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视域下河南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传承创新研究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08-29 17:16

  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壮大,为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左传》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长期以来,历代统治者都将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祖加以祭祀。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自春秋战国以来华夏炎黄子孙于农历三月三在黄帝故里轩辕之丘拜先祖黄帝的仪式。数千年来延绵不断地祭祀,黄帝文化早已融入民族血脉,成为连接所有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2008年国务院确定新郑黄帝拜祖祭典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从媒介视域出发,关注河南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所具有的纽带和结转关系的媒介价值,有助于更好地塑造黄河文化,弘扬华夏文明。

  文本影像:拜祖大典的内容叙事与符号建构

  从文化记忆来看,媒介成为铭刻记忆的基础和重要载体,文字、地点等媒介延伸着文本场景,且促进文化记忆的稳定。河南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从文本媒介不断积累沉淀成为一种记忆,拥有诸多书写形态,建立了专属自身的知识传播体系。大典内容叙事种类诸多,不仅有书籍、报刊文本的阐释,还有图片、专题片等影像的演绎与记录,形式多样,内容风格契合主旋律。其文化符号的建构是信息跨媒介流动过程,不同文本对黄帝文化的重复和差异使其文本形态不断扩张,突破媒介边界成为了具有普遍性的共同记忆。从书籍来看,围绕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书籍不仅是黄帝文化知识传播的重要基础,而且也反映着人们的文化认同。专门论述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书籍鲜少,不完全统计目前仅有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黄帝文化与黄帝故里拜祖大典》1本。其他的散见于各类书籍中的部分小节中,如《河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录》中提到“拜祖大典的弘扬,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它的丰富内涵,具有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对深层次地研究黄帝文化黄河文化的‘二黄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张广智所著的《大嵩山华夏历史文明核心的文化解读》提到“拜祖大典是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载体”。衡量拜祖大典的知识生产还有一个重要的文本来源,即新闻报道。每年的拜祖大典,新闻报道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窗口,承担了主要的知识建构和传播活动。辛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近百家新闻媒体报道。除文字报道外,围绕拜祖大典的影像文本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叙事与话语变迁。壬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人民日报》推出“三连版”,山河祖国共拜轩辕。辛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凤凰卫视、河南卫视进行了现场直播。郑州广播电视台及其他17个省辖市广播电视台同步转播,人民网、新华网、腾讯、新浪等进行了视频直播。从整体上看,拜祖大典本身初步形成了黄帝文化的精神书写和传播内容基础。

  组织激活:黄帝文化的精神传递与个体动员

  组织性活动通过较为固定的模式,形塑了河南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得以扩大影响的根基。以经典符号为核心形成的文化消费以及媒介叙事的推动成为黄帝文化精神传播的重要路径。与会议论坛及赛事等组织性活动不同,由拜祖大典所产生的记忆符号传承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文化符号在空间的仪式性再造,在祭典仪式议程中出现的符号如色彩符号、音乐符号、语言符号等,本身极具仪式感且附有黄帝文化价值内涵。二是文化消费。每年拜祖大典结束后的一段日子里,黄帝故里景区举行的拜祖仪式平均每天都在两场以上,景区导游服务中心每天接待讲解都超过100场次。拜祖热也带动了新郑周边其他景区的发展。三是新媒介叙事的符号动员,主要由官方推动,例如自2015年以来,郑州市电影电视家协会已推出了《回家》《轩辕谣》《祈福树》《归来》《5000年很长吗》等影片献礼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分别从根脉、师承、亲情等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的主题。壬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呈现方式由现场拜祖、网上拜祖、电视直播、插播网上拜祖和境外拜祖、主持人和专家访谈等共同组成。通过“大屏+小屏+户外”在河南省18个地市公共场所大屏幕播放拜祖大典盛况,打破时空界限,实现现场直播与网上拜祖的无缝衔接。自2006年始,除每年有国家领导人参与,连战、吴伯雄等台湾政要也回到新政拜祖,这不仅是个体行为,而且形成了带有媒介事件色彩的群像。正是在自上而下的官方推动和自下而上的个体化组织共同协作下不断丰富了黄帝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从这个宏观意义上而言,黄帝文化精神落脚于个体精神生成了民族与文化认同,不断激活个体认知与群体动员。

  传播传承:拜祖大典的对外传播与文化共享

  文化符号象征着地域的精神内涵,展现着地域形象。近年来河南在改变外界刻板印象,改善和提升自身形象上做了诸多努力。从历史脉络和交流特征来看,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肩负着政治、文化传播、民间交流以及推动当地社会发展等不同角色。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从市级活动到省级活动再到国务院免审保留项目,可见其对外形象展示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此外,拜祖大典的受众层面既有领域精英,港澳台同胞,还有华人华侨,相较于其他河南文化活动来说影响力更广泛。在文化交流中一种文化或观念无论是通过抽象化还是具象化方式抵达受众,都需要在物质和思想层面协同完成,而河南黄帝拜祖大典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它不仅是作为中国文化符号走出去,而且展示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说服力。对炎黄子孙身份的认知,是黄帝文化传播思维方式的基础,从其符号生成、建构和延伸的属性出发形成传播的跨文化,有利于其更好地走向世界。河南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如何从一个地域文化走向更为广阔的精神空间,实现当代黄帝文化的更大地理空间的场域建构,实现对黄帝文化的传承创新,助力强国战略,赋能地方发展,促进民族认同与自信,这里面既有文化认同问题,也有媒介技术问题。通过媒介呈现促使拜祖大典成为民族精神的符号,实现国家意识形态话语的自觉认同,是河南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媒介叙事进行现代性尝试的主攻方向。

  【作者:苏星宇、向立东, 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张柏林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跨媒介视域下黄河文化传播创新研究》(编号:202210475044)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