设,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和服务保障。

   (一)在推动医防融合上持续发力。实施省市县乡村五级经办全覆盖,打造县乡村一体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共体与公共卫生服务融合融通,提高重大疫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导家庭医生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持续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把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制剂和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目录,助推中医药健康服务做大做优做强。

  (二)在完善制度机制上持续发力。充分发挥医共体党委的领导作用,健全医共体章程和内部管理架构,健全牵头医疗机构和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定期协商的议事决策制度。健全完善人才“周转池”制度,加快薪酬制度改革和医药服务价格改革,切实提升医护人员基本待遇,激发医共体活力。细化医共体建设评判标准,健全完善医共体建设监测指标体系,抓好医共体考核评价机制落实落地落细,推进医共体建设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三)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上持续发力。切实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充分发挥县级医院上联下带的纽带作用,把更多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引向基层、投入基层。落实好国家、省级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及城乡居民门诊慢性病、“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政策,让群众在基层能够买到放心药、良心药。足额落实村卫生室补偿政策、给予基本运行经费补助,健全村医各项保障政策,夯实农村卫生服务网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级诊疗格局。

   (四)在发挥医保推进医改中的基础性作用上持续发力。稳步有序扩大集中带量采购覆盖面,把更多药品和耗材纳入采购范围。落实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激励医疗机构合理使用、优先使用中选产品。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医共体下的DRG/DIP为主,按床日付费、按人头付费等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引导医疗机构合理诊疗、自我规范、主动控费。优化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促进医疗技术创新发展和临床应用。持续推进医保信息与医疗、公卫等信息融合,为业务与决策提供支持。

   (五)在巩固深化改革成果上持续发力。厘清医共体管委会、行业主管部门和医共体的权责界限,充分赋予医共体管理运行的自主权。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保”,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卫健部门和医保部门应共同抓好县域医共体的诊疗监督和医保基金监督管理,推进卫生资源和医保基金调控,确保群众待遇不降低和基金不穿底,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六)在推进“五医联动”落实落地落细上持续发力。要以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为抓手,以各地党委政府为主体,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驱动,深入推进“五医联动”改革。要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整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统筹推动的“五医联动”整体性治理格局。要持续推进医保信息与医疗、公卫等信息融合,实现信息互通共享,为业务与决策提供支持。要做好跨领域、多部门的政策统筹、信息互通、协作配合、有效联动、互相支持,形成高效运转的长效机制。着力构建系统完备、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

  (作者:罗文阁 系河南省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