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际形象的历史沉浮与启示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08-23 09:53

  摘要:形象意味着责任与担当,美国国际形象的起落沉浮值得深思。从受制于人到民族独立,从效仿他人到领跑世界,从两强相争到一枝独秀,从世纪反恐到走下神坛,美国的国际形象开始坍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逆,主张逆全球化的美国才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美国四面树敌,挥舞关税大棒打压他国;美国罔顾事实,企图遏制中国和平发展。中国永远不结盟、不称霸,中国主张的是一个政治互信、文明多元、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美美与共的“新世界”。

  曾几何时,美国是社会正义的“标志”、国际人权的“标准”和世界民主的“标杆”,包罗万象的美国历史文化不断释放出无人企及的巨大吸引力,也衬托着“山巅之城”令人艳羡的国际形象。时至今日,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屡屡受挫”“风光不再”,波斯湾护航编队的提议应声者寡,一味要求他国唯美国马首是瞻的时代行将过去,“一股独大”的国际格局正在改变。弹指一挥间,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反转的跌宕剧情?笔者认为,只有揭开美国沉浮的历史面纱,还原真实的发展历程,才能从根本上厘清其国际形象的起落悲欢。

  一、从受制于人到民族独立

  哥伦布发现美洲,揭开了世界近代历史的新篇章,葡、西、荷、英、法等国纷纷选择垦殖这块丰草水美的“天选之地”。广袤无垠的美洲大地成为“自由”“宽容”的代名词,西欧低地国家的无地农民、失业工人和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纷至沓来。他们天然不会接受最终仍要受制于人的命运,这份对自由平等的信仰与执著,成为美国国际形象最厚重的一块基石。

  1607-1733年的百余年时间里,英国迅速在北美建立了十三块殖民地。作为宗主国,英国坚决不能容许任何反对殖民的声音和行为发生。随着英国不断祭出的各种高压政策,有着一颗颗“勇敢的心”的殖民地人民逐渐心生不满,双方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诸如“波士顿惨案”的殖民外交冲突,直接招致了殖民地人民的公开激烈对抗,1775年4月的“莱克星顿的枪声”更是直接奏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号角。实际上,英属北美殖民地一体化政策的实施,与已经形成的美利坚民族自主意识增长之间的矛盾,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在舆论准备和力量积聚的战争前夕,民主和自治的独立精神早已萌生并一发而不可收拾。1776年7月,北美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并顺利通过了《独立宣言》,发出了对外谋求民族独立的最强音。1783年9月,随着《巴黎条约》的正式签订,北美十三块殖民地完全脱离英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美国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反对殖民统治并迅速取得胜利的国家。以“独立”“自治”等民族信念为底色的国际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彼时广大殖民地人民的心中,客观上为世界各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提供了榜样与力量。

  二、从效仿他人到领跑世界

  建国初期,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就积极效仿英法等国走上了殖民他人的道理,采取以变相购买为主、军事恐吓甚至诉诸战争为辅的征服方式。1803年,托马斯·杰弗逊以1500万美元的超低价格从法国成功购得面积达215万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1812年,美国北上染指加拿大,妄想将英国势力彻底逐出美洲大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是,美国并没有就此气馁。1819年,美国掉头南下威逼利诱从西班牙手中“买下”佛罗里达。1823年《门罗宣言》的提出,总结并诠释了美国矢志开疆拓土的政治决心,美洲成为“美国人的美洲”,美国出色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最初的原始积累。然而,政治家的权力臆想和资本家的经济贪婪,不仅没有停止反而更加沆瀣一气——德克萨斯、俄勒冈、阿拉斯加、夏威夷等领土陆续被美国收入囊中。至此,美国的领土扩张暂时告一段落,但是,一桩桩赤裸裸的强取豪夺使得美国奋起抗争、独立建国的“励志”形象褪色不少。

  一颗冉冉升起的民族之星在西半球闪耀之时,政治大国却还只是经济上的侏儒。英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很高,美国迫切需要摆脱英国对它的经济控制和不平等待遇。18世纪60年代,以棉纺织工业技术革新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大机器工业时代来临了。遗憾的是,政治独立的时空错位、领土人口的时代变迁,加上南北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差异,以及国内市场的彼此分割等不利因素,决定了美国最终与第一次的发展机遇失之交臂。诚然如此,虚心向前行者看齐学习,而不是“夜郎自大”“闭门造车”,依然是这一时期美国国际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的飞速发展必然要求打破束缚进步的枷锁。1861-1865年的南北战争埋葬了腐朽落后的种植园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在美国的迅猛发展扫平了道路,也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制度与社会基础。日趋庞大的国内市场、“慷慨无私”的西进运动,以及先进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为美国经济插上了垂直起飞的翅膀。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全球制造业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的另一端,美国成为世界工业文明的中心。至此,美国在工业产值、制造业水平、殖民地问题、国际金融贸易和地区热点事务等几乎所有领域示范引领并傲视群雄,综合实力和国际形象得以更上一层楼。但是,以国会反对加入“国联”为标志,美国清醒意识到自己还没有在政治和军事上做好“当头”的准备。显然,从世界大国到世界霸权国的蜕变,还需要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

  三、从两强相争到一枝独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为惨烈的大浩劫,美国参战看似姗姗来迟,却大大加快了同盟国取胜的战略步伐。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的地位空前提高,西方霸主地位实现了少有的和平交接,美国的国际形象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伍德罗•威尔逊尝试建立“国际联合机构”的构想经过战争淬炼得以落实: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金融体制、以美国为中心的关税贸易规则,以及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组成的“三位一体”霸权模式建立起来。

  然而,让美国始料未及的是,苏联从战争的废墟中快速地站立起来。美苏争霸的历史,开启于温斯顿•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戈尔巴乔夫则愚蠢地按下了“快捷键”。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双方你来我往,实力相交不下,柏林危机也好,古巴导弹危机也罢,美国总能运筹帷幄、化险为夷,甚至于20世纪70年代的“尼克松冲击”和西方石油经济危机也没有能够撼动美国在西方霸权体系中的领导地位。

  新自由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两强相争的天平向美国一端加速倾斜,“星球大战计划”成为压死苏联的最后一根稻草。苏联解体预示着冷战的结束和西方民主的“胜利”,美国“一枝独秀”并高呼“历史的终结”,美国的霸主地位和国际形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单极霸权体系正式形成。国际竞争对手的暂时缺失,并没有阻止美国继续前进的脚步,美国逐渐将战略目光转向国内经济建设。美国清楚地知道,世界霸权的建立与护持,关键在于抢占产业链、价值链和贸易链的制高点,为国内经济增长提供不竭动力。比尔•克林顿的“八年辉煌”为美国创造了2800亿美元的财政盈余,电子信息产业和互联网技术独领风骚,电脑、通信和软件类产品出口占世界比重接近50%,对美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愈1/3。这张有目共睹的成绩单告诉人们,美国是拉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但是,美国终究无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宿命——“9•11”事件注定将以美国盛极而衰的转折点而载入史册。

  四、从世纪反恐到走下神坛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人们悲观地发现,美国纵然有两大洋的保护,也抵不过本•拉登的一纸恐袭密令。刚上台的小布什悍然发动了席卷全球的反恐战争,世人对逝者的同情表现为对世纪反恐的支持,美国的国际形象演化为弱者的象征和正义的化身。然而,战争没有真正的赢家,非对称性的战争更是如此。表面上,阿富汗战争击毙了本·拉登,伊拉克战争斩首了萨达姆,美国的国际正义形象渐趋上涨。实际上,两场战争让美国元气大伤——军事开支由最初的600亿美元扩大了100倍。战争的余毒遗祸至今犹在,根据官方估计,2022年美国的财政赤字将突破10000亿美元大关。另一方面,随着大规模战事的结束,虽然美国已经从阿伊两国撤军,但是战争的遗留问题使得美国对发动反恐战争的初衷总是三缄其口,硬扣在萨达姆头上莫须有的罪名,更是让美国的国际威信尽失。当初,美国大义凛然的正义形象愈发变得牵强附会、难以服众。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化解国内经济危机的做法之一就是对外发动战争。在美国,经济危机和战争发生两大要素也戏剧般相遇了。2008-2009年,发端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现整体性经济停滞,战争对经济发展的迟滞让美国经济雪上加霜,美国的内外政策开始悄然发生变化。长时间推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客观上导致了国内贫富差距的持续扩大,民粹主义思潮和极端保守主义沉渣泛起。但是,美国执拗地开历史的倒车,特朗普政府的减税计划、加大基建投入和放松金融管制等措施,不仅没能重振国内制造业,反而使得财政赤字继续增加,政府债务负担加重,经济不可持续性风险加大。美国的国际形象自此不再神秘,华盛顿共识也日渐失灵。

  五、美国国际形象的坍塌与启示

  “棱镜门”的主角爱德华•斯诺登曾经公开指责特朗普从来没有体会过“无私的爱”,“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交易主义为基础”——美国变得自私、狭隘和偏执,国际形象开始崩塌。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人类日益成为利益交融、安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以G20杭州峰会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为标志,中国倡导的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全球经济治理模式正在被广泛接受,中国加速崛起已是世界历史不争的事实。作为世界性大国,中国正在坚定履行自己理应担负的大国义务与国际责任,持续不断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金德尔伯格陷阱”只是个别学者的主观臆想,美国必须适应中国综合实力的变化,积极正视中国对世界做出的客观贡献。这才是美国弥补国际形象受损的关键。

  逆全球化的美国才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美国正在用单边主义和同盟重构的方式“弱化”战后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现实来看,特朗普政府的“退群”“毁约”行为,以及对WTO、联合国和北约等国际组织的肆意诋毁,甚至不惜以退出或解散相威胁,使得世人对当前的国际秩序产生了更多的不解与怀疑。美国政界学界的战略焦虑心态可见一斑。事实上,美国仍然处于食物链的上层甚至顶端,美国的做法既摒弃了市场要素自由流动的基本原则,又无视国际产业格局分工的客观结果;美国不再追求国际公平和正义,更多考虑自身利益,以图“让美国再次伟大”。获利最大者却在指责国际社会利益分配的不公平,字正腔圆地说自己吃亏了,这是多么荒诞的逻辑!

  美国四面树敌,挥舞关税大棒打压他国。2018年3月,美国对进口中国的钢铝产品加征关税,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美国的主要盟友和贸易伙伴欧盟、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国也无一幸免。让美国感到诧异的是,它对其他国家无例外采取的贸易打压措施受到了强有力的回击,中国、印度和土耳其等国毅然采取反制措施,对美国的农产品、乘用车和机械设备等大多数进口产品课以同等关税。特朗普上台以来的盟友政策,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双边关系从“不平等”正在调整为“平等”:过去的“不平等”意味着这些盟友都是美国受保护的国家;现在谈“平等”则意味着在美国眼里,他们已经成为伺机占美国便宜的国家,自然要按美国的“原则”行事。然而,在特朗普的眼中,美国打压盟友与遏制中国别无二致。也许在将来,六大门派集体围攻光明顶的画面会成为一种常态。

  美国罔顾客观事实,企图遏制中国和平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始终强调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稳步提升,美国无视和平发展的公开承诺与客观事实,开始全方位遏制中国,妄想阻断中国崛起的伟大历史进程。美国固执的认为,中美双方几乎很难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中国的崛起一定是以美国霸权衰落为历史背景的。因此,2017年底,美国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就已经将中国明确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和国际秩序“修正主义国家”,甚至惊呼中美之间“必有一战”!但是,基于双方的结构性互补关系,经贸问题仍将是中美之间的焦点问题。必须明确的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大势锐不可挡,纵然在对苏、欧和日本的贸易战中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同时在金融、科技和军事等领域依然拥有的霸权优势,美国也无法忽视中国是唯一具备完整产业链和齐全工业门类的国家。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不以侵害任何一国的国家利益为前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一定会以和平、合作的方式实现。

  形象意味着责任与担当,美国国际形象的沉浮变迁值得深思。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中国始终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屹立在世界东方,未来有信心成功跨越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不适合追求和平发展的中国,中国永远不结盟、不称霸,也不想取代美国而称霸世界,中国主张的是一个政治互信、文明多元、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美美与共的“新世界”!

  【作者: 张红涛,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博士)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21-ZZJH-139);河南理工大学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019XQG-16);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专项(SKSZZD21-02);博士基金项目(SKB2016-5) 】


编辑: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