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心澄碧|弘扬焦裕禄精神 奋进新时代
编者按
焦桐常青,精神永存。焦裕禄同志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仍指引着共产党人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砥砺前行。为深切缅怀焦裕禄同志,在新时代研究好传承好弘扬好焦裕禄精神,在河南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河南日报理论部、大河网理论频道学术中原联合开展《桐心澄碧》——迎接党的二十大·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征文活动。
今日刊发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党建部副主任、副教授赵秀华的文章《弘扬焦裕禄精神 奋进新时代》
焦裕禄精神,是河南的一张名片,更是河南人民强大的精神力量。焦裕禄精神激励了无数党员干部在新中国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造福人民。新时代背景下,焦裕禄精神是否已经过时?学习焦裕禄精神重点学什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回答好这些问题,有助于以更好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有助于在新时代赓续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
一、焦裕禄精神是人民群众心中的一座永恒丰碑
焦裕禄精神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有着丰富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并强调,我们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焦裕禄精神已经成为熔铸在群众心中的一座永恒丰碑,但新时代背景下,机遇与风险并存,我们必须正视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一是宣传教育方式亟待改进,“入脑入心”不够。任何精神,离开人物都是空洞的,焦裕禄精神的传承弘扬离不开对焦裕禄本人模范事迹的回顾和追溯。但常常有领导听完焦裕禄精神的课后向我们提建议,兰考我们去学习过很多次,对焦裕禄的事迹太熟悉了,可以做到如数家珍,但正因为熟悉,大家思想上都疲沓了,更多的是感动“一会子”,但却达不到坚守“一阵子”,更别提奋斗“一辈子”。二是市场经济等客观大环境的挑战和冲击,“见行见效”困难。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都极大改善,一些人认为,我们没必要再像焦裕禄那样穿补丁衣服、吃馒头腌菜;甚至有个别干部把手中权力当作私人财产,给人办事就要求有所回报,把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那么,焦裕禄精神到底是不是已经过时了、落后了、跟不上时代了呢?对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给过明确答案,他说,“虽然焦裕禄离开我们50年了,但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只要我们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要我们还是共产党,这种精神就要传递下去。党中央号召全党继续学习焦裕禄精神。”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永远不会过时,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发扬光大。
二、焦裕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一盏明灯
见贤思齐,榜样和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焦裕禄精神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激励了无数党员干部前赴后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砥砺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本人就曾多次坦言,“我后来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和参军入伍,特别是后来当县委书记、市委书记,一直有焦裕禄的影子伴随。”“这件事一直影响着我。直到我从政,直到我担任县委书记,后来担任总书记,焦裕禄精神一直是一盏明灯。”
焦裕禄精神指引我们心中有党,坚定不移跟党走。爱党、信党、为党分忧,是焦裕禄踏入革命事业后的孜孜追求,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跟党走,他一生都在为党分忧、为党添彩。”焦裕禄去兰考工作之前,时任开封地委书记的张申在多年后的回忆中说,当时找人去兰考当书记颇费周折,有的一听说去兰考,就想尽办法去推脱,根本不去赴任,谁都知道,灾区栽干部。还有一个同志,地委都找他谈了话,可当听说要去的地方是兰考时,一下子就精神失控,跑到厕所哭了起来。所以后来张申给焦裕禄讲:“兰考有三个最,第一最苦;第二最穷;第三最难”,如果要去的话一定要有思想准备。当时焦裕禄的肝炎已经很厉害了,如果以此为借口,组织也绝不会难为他。可是他二话没说,当即表态:“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越是锻炼人。请组织放心,不改变兰考面貌我绝不离开那里。”所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焦裕禄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焦裕禄精神指引我们心中有民,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每一位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说,“焦裕禄精神说到底就是无私奉献精神,就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奉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特质。建党以来,我们党取得的所有伟大成就,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有无数焦裕禄这样的优秀党员、干部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在洛矿工作时,焦裕禄把自己正在住的一间向阳的十七平方米房间让给工人吕玉卿夫妇,焦裕禄全家三代七口人挤在一间十三平方米的小屋里,角角落落塞得满满当当,孩子们都睡在地板上。1963年1月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临时召开县委会,他没有宣布议程,而是把大家带到火车站,去目睹成批成批灾民逃荒的痛心场面,焦裕禄指着车站的灾民沉痛地说:“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没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当感到羞耻和痛心……”焦裕禄趁热打铁,引导大家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抖擞精神带头实干。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做人民群众贴心人,就要在工作中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
焦裕禄精神指引我们心中有责,率先垂范。干部,首先是干出来的,是扛责任担当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说,“越是责任重大的岗位,遇到的压力肯定会越大,这就叫有担当。党看干部主要就是看‘肩膀’,看能不能负重,能不能‘超负荷’。”焦裕禄用实际行动教会我们顶责担当、率先垂范。北风扑面、天降大雪的寒冬里,焦裕禄带着几位同事跋涉几十里路,走了9个村庄,慰问了几十个生活困难或身患疾病的村民。为了“治三害”,瓢泼大雨的时候,焦裕禄亲自带队前往地势较低的公社查水情,彻查水的流势,画出内涝流向图。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广大干部,“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群众看干部、干部看领导,领导干部带头冲在前、干在先,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顶着责任就不会畏惧艰难险阻,怀揣民众就有动力勇毅前行。焦裕禄用自己的模范事迹指引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征程上,率先垂范,披荆斩棘,努力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焦裕禄精神指引我们心中有戒,秉公用权。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焦裕禄、杨善洲等同志的事迹之所以感人,群众之所以信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绝对不搞任何特权,有的事甚至做到一般人看来都不近人情的地步,但就是这样过得硬的干部,在群众中才有口碑。”焦裕禄的儿子看戏没买票,焦裕禄知道后补了戏票,并在几天后的县委常委会上专门检讨了自己儿子“看白戏”的问题,又建议县委起草了一个《干部十不准》通知,不准任何干部特殊化。焦裕禄的大女儿焦守凤初中毕业,许多人来介绍工作,有人说小学教师有缺,有人说邮电局招收话务员。焦裕禄则亲自将女儿送到了当时兰考的食品加工厂,并要求将其分配在最脏最累的酱菜组工作,要她去腌咸菜、挑酱油。焦裕禄的办公桌、文件柜都是原兰封县委初建时买的,有不少地方破损。有人劝焦裕禄同志换个新的,他拒绝了。有干部提出要装修一下领导干部的办公室,焦裕禄同志严肃地说:“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兰考的灾区面貌还没有改变,群众生活还有困难,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焦裕禄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中国共产党人没有任何个人私利和特权。
三、真正立好焦裕禄这个标杆
关于如何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明确指示:就是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向焦裕禄看齐,“深学、细照、笃行”,真正立好焦裕禄这个标杆,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做到“党认可、群众认可、干部认可”。
深学,就是由表及里,融会贯通,入心入脑入灵魂,不能大而化之,粗看都知道,细问不明白。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对焦裕禄同志的模范事迹一点一滴学习,对焦裕禄同志的言论一字一句学习,边学习,边思考,重点把焦裕禄精神学深、悟透,融入血液和灵魂,既要激动一阵子,还要铭记一辈子。
细照,就是要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以其模范事迹和崇高风范为指引,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拿自己跟焦裕禄比一比,反躬自省,从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看看自己都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有差距追上去,有短板补上来,有不足要改进。看看自己是否有焦裕禄对党的那股忠诚劲、对群众的那股亲劲、对工作的那股韧劲、对自己的那股严格劲,在以焦裕禄精神为镜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革命、自我完善和自我进步。
笃行,就是把深学、细照的成效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和生活中,以焦裕禄同志为标杆和典范,用实际行动践行焦裕禄精神。向焦裕禄同志看齐,就要从生活和工作的点滴小事做起,像他一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像焦裕禄同志那样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奋斗不止,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见贤思齐,我们不禁要深入思考一个问题: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间并不长,但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新时代背景下的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什么?我们能够留下什么?
(作者: 赵秀华,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党建部副主任、副教授)
编辑: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