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心澄碧|焦裕禄精神形成的动力溯源、具体体现和价值作用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08-15 10:56

  摘要: 焦裕禄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党的教育培育下,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一名优秀党员领导干部。他不屈不挠、忠诚于党、不怕困难、一心为民、严以律己等精神,为我们树立了一面不朽的旗帜。新时代,持续深入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最关键的是学习其精神、学习其品质、学习其方法,时常用焦裕禄精神对照自己、反省自己,发挥焦裕禄精神对广大党员干部的信仰导向、精神激励、行为规范、人格塑造等重要价值作用。

  关键词: 焦裕禄精神;动力溯源;具体体现;价值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一个英雄人物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焦裕禄出生在多灾多难的旧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教育和培养了他。无论是在旧社会,还是在新中国,焦裕禄身上都表现出了特有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具体体现。深入研究焦裕禄精神形成的动力溯源和具体体现,对于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具有重要价值作用。

  一、焦裕禄精神形成的动力溯源

  根据焦裕禄的成长轨迹,焦裕禄精神形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一)文化之基:传统文化的熏陶。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焦裕禄出生在山东,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齐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指出,齐鲁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厚德载物的仁道精神、聪明睿智的创造精神、勤劳勇敢的奋斗精神、民贵君轻的民本精神、内圣外王的人格精神、中庸和谐的和合精神、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德行天下的义礼精神等。”在齐鲁文化的熏陶下,山东不仅孕育了以孔子、孟子等为代表的圣人,还出现了以宋江、李逵等为代表的侠士,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影响上至统治阶级,下到贫民百姓,可谓是非常深远。焦裕禄1922年出生,8岁读书,从小接受的就是齐鲁文化的侵润,学习的是孔孟之道,并且在老一辈人的口口相传中对民间流传的各种侠义故事也是耳熟能详。所以,他从小对国家和民族有着深入骨髓的认同,对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天然无私的大爱,对任何强加于这个国家、民族和人民身上的不公有着嫉恶如仇的敌视。正因为如此,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时,他敢于挺身而出;在人民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他能够全力以赴;在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他始终不屈不挠,等等。这些都是优秀传统文化所赋予他的精神特质。

  (二)思想之魂:共产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真理信仰是共产党人能够经受考验的精神之柱。如果说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了焦裕禄精神之基,那么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就赋予了焦裕禄精神之魂。青少年时期,是焦裕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重要时期。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不久山东沦陷,焦裕禄不得不辍学回家,为了自保,他先是加入了地方民间抗日组织,后被打散,只好回家务农。在日伪的统治下,焦裕禄的家庭先后遭遇了一系列变故,此时的他虽然对党的主张一无所知,但却彻底认清了日寇的残暴和国民党的无能,然而由于没有找到正确的出路,他只能在江苏宿迁靠给地主打长工勉强度日。1945年,宿迁解放后,翻身后的焦裕禄在党的宣传下终于看清了革命大势,了解了党的主张,认识到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于是,他积极返回家乡参加革命工作,并于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接受了共产主义信仰。正是在共产主义信仰的指引下,焦裕禄身上爆发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这种力量让他的思想不断成熟,并让他在斗争中不断成长,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和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

  (三)行为之本:持之以恒的定力。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努力。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考察一个党员干部是否合格,不仅要看他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焦裕禄入党以后时刻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一方面利用各种机会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一方面不断在各种工作中锻炼自己。焦裕禄常说:“不读报纸不知道天下大事,不看文件不能领会党的政策,不读毛主席著作就要迷失方向。”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焦裕禄总是把学习放在突出位置。早在随军南下之时,他就经常和战友们学习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反对党八股》等文章。在尉氏县搞土改的时候,他也是经常带着报纸和土改手册,走到哪里,就学习、宣传到哪里。到兰考工作以后,焦裕禄更是随身带着《毛泽东选集》,除了时常教育干部们外,当工作没有办法的时候,他也经常会拿出来读一读、看一看,从中找到了很多方法。甚至去世前,他还坚持每天看报纸、读毛主席的书。正是靠着这一股子持之以恒的学习定力,焦裕禄不仅思想觉悟和党性修养尤为厚重,而且无论干什么工作,他都能与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从而取得一项又一项的成绩。所以说,焦裕禄精神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加强自我修养的基础上,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铸就的。

  二、焦裕禄精神的具体体现

  焦裕禄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也是光荣的一生,焦裕禄的伟大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焦裕禄精神的底色。从屈原自沉汨罗江到文天祥从容殉国;从林则徐死谏禁烟到孙中山救国图存,几千年来在爱国精神的感召下,无数优秀华夏儿女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乃至生命。焦裕禄出生于爱国氛围浓厚的山东,成长于国破家亡的乱世,对爱国精神有着深入骨髓的理解。山东是最早受到西方列强入侵的沿海地区之一,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根据中英《天津条约》,烟台就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甲午战争时期,山东又被日本入侵。1897年11月,德国借“巨野教案”之机,派兵侵占胶州湾,1898年3月6日又迫使清廷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将整个山东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当年,为了扶清灭洋,山东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虽然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但山东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却永远留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焦裕禄从小接受的就是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作文中,他曾这样写道:“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我钦佩那些为国建立过功勋的仁人智者,更爱哺育过无数仁人智者的好山好水。”可见,爱国的基因早已根植于他的心中。1937年底,日寇占领焦裕禄的家乡博山,为了保家卫国,年少的焦裕禄主动拿起简陋原始的武器与日寇斗争。后来,虽然遭遇了种种不幸,但他却始终保持了一颗炙热的爱国之心,从来没有委曲求全,从来没有昧着良心做对国家和人民不利的事情。

  (二)忠诚于党的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特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组织性和纪律性的政党,为了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这一崇高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要求所有党员干部必须绝对保持对组织的忠诚。焦裕禄出生于旧社会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早年历经磨难,是中国共产党拯救了他,让他翻身做了主人。因此,他始终对党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入党以后,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焦裕禄对党的性质和宗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了保卫胜利的果实,更为了让更多像他一样的穷苦人早日过上幸福的生活,焦裕禄开始更加积极地为党工作。在河南省档案馆珍藏着一份焦裕禄1956年1月27日填写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登记表》,在对共产主义和共产党有何认识一栏中,他饱含真情地这样写道:“刚入党时,对党的性质和目的是很不明确的,入党后多年来受到党的不断的教育和培养,觉悟大大提高了,进一步认识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要为彻底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因此,个人下定决心,在党的领导下为彻底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贡献一切。”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确实做到了。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论是在顺境中,还是在逆境中,焦裕禄都始终对党的领导充满信心,只要是党交给他的工作,他都会不讲条件,不顾安危,不知不扣地高质量完成,甚至最终把自己的生命都献给了党的事业,充分诠释了忠诚于党的奉献精神。

  (三)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也是焦禄精神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人是一群最美的奋斗者,他们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价值,从民族大义出发,一路披荆斩棘,掀开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篇章。作为一名在党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焦裕禄始终把奋斗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民族解放,1945年-1949年,焦裕禄在军事斗争中,总是一马当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克服一切可以克服的困难,巧妙与敌人周旋,创造了用调兵号和“空城计”智退敌人、“三擒两纵”顽匪黄老三等战斗奇迹;为了实现国家富强,1949年-1962年,焦裕禄在基层治理和工业建设中,不仅广泛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恢复和发展经济,还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投入于工业建设的伟大实践。尤其是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工作的9年多时间,他不仅克服了文化基础差、技术经验无等先天不利因素,带领技术人员成功研制出了新中国第一台大型卷扬机,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成长为一名具备大工业管理能力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为了实现人民幸福,1962年-1964年,焦裕禄在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严重困难的时刻,毅然放弃条件优越的国企,再次服从组织安排回到困难重重的农业战线。在尉氏,他发动群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管理经验。在兰考,他紧紧抓住除“三害”这一工作重点,将救灾和恢复生产有机结合,在做好干部思想工作的同时,积极发动干部群众与灾害作斗争,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兰考发展的新路子。从以上工作可以看出,焦裕禄参加革命工作18年来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每一步都离不开奋斗,奋斗精神贯穿了焦裕禄精神形成的始终。正如焦裕禄所一直强调的:“关键是要干,要革命!”这句话就是焦裕禄奋斗精神的最好写照。

  (四)一心为民的公仆精神。公仆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把为民服务的理念作为自己区别与其它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志。焦裕禄作为一名从底层农民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天然的感情。参加革命工作后,他又亲眼看到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的支持所焕发出的改天换地的磅礴力量,这使他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人民”二字的分量,因此,在后来的工作中,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始终坚持把为民服务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焦裕禄经常告诫身边的干部说:“我们不是人民的上司,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必须和群众同甘共苦、共患难。”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早在尉氏县工作的时候,他就经常深入群众,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广大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到兰考主持工作以后,他更是把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使命,当群众吃不上饭的时候,他就想方设法组织党员干部四处求购代食品;当群众被灾害压迫的不知所措的时候,他就鼓励他们要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双手与灾害拼一拼;当群众的利益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他就对相关党员进行严厉的批评和处理。正是本着这种一心为民的精神,焦裕禄成了群众心中的知心人,大家有什么话都愿意和他说一说,有什么事情都愿意找他解决。甚至,当他去世的时候,人民群众也都心甘情愿地为他披麻戴孝。正是因为焦裕禄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他所关心的人民,也因此在人民心中铸就了永恒。

  (五)严以律己的慎独精神。慎独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鲜明特点。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焦裕禄从入党那一刻起,就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党和人民,他深知共产党员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与群众同甘共苦,不然就不配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因此,他一到兰考就要求“各级党委和各部门的负责同志,要模范地执行党的纪律,带有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生活不能搞特殊,家属也不能搞特殊,谁的家属都一样。还应该教育下边的干部要爱护领导,不能违反政策,给领导同志搞特殊待遇。”为此,他还亲自起草了《党员干部“十不准”》,要求所有党员干部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焦裕禄不仅严厉制止了装潢办公室的计划,拒绝了县委给领导干部的特殊待遇家属和给子女安排工作的要求,还多次婉谢了群众为了表达感谢给他送去的礼品等等。除此之外,为了生活标准向群众看齐,焦裕禄所有吃的用的,都十分简朴,衣帽鞋袜破了缝了又缝补了又补也舍不得换新的,每次下乡都要吃住在群众家中从不搞一点特殊,在临终前,他心里惦念的仍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唯独没有自己。正是这种严以律己的慎独精神,让焦裕禄的精神显得尤为纯粹,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三、新时代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价值作用

  焦裕禄精神与时俱进常学常新,持续深入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对广大党员干部起到的价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凝心聚魂的信仰导向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焦裕禄的经历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全中国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正是在共产主义这一科学信仰的指引下,焦裕禄这个生活在旧社会的穷苦人,才能够最终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从而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彰显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并用自己的生命兑现入党时的承诺,铸就起永恒的精神。当前,在一些党员干部中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有的人认为共产主义的信仰已经过时了,甚至还有的人认为共产主义信仰只是虚无缥缈的梦想,等等。这些错误思想的出现,归根到底是功利思想在作祟,没有把自己放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去认识问题、思考问题,放松了对自己“三观”的改造。学习弘扬焦裕禄精,可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极大的热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改造主观世界,从而形成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为民服务意识。

  (二)实干兴邦的精神激励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永远保持清醒头脑,继续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那么一种精神,继续保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那么一种警醒,敢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挑战。”焦裕禄是我们党不怕困难、务实重干的典范。他有一句名言:“我们干部对待困难,一是不怕,二是顶着干。”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在前进的道路上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项又一项成绩。尤其是在“三年自然灾害”的特殊历史时期,他积极服从组织安排,临危受命来到当时灾情最为严重兰考。面对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不仅没有退缩,而且誓言“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并在斗争中最终取得了根除“三害”的伟大胜利。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很多人享受着革命先辈们创造的美好环境,但却唯独缺乏先辈们不怕困难、开拓创新的勇气和魄力。尤其是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下,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带领人民群众把改革顺利推进下去,是每一名党员干部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学习弘扬焦裕禄实干兴邦的奋斗精神,能够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自觉与困难作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三)实事求是的行为规范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敢不敢坚持实事求是,考验着我们的政治立场,考验着我们的道德品质,始终是领导干部党性纯不纯、强不强的一个重要体现。”在焦裕禄身上,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即是一种工作作风,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求实精神是焦裕禄精神行为规范价值的具体体现,它贯穿着焦裕禄精神品质的始终。正是在这一精神的引领下,焦裕禄找到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方法,他一方面重视对自己思想的改造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一方面重视对基层工作的调研和实际情况的把握,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最终取得了党和人民都满意的实实在在的成效。然而,当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虽然文化程度普遍较高,但在工作中要么只会照本宣科,说到党的理论、政策总是头头是道,指导实践却只会纸上谈兵;要么具体工作干了不少,却对党的理论知之甚少,胡子眉毛一把抓,不知道工作重点和要求。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本质上就是没有做到实事求是。焦裕禄善于学习党的政策理论,善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的求实精神,对广大党员干部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甘于奉献的人格塑造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焦裕禄在战争年代,舍“小家”顾“大家”,为革命工作抛头颅、洒热血,新中国成立后原本可以享受胜利的成果,和自己的家人过上安逸的生活,但他却多次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选择到最困难的工作岗位上接受锻炼,为的就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兰考工作期间,作为县委书记,他也完全可以用手中的权力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一点,但他却经受住了利益的诱惑,从来没有谋取任何私利。直到临终前,他心中始终惦念的还是党的重托和群众的期盼,要求把自己埋在沙丘上。这是什么的精神?这就是无私奉献的精神。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形势变化之快、改革任务之重、矛盾风险之多等都是前所未有的,广大党员干部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是难以做好各项工作的。为此,党员干部只有始终保持一颗公仆之心,正确看待和处理个人得失,真正做到大公无私、克己奉公、鞠躬尽瘁,才能跳出“小我”的局限,在彻底地为民服务中体会“大我”的价值意义。焦裕禄无私奉献的精神具有强大的人格塑造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的奉献精神,可以洗涤我们的灵魂,指引我们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总之,焦裕禄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完美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作风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永恒的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指出的,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作者:王开,系焦裕禄干部学院副院长)


编辑: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