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精神|李庚香:焦裕禄留下的“三件宝”之二
编者按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在新时代研究好传承好弘扬好焦裕禄精神,河南省社科联主席李庚香在深入走访调研焦裕禄事迹的基础上,提出了焦裕禄留给我们的“三件宝”。他认为,学习焦裕禄精神,就应该学习、传承、弘扬焦裕禄留给我们的“三件宝”,做到三个“始终坚持”。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昂首阔步,所向披靡。
大河网学术中原持续刊发,今天发布第二篇《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精神|李庚香:焦裕禄留下的“三件宝”之二》,以下为完整版视频和文字内容: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赶考路上再寻焦裕禄,对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必须实事求是,必须调查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勇于回答人民之问。离开了调查研究,离开了实事求是,我们将一事无成。“实是求是”源自《汉书.河间献王传》,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绵延了二千多年,在焦裕禄身上发扬光大,是焦裕禄精神的灵魂。他笃信“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说:“设想不等于现实”。离开了调查研究,离开了实事求是,我们就将一事无成。
焦裕禄是一个注重实际,讲究效率,尊重科学的人。他从来不做表面工作,始终追求科学的工作方法,对待任何事情探求就里,深挖本质。他遇事总是先问个为什么,再想有什么办法和措施去解决,其效果如何,从不盲从,不瞎指挥,不颐指气使,不感情用事。在他看来,“蹲下来才能看到‘蚂蚁’,深入下去才能发现问题。”“调查能出办法”,“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为彻底治理兰考的风沙、内涝、盐碱,焦裕禄在兰考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他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的过程,就是扑下身子、科学求实、真抓实干的过程。在工作上,焦裕禄是一个有着强烈问题意识的人。焦裕禄同志为什么要去兰考?就是奔着问题去,就是去解决问题的。“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面对兰考异常严重的自然灾害,焦裕禄同志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复论证,创造性地制定了治理“三害”方法,最终在重重困难中闯出了一条生路,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诠释了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可以说,焦裕禄做到了眼睛里有问题,脑子里有思路,脚下有路子,手上有招数。他抓起一把泥土尝一尝,就知道土壤的性质是什么,咸的是盐,苦的是碱,有凉味的是硝。他在工作上发明的“贴膏药扎针”,贴的是黏土,扎的是刺槐。当他得知泡桐可以在兰考恶劣的环境下生长,对改善气候环境有巨大作用时,他亲自到苗圃了解情况,部署植树防沙工程。他说,“先顾吃饭,后顾好看”,讲清楚了工作的轻重缓急。
焦裕禄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了一身土、两腿泥、察实情、办实事,带领兰考人民闯出了一番新天地。他身上抓工作的那股韧劲,体现的正是百折不挠、科学求实、迎难而上的优良作风。
60年前,在回答“兰考之问”上,焦裕禄同志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和实践,如今的兰考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面临着新时代的“兰考之变”。这就要求我们要从焦裕禄同志的“兰考答卷”中汲取经验和智慧,推动新时代的“兰考之变”,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并推动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下非常之功,用恒久之力,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新的更大的业绩!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