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大河文明丨河南在黄河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09-16 09:10

  编者按

  在习近平总书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三周年之际,9月15日,河南发展高层论坛·黄河论坛在巩义市举行,论坛以黄河文明与中国道路为主题,省社科联主席李庚香作了题为《了不起的大河文明》的主旨发言。大河网学术中原以此为题,整合专家发言报告,推出《了不起的大河文明》理论特辑。

  本文是河南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黄河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立新的发言《河南在黄河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中原文化具有根源性、正统性和延续性等特点,是中华文化的根脉和渊薮、核心和主干。河南地处黄河文化腹心地带,是黄河文化的集大成之地。数千年来,这一地区的政治安危关乎天下兴亡,经济起伏关乎国力强弱,文化盛衰关乎民族荣辱。这里是历史渊源最悠久、文化积淀最深厚、精神涵养最丰富的区域。她的文化左右了中华文明的走势,厚植了华夏儿女的根脉,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一言以蔽之,河南是“华夏文明主根、国家历史主脉、中华民族之魂”,在黄河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这一结论可以从以下九个方面得以印证。

  一、河南在黄河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体现

  (一)河南是黄河流域文明曙光最早闪现之地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司马迁《史记》云:“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灵宝市北阳平仰韶文化遗址群的“仰韶古国”;巩义市双槐树仰韶文化大型聚落遗址的“河洛古国”;新密古城寨龙山文化城址;登封市王城岗龙山文化城址;偃师市二里头夏都遗址。

  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都把中华文明的起源地指向于河南的黄河沿岸地带。

  (二)河南是黄河流域文化序列最为完整之地

  距今100万年的灵宝朱阳镇匣里旧石器地点;距今50万年的南召猿人;距今10万年的许昌人;距今2万年的安阳小南海洞穴遗址;距今1万年的新密李家沟遗址。表明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在河南精彩呈现。

  进入新石器时代,从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到河南龙山文化,不仅遗址分布密集,而且传承成序列、不断绝,此后的二里头文化,商、周文化城址星罗棋布,薪火相传,形成了中华文化最为完整的文化传承体系。表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河南传承有序、绵绵不绝。

  (三)河南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最为发达之地

  中国古史传说的“五帝时代”,黄帝都有熊、颛顼都帝丘、禹都阳城,均位于河南,河南发现了为数众多的新石器时代都邑性质的遗址,直到偃师二里头夏都遗址,中国早期国家形态在中原完成了从“邦国时期”向“王国时期”的过渡。

  从夏商周三代直到北宋3000余年的漫长历史中,中原长期居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形成了郑州、洛阳、开封、安阳等著名古都,中华政治文明在这里呈现出灿烂辉煌的图景。

  (四)河南是黄河流域元典文化最为繁荣之地

  中国历史上最主要的两大学派儒家和道家产生于河南;周公制礼作乐于洛邑,孔子祖籍河南夏邑,孔子周游列国主要在中原,他的三大弟子子贡、子夏、子张都是河南人;道家的鼻祖老子是鹿邑人,庄子是民权人,他们都是春秋宋国人;十六位先秦诸子中有一半是河南人;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与佛教文化等的核心区域都在中原,河南是中华元典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地区。

  (五)河南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最为灿烂之地

  文献记载伏羲氏作网罟、神农氏制耒耜、嫘祖始蚕丝;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现大量石质农具、农作物标本;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秦汉时期的耧车,唐时的曲辕犁等,每一项农耕文化的创新成就都是黄河文化的结晶。《四民月令》《四时纂要》《耒耜经》《农桑辑要》等为代表的古代农学著述,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发达的农耕文明成就了河南“天下粮仓”的美誉。

  (六)河南是黄河流域众多科技文明肇兴地

  河图洛书、周易八卦、天文历法、桑蚕丝绸、青铜铸造、冶铁、陶瓷、中医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大都发生在中原;代表中国古代杰出科学成就“四大发明”,都是在中原地区孕育创造的;酒圣杜康、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乐圣朱载堉等等,他们的创造发明使中原科技造就了时代辉煌。

  (七)河南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和黄河精神滥觞地

  中原数千年发达的农耕文化,固化了安土重迁、敬天法祖、家国同构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范式,形成了儒道互补的中华文脉,生成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涵养了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等方面的中华人文精神。这里历代政治纷争、兵燹人祸不断,水旱天灾不绝,磨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性格。

  (八)河南是古丝绸之路和大运河文化带交汇地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洛阳,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包括33个遗产点,其中4个遗产点在河南,均在洛阳,分别是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和新安汉函谷关遗址。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河南段遗产点包括洛阳市回洛仓遗址和含嘉仓遗址、通济渠郑州段、通济渠商丘南关段等7项,尤其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最为重要。丝绸之路文化带和大运河文化带在古都洛阳交汇,洛阳是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节点城市。

  (九)河南是全球华人精神家园和心灵故乡主要承载地

  中原是三皇五帝的主要活动区域,桐柏和泌阳盘古文化之乡、淮阳太昊陵、西华女娲城、新郑黄帝故里、内黄二帝陵等,都是全球华人魂牵梦绕的寻根圣地;在前300大姓中有171个姓氏起源于河南,在前100大姓中,有78个姓氏起源于河南,河南是全球华人寻根谒祖圣地;河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也是文化之源,是全球华人精神家园和心灵故乡的主要承载地。

  二、对巩义市发展的建议

  建议巩义市抓住历史机遇,利用河洛交汇的独特地理优势,在河洛汇流处建设黄河文化主地标:“中华归心塔”。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靓丽文旅品牌。中华文化的主干是黄河文化,黄河文化的核心是中原文化,中原文化的根源是河洛文化,如果我们用历史的长镜头来聚焦中华文化,最终的焦点便在河洛地区。这里是炎黄二帝为中华民族奠基的主要区域,是以大槐树遗址为代表的“河洛古国”的所在地,是中国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国都或别都所在地,是“最早的中国”所在地。 有别于苏秉琦的中华文明起源“满天星斗说”,北京大学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认为中华文明呈现“重瓣花朵”格局,中心位置在中原,好比花心。我们可以说地处河洛汇流处的巩义市,就好比中华文明这个“重瓣花朵”花心中的花蕊。客家人号称东方犹太人或中国吉普赛人。他们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在海内外遐迩闻名,而遍布全球的客家人坚信“根在河洛”,自称“河洛郎”。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及四种文化,即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和齐鲁文化,其中就有河洛文化。作为民族之根和人文历史的源头活水,河洛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河洛交汇处是全球华人的心灵故乡和精神家园主要承载地的最佳选址,这是巩义市得天独厚的文化地理优势。

  “中华归心塔”可以建在巩义市黄河与洛河交汇处的神都山上。从这里可以俯视黄河与洛河交汇奇观,可以体悟中华文明数千年的风云际会,可以触摸“中华源·黄河魂”的民族根脉。中华儿女到这里观览,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感,生发一种神圣的文化归依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血缘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坚定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依托建设黄河生态廊道的契机,打造中流砥柱、河图洛书、楚河汉界、虎牢关、炎黄二帝巨塑、黄河母亲、开封城摞城、花园口、黄河中下游分界线、嘉应观等黄河历史文化副地标,利用黄河生态廊道,长藤结瓜,金线串珍珠,把散落在河南境内的黄河历史文化遗珍串联在一起,形成黄河历史文化地标矩阵,烘托凸显“中华归心塔”这一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

  “中华归心塔”可以建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的集中展示平台。一要呈现一个“大”字。要建成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就要把她打造成核心吸引物,体量上一定要大,就像尼山孔子巨塑、灵山大佛、尧山大佛那样,给人以强烈视觉冲击。二要展现一个“全”字。利用多层的塔内空间,一方面要展示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如被称为“三皇五帝”的伏羲、女娲、燧人、炎帝、黄帝、祝融、共工、颛顼、帝喾、尧、舜等的画像和事迹,包括十大圣人在内的河南历史名人的画像和事迹,起源于河南的中华大姓的渊源与播迁等等;另一方面要展示中华文明的文化之源。如发轫于河南中华农耕文化,滥觞于河南的中国城市文化,起源并发展于河南的汉字文明,肇始于河南的中华元典文化,发源于河南的中国商业文化,发端于河南的中国道教、佛教等宗教文化,创发于河南的科技文化等等。三要体现一个“新”字。要充分利用新的设计理念和创意思维,一方面要在外观设计上求突破,充分征集设计方案,形成像广州“小蛮腰”那样的既美观又让人难以忘怀的完美外观;另一方面要在展示手段上求创新,巧妙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使黄河历史文化内容得以完美展现。

  (河南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黄河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立新在河南发展高层论坛·黄河论坛上的发言)


编辑: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