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三大时代课题”:生发逻辑与内在机理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明确指出:“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上述三大时代课题,即道路之问、强国之问、强党之问,既孕育于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又统揽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是我们学通弄懂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把金钥匙、一个关键点。我们要起而行之,以高度政治自觉和理论自觉,主动探究其生发逻辑、准确把握其内在机理、及时回应其重大关切,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攻坚克难、勇毅前行,努力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生发逻辑:党的百年历史主题,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牵引、不断拓展党在不同时期的重大“时代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明确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根源于中国近代以来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完成这两大任务,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不同历史阶段,前赴后继、接续奋斗,不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构建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而且还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向新的高度。
与此同时,党在每个历史阶段还准确把握和处理社会主要矛盾、及时提炼、回答和解决重大时代课题,不断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规律性认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党在正确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基础上,就“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深入思考、积极探索,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引领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三个重大时代课题即道路之问、强国之问、强党之问,这充分体现了我党对时代课题的自觉把握和不懈探索,以及对科学理论形成创立的时代需求和实践要求有了更全面认识、更完善表达,表明我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规律性认识实现了新的跃升。以此为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由上可见,百年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牵引下,党坚持从不同时期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时代特征,不断提炼并拓展重大时代课题,及时回应和解决社会重大关切,在继往开来中,以高度历史自觉赢得了巨大历史主动、战略主动!
内在机理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即道路之问,紧扣党的百年历史主题,为之廓清前进方向。关键厘清:党的百年历史主题与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主题之间的关系
道路决定命运,是最根本问题。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必须找到一条正确道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它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们自己独创的。事实雄辩证明:这条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适合中国国情,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发展的人间正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沿着这条道路,我们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胜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意气风发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了中国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作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集大成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其“十个明确”全部内容都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的逻辑展开、系统回答。因此,从宏观层面首先破解这一主题,提出并回答好“道路之问”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无疑在新时代党所面临的诸多时代课题中就是一个总问题、元问题,居于统领位置。
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个明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独特优势、历史方位、根本任务、价值目的等方面作了高度概括;对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个明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方面作了高度概括。上述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又极具战略性、前瞻性、开创性,为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指引,为党紧扣百年历史主题、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廓清了前进方向,对于我们深化认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用以武装头脑,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7月2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内在机理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课题,即强国之问,紧扣党的百年历史主题,为之擘画宏伟蓝图。关键厘清:党的百年历史主题与新时代党的社会革命实践主题之间的关系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党的理论主题,也是党的实践主题,首先体现在它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体化的过程,其内涵主要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这场伟大社会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当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建成现代化强国时,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中国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其历史意义。”由于有效解决重大的实践问题,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最终落脚点,因此提炼与拓展党的重大时代课题,就必须体现与回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要求。
作为党的百年历史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相对于中华民族古代曾经的辉煌和近代遭受的苦难而言的,其内涵和要求非常广泛。作为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相对于世界先进水平而言的,其内涵和要求也十分明确。很明显,虽不能把两者完全等同起来,但也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实际上,它们相辅相成、紧密相连,都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党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一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浓烈的情感色彩,凝聚起中华民族最大共识、最大力量,始终引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另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劲的前进动力,其战略安排从“三步走”、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再到分两步走最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清晰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进程。一旦失去这一护航动力、战略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会变得遥遥无期。因此,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在把“道路之问”置于重大时代课题首位强调的同时,又把“强国之问”作为一新的重大时代课题提出并加以科学回答,是十分必要的。
“十个明确”在坚守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根本途径等方面作了高度概括,形成了关于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完整思路,开创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中国式现代化”新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指出的,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内在机理三: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即强党之问,紧扣党的百年历史主题,为之锻造坚强核心。关键厘清:党的百年历史主题与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实践主题之间的关系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党的理论主题,也是党的实践主题,还体现在它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也是一体化的过程,其内涵自然就包括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所开展的这场伟大自我革命。因此提炼与拓展党的重大时代课题,也就必须体现与回答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场伟大自我革命的实践要求。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场伟大社会革命来推进,更需要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场伟大自我革命作保证。百年来,党的自我革命,始终紧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在与之相适应中不断深化,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锻造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领导核心。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勇于自我革命是我党最鲜明的品格、最大的优势,既坚持开新局于伟大社会革命,又坚持强体魄于伟大自我革命、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不断增强,从而能够成功应对各种风险考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风雨来袭时全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这是中华民族彻底扭转近代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悲惨命运,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最根本所在。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在把“道路之问”“强国之问”作为重大时代课题强调的同时,又把“强党之问”作为新的重大时代课题提出并加以科学回答,是极为重要的。
“十个明确”在坚守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础上,以原创性的思想与概念表述,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目的目标、战略方针、总体布局等方面作了高度概括,形成了关于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系统思路,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提高了我党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构建起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崭新的党建理论体系、话语体系。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巧用妙用富有民族性、时代性、大众性的平易近人的生活语系,把包括党建理论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同人们日常生活实际相衔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如用“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形容党建目标,用“众星捧月”比喻党的领导,用“打铁必须自身硬”表达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用跳出历史周期率“第二个答案”表述党的自我革命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同时又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我们只有敢于发扬斗争精神、不断增强斗争本领,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才能消除各种影响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因素,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政党。
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特别是到今天愈进愈难、愈进愈险且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阶段,我们只有保持高度的历史自觉和精神主动,“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并在作出科学有效回答的基础上,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自觉坚持好、维护好“两个确立”,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书写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优异答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赵国松,单位:中共焦作市委党校)
编辑: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