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这十年丨乡村振兴视野下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的现实思考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09-06 09:40

  编者按

  8月28日,“中国这十年·河南”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省委书记楼阳生介绍了十年来河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为深刻解读河南这十年来发生的变化,探究河南不断发展的动力,助力现代化河南建设,大河网理论频道学术中原持续刊发《河南这十年》理论界反响文章。

  今日刊发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范益民、傅恒锐的文章《乡村振兴视野下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的现实思考》

  粮稳天下安。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的嘱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好“三农”工作,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落地见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要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这是对河南能够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民生责任,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到田间地头的殷切嘱托,也是对河南端稳“中国碗”、种好“中国粮”,做好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生产工作的充分肯定。

  一、发挥粮食生产优势,扛稳粮食生产新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从“国之大者”战略出发,高度重视河南的“三农”工作。反复叮嘱河南:“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到河南考察,必看农业、必讲粮食,“三农”工作始终是其考察的重点内容之一,充分肯定河南在当前背景下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农业大省、粮食大省优势,明确河南在农业生产、农产品供给方面的重要地位,让河南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鲜明标识。

  从历史视野看,我国人多地少的问题贯穿粮食生产历史的始终。因此,确保粮食安全是我国当前发展阶段中的重要目标之一。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是我国农业大省。根据统计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产量68285万吨,河南粮食产量6544.19万吨,河南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粮食产量1/10,对于牢牢端稳中国人的饭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叮嘱当地干部要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14年5月,习近平在尉氏县考察时特别关注“三农”工作,考察了黄河防汛,物流业发展等情况,并充分肯定河南对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贡献。2014年的两次兰考之行中,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参加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县委常委班子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强调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两会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特别提出,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保障重要农业产品尤其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战略实施的重中之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将粮食安全问题提升到乡村振兴战略高度的重要论述。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在光山县考察当地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和中办在光山县扶贫工作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河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曾指出,做好“三农”工作,对河南具有重要意义。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疫情防控中贡献人力物力,口罩、方便面、速冻水饺、蔬菜……河南人民积极驰援各地,并在大灾大难面前积极作为、勇于担当。这与河南始终重视粮食问题,稳农业、稳粮食供给是分不开的。

  从现实发展看,“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河南作为中华粮仓在确保中国粮食安全方面有担当、敢作为,为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要做出突出贡献。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要扛起粮食安全的重任,必须依靠种业这颗“芯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2022年初,河南省政府出台《“中原农谷”建设方案》,以“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为核心,建设要素共享,协调创新,独具品牌优势的“中原农谷”,通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在更高层次上构筑起国家粮食安全根基。保障粮食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更是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所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之一。粮食生产是基础,但也面临着耕地、水利、科技、政策等诸多问题。近年来,河南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力度,狠抓落实,逐一破解这些关键点。

  以实施粮食奖补政策以及创新型驱动政策筑牢耕地保护红线,通过粮食生产、加工等环节中的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粮食供给能力,提升优质粮占比从而将河南这个“中华粮仓”打造成“国人厨房”,为中国及世界粮食文明贡献了河南力量。

  面临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耕地面积少、粮食需求多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家战略规划的发展需求,河南的“三农”工作推进在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勇担重任,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方面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大力发展现代种业,稳住农业生产基本盘

  河南坚持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建设农业强省。2022年8月29日河南省委举办“中国这十年·河南”主题新闻发布会,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指出要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建设农业强省。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等要求下河南粮食产量连续五年超过6500万吨。河南着力实施种子资源保护等六项行动,加快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建设,打造“中原农谷”,体现出了河南担当。河南持续推进深化供给侧改革,打造出“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使河南农产品加工成为河南省第一大支柱产业。

  发展现代化农业,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是种子问题。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中具有标志性和先导性的项目,是我国战略性和基础性产业。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就种业振兴行动作出了擘画。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人们对于农业科技和产品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种子作为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在现代农业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种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今,中国种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水稻的亩产量对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70%,主要粮食作物的种子自主率强,大田粮食种子安全有保障。种子是稳定粮食生产及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农作物种业是国家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河南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省来说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其中用种安全显的极为重要,河南在育种、用种问题上要在技术攻关及产业安全发展上体现河南担当。河南是全国重要的供种大省,种子市场的规模居全国首位,河南全省繁育种子约520万亩,产种约20亿公斤。花生、小麦供种量居全国第一。

  同时河南种业也存在亟须改进空间。首先,河南的育种技术稍有落后,河南育种技术过多依靠育种专家经验。现如今世界以基因工程等高精尖技术为核心的种业革命迅速崛起,河南种业发展急需这些技术支撑,农业发展必须补齐技术短板。河南种业企业历经多年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竞争力也在日益稳固提升,虽然河南种子企业资产超亿元有11家,但并未有一家企业进入国内20强,这与河南农业大省的身份极不匹配。其次,在创新资源合理配置方面,河南企业创新力不足,分布在河南各地20个市级农科院中研究方向主要针对小麦、玉米的育种研究。研究方向不明确导致育种成果匮乏,部分培育品种在实际生产应用过程中没有显著效果,使创新资源浪费。河南农业企业因资源有限、创新力不足等问题未能成为育种的主体力量。因此,应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做强做大河南种业企业。最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组建神农种业实验室,规划建设“中原农谷”,着力打造现代种业强省,把种子这个农业“芯片”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同时,明确研究方向,要继续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等行动,在玉米、花生、大豆、芝麻、生猪制种供种上继续发挥我省优势,强化成果的推广应用,提升良种对农业增产贡献率。

  三、多措并举齐发力,助力乡村振兴再加速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必须在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中展现新作为,以新举措加快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河南乡村振兴建设工作。

  (一)健全“三农”工作党建责任体系,强化乡村综合治理的主体担当

  首先,“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办好河南的事,关键是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面夯实乡村基层治理基础。根据河南发展实际,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落实办法,厘清主体责任,构建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工作体制机制,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数治“四治”相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其次,应建强党的农村工作机构,抓点带面推进省内乡村振兴继续开展。进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合力为重点,凸出政治功能。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是领导“三农”工作并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机构,承担着巩固和扩大拓展脱贫攻坚成效、推动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负有重要的议事协调职责,充分发挥好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和村(居)委会战斗堡垒作用。最后,建立完善农村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推动各级党委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议事协调的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和完善重点任务分工负责的实施机制。要继续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和红色资源的利用工作。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继续发扬焦裕禄、红旗渠、大别山等精神,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造就一支符合现代化河南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二)保障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机制,促进市场和流通领域平稳运转

  首先,应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制度。要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等重大要求,持续打好粮食生产这张王牌,稳住农业基本盘、筑牢“三农”压舱石。确保耕地以粮食为主,兼产棉,油,糖,菜等农产品,高标准农田均以粮食为主,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增稳产。其次,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技术体系、经营体系,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指导与督查。切实保障粮食安全。要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健全补充耕地的全过程监管机制;加大耕地执法监察力度,加强对耕地用途的监督,严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巩固提升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水平。最后,应进一步顺畅市场流通链条,在种好粮的基础上用好粮。做强特优农业,不断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让“小农户”牵手“大市场”,提升种粮比较效益。

  (三)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体系创新,以生态农业赋能乡村振兴

  首先,加快增强农业重大灾害有效预防和应对能力。加大对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和投入力度,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农业农村、水利、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和极端天气处置能力建设,加强中长期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研究。以水利工程建设抓好防汛和抗工作,确保气候多变情况下的粮食生产工作,提高灾后重建的力度与能力,稳步提升耕地地力和粮食产能。应加快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其次,要全面强化农业非点源污染综合防治,坚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并重。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有机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构建全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健全农业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继续把确保黄河安澜作为头等大事,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关键任务,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以及把绿色低碳转型作为主攻方向。最后,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复苏流域内生态环境,继续开展植被保护与修复工作。研究开发和应用减碳增汇型农业,探索减碳增汇型产品价值的实现机理。强化常态化的执法监管;加快发展生态循环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水生生物的养护和规范增殖放流。

  【作者:范益民,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法学博士;傅恒锐,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读研究生。本文系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人百年伦理精神研究”(21&ZD030)、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22年校级专项课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逻辑、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之系列成果之一。】


编辑: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