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大河文明丨黄河文明的复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09-16 09:04

  编者按

  在习近平总书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三周年之际,9月15日,河南发展高层论坛·黄河论坛在巩义市举行,论坛以黄河文明与中国道路为主题,省社科联主席李庚香作了题为《了不起的大河文明》的主旨发言。大河网学术中原以此为题,整合专家发言报告,推出《了不起的大河文明》理论特辑。

  本文是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庚香的发言《了不起的大河文明黄河文明的复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的幸福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从母亲河到幸福河,一脉相承。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实现母亲河的复兴,必须实现幸福河的幸福。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研究大国兴衰史、朝代兴衰史,更要研究文明兴衰史。

  如何认识从黄河文化到黄河文明的跃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有一万年文化史,有5000多年文明史。从文化到文明,是一个了不起的跃迁。过去我们研究黄河,主要是从自然、生态、文化的角度看黄河,没有站在文明的角度来看黄河,特别是没有从国运、国脉的高度来认识黄河文明。从文明的高度看黄河,就要定位“中国之黄河”、“亚洲之黄河”、“世界之黄河”。从“三个黄河”的视角,弄清楚黄河文化到黄河文明的孕育与形成过程,就能够理解黄河文明孕育、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中华文化自立到中华文明形成的过程。

  如何认识不一样的黄河文化体系。对于黄河,我们往往都能谈及一二,却难言九十。这是因为我们缺乏对黄河的体系认知。我们知道中原文化是地域文化,黄河文化是流域文化。但是,黄河文化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又是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国家文化。如何认识不一样的黄河文化体系?如何深刻把握了不起的大河文明?我们要从历史演进维度、地域和合维度、地理物产维度、制度法度维度、人文思想的维度五个方面来认识。我们既要研究“历史之黄河”、“今日之黄河”、“未来之黄河”,也要研究“中国之黄河”、“亚洲之黄河”、“世界之黄河”,要研究黄河领域里面的人物、事物、制度、典籍、文物,重点研究它的物产、思想、制度。

  如何认识复杂的黄河文明体系。要重新解析中华文明的复杂性结构,就必须建立起认识和理解黄河文明体系的思想框架。这就要求我们对于文明的认识要体系化和系统化,要加强对于黄河文明的多维度大空间系统化研究。这里要重点把握黄河文化“根、源、干、魂、家”的定位,“易、道、仁、理、心”的价值追求,“诗、酒、花、梦、愁”的外在表现形态。

  如何通过“行走巩义”读懂“天下黄河”“山河祖国”。在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巩义双槐树遗址开启了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新篇章;夏代,巩义的花地嘴遗址、稍柴遗址蕴含着无数的历史之谜,需要我们去破解;汉代,巩义的生铁铸造、慈云寺在我国文明史上都具有独特的价值;隋代,漕运兴起,巩义有因大运河而兴的洛口仓;唐代,有诗圣杜甫,巩义窑口出产的唐三彩精致精美超出想象;宋代,巩义有七帝八陵;明清之际,巩义有康百万庄园;新中国成立后,巩义有“黄河老人”谢瑞阶、“戏比天大”的常香玉,书法家陈天然等全国顶级的艺术家;改革开放时期,有巩义回郭镇的崛起;进入新时代,巩义更是为出彩河南贡献了力量。可以说,一部巩义发展史,半部黄河变迁图。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提出,我们进入了“黄河时代”,我们热切地盼望巩义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找准定位,出彩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庚香在河南发展高层论坛·黄河论坛上的发言)


编辑: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