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留根:河南推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做好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对提升中华文化认同、维护黄河文化权力代际公平、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河南推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瓶颈。为更好推进河南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河南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持续发力。
提升河南黄河文化遗产保护认识认同水平。提升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认同水平是做好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提。一是进一步深化黄河文化研究,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彰显黄河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历史地位。整合相关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成立河南黄河文化研究院及相关研究机构,建立完善河南黄河文化研究协同创新机制,形成河南黄河文化研究联合攻关格局。制定河南黄河文化研究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河南黄河文化研究的目标方向,规划一批重大或重点研究项目,加强对黄河文化系统研究和阐释的力度,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历史内涵、时代价值、历史地位,推出一批河南黄河文化研究方面的精品力作。二是充分认识公众参与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凝聚公众对河南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共识。文化遗产保护最核心的要素是“人”,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不能脱离人而独立存在。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价值意义需要公众在参与保护中认知,在认知中形成共识,并由共识而引导行动,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明确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民性,实现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由人民参与、归人民共享、承人民期望”,调动公众参与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提升公众在河南黄河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意识和能力。文化遗产保护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通过政治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对河南黄河大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力度,营造保护河南黄河文化遗产的社会氛围,普及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增强公众的黄河文化遗产参与意识,提升公众参与黄河文化遗产保护能力。
强化河南黄河文化遗产创造创新能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河南黄河文化遗产保护要遵循“双创”原则。一是完善河南黄河文化遗产价值链,创新河南黄河文化遗产产品开发。河南黄河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但是其文化遗产的开发尚未形成体系、规模,其利用开发还存在单薄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河南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基于河南黄河文化自身特色和它在整个中华文化中的独特地位,积极发展特色鲜明的河南黄河文化遗产全链条产业,打造具有河南黄河文化特点的产品和服务,使以“河南”“黄河”命名的产品不断涌现。二是促进河南黄河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构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河南黄河文化遗产的大数据收集、图像处理、空间关系转化,增强河南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效果、传播成效和展示方式。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整合河南黄河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利用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网络社交平台、资料分享平台等,搭建河南黄河文化遗产虚拟展示平台,实现对河南黄河文化要素的网络集成展示。依托网站、微信公众号、App等平台向公众讲好黄河故事。三是推动河南黄河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核心要义,也是新时代做好河南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针。让河南黄河文化遗产活起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贴近社会公众生活实际,让河南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
推进河南黄河文化遗产融合发展。黄河文化遗产是对既往黄河历史的留存,在当代黄河文化产业发展中,其价值不仅不会随时间的发展而流逝,反而因为它在中华文化的独特地位和价值,愈发显现出它的当代价值。一是推动河南黄河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统筹河南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始终把河南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开发,充分利用河南黄河文物资源、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生态景观资源等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有代表性的河南黄河文化品牌,打造国际级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二是推动河南黄河文化遗产与科技融合发展。利用5G、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运用数字技术记录河南黄河文化遗产的数字信息,对其数据进行解构、分析与重组,并对其进行深层次利用,实现河南黄河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转化、再现、复原和完整保护,推动河南黄河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现代化。三是推动河南黄河文化遗产与创意设计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河南黄河文化遗产与创意设计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现实途径。近年来,河南推出的《唐宫夜宴》《洛神水赋》《龙门金刚》等系列节目持续出圈,既推动了河南黄河文化遗产“走出去”,提升了河南黄河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又为做好河南黄河文化遗产和创意设计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健全河南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协同机制。河南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有河南沿黄各市、各行业、各部门的统一协作,也要有省级层面的统一协调。健全河南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协同机制是当前河南文化遗产保护的薄弱环节,也是当前做好河南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工作。一是做好省级层面的河南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沟通协调。据统计,全省具有重大价值的黄河文化遗产资源488处,但是目前缺乏省级层面的统一规划,部门、地域间缺乏统筹协调机制,普遍存在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轻管理现象,存在各地法律、政策、资金、人才配备和供给等不均衡、不统一问题。这就需要成立省级层面的统筹机构,解决河南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统一性问题。二是设立河南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吸纳社会资源和力量,共同保护河南黄河文化遗产。河南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浩大工程。它需要巨大的资金,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成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基金,借助民间力量,调动社会资源,实现河南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保护。三是实现河南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整体联动。建立跨地市、跨行业、跨部门的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制,强化政策互通、设施联通、信息共享、服务联动,提升不同区域、城乡之间互联互通水平,促进河南沿黄各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自由便捷流动,促进河南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整体联动。
【作者:陈留根,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 本文系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文化软实力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8-CXTD -05)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