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大河文明丨黄河文化与中国文明历史主根主脉的形成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09-16 10:10

  编者按

  在习近平总书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三周年之际,9月15日,河南发展高层论坛·黄河论坛在巩义市举行,论坛以黄河文明与中国道路为主题,省社科联主席李庚香作了题为《了不起的大河文明》的主旨发言。大河网学术中原以此为题,整合专家发言报告,推出《了不起的大河文明》理论特辑。

  本文是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卫东的发言《黄河文化与中国文明历史主根主脉的形成》

  

  文章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黄河文化是中国文明历史主根主脉,二是中华文明的肇始,三是夏文化是中华文明长期传承的强韧基因。

  一、黄河文化是中国文明历史主根主脉

  黄河沿岸郑州—洛阳为核心的区域,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开始,长期作为正统王朝都城所在地,成为文化景观和政治地理上的中原腹地,这种政治地位和文化传统影响深远。以商王朝最后一座都城安阳殷都为代表的晚期商文明,是中华文明早期发展关键阶段的一个高峰,也是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最重要的基点。

  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腹地的二里头文化崛起并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引领者和集大成者。偃师二里头可以确定为夏王朝晚期都城遗址,其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形成了网格状的总体布局,10万平方米左右的宫城布局严整,包含东、西两组中轴线布局的四合院式宫室建筑,出土有绿松石龙、绿松石铜牌饰、青铜器等,有专门的手工业作坊区。二里头夏都的营造理念、布局规划和宫室建筑继承了中原腹地龙山时代的文化传统,开此后数千年都城制度的先河,奠定了古代“中国”的都城营造基础。

  商文明对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开启了中国文明历史主根主脉传承的新阶段,夏文化成为中华文明长期传承的文化基因。商王朝早期都城和四方的城邑继承了很多夏王朝的政治遗产和文化基因,并有很多新的发展,开启了中国古代核心文化和都城文明一脉相承的历史传统。此后三千余年的中国文明历史长河里,夏王朝的政治遗产和文化基因一直被传承和发展。此后商王朝都城郑州商城、偃师商城、郑州小双桥商都、安阳洹北商城、安阳殷都等都在黄河两岸,西周、隋、唐东都洛阳,东周汉魏都城洛阳及北宋都城东京城也在黄河岸边,长期作为周秦汉唐都城的长安也在黄河支流渭河岸边。因此,黄河文化就是中国文明历史的主根主脉。

  二、中华文明的肇始

  仰韶文化(距今6500-4800年):距今6500年以来,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逐渐向周边辐射,三门峡庙底沟遗址代表的庙底沟时期形成了范围广阔的“早期中国文化圈”。

  (一)仰韶文化中期:距今约5800年至5300年前,聚落规模出现明显差异,有面积达近百万平方米的特大型聚落、四五十万平方米的大型聚落、二十万平方米左右的中型聚落、十万以下乃至仅有数千平方米小型聚落的差别,呈现出了“金字塔”型多层级的区域聚落结构。

  灵宝西坡大墓出土包括玉器、象牙器在内的大批珍贵文物;最大的房址F105外带回廊,总面积516平方米,是迄今所见中国史前最大的单体建筑,开创中国回廊式古典建筑先河,具有殿堂性质。已经具有早期文明的主要特征。

  (二)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约5300至4800年,郑州以西至河洛地区是仰韶文化发展的又一高峰。

  1.郑州大河村遗址面积70万平方米,经统一规划的原始村落、规则的围壕、墙体至今仍保存高1米左右的连间套房、发达的制陶技术以及绚丽多姿的彩陶艺术。

  2.在郑州西山遗址发现中原地区最早的城址,其中国最早的技术先进的版筑夯土城垣,在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显示出巨大的技术进步和创造力,城内房址多有奠基坑,对于探讨早期城市起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巩义双槐树遗址位于伊洛河汇入黄河处,地理位置独具特征的“洛汭”地带,现存面积117万多平方米,其三重环壕,核心区是多组由半围墙和壕沟圈护的多排大型房址区组成似具准宫城性质的“宫殿”区,出现中国最早瓮城的雏形,有深厚夯土精心筑成的大型活动广场,土坯被广泛应用,呈“前朝后寝”的布局,显示其“古国时代都邑”的非凡气派,被称为“河洛古国”。

  4.距今4700年以来的龙山文化时期,黄河流域城池林立,已经确认的有河南登封王城岗、新密古城寨、新密新砦、辉县孟庄、淮阳平粮台、郾城郝家台、焦作西金城、温县徐堡、安阳后岗等,山东日照尧王城、章丘城子崖等。距今4300年前后,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等形成黄河中游的超大型城邑。

  5.距今4000年左右,淮阳时庄遗址发现仓城。10万平方米左右。

  三、夏文化是中华文明长期传承的强韧基因

  中华文明肇始阶段经过千年的实践和探索,在距今4000年前后,终于选择了中原地区的发展模式和统治策略。中原腹地处于天下之中的区位,既便于交通八方,又属于四战之地,中原地区崇尚世俗“王权”和武力“军权”、利用宗教“神权”的统治策略,是一个历史的选择,这是最合理最有利的一种选择。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大禹、禹迹和夏王朝有浓厚的兴趣,夏王朝给后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早期王朝的一系列国家制度、政治经验、工程技术和文明成就,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二里头都邑的网格状“里坊式”布局对商王朝都邑及后世都有直接影响,二里头都邑四合院式的宫室建筑,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多进院落的布局,以及由此形成的宫室制度,经商周时期的传承发展,其核心理念一直为后世王朝所遵循。二里头都邑创造的青铜容器铸造技术,发现的成组青铜礼器群,形成了基本的礼器组合和青铜礼器制度,为此后商周王朝继承并进一步发展,禹铸“九鼎”成为后世王朝深刻的历史文化记忆,“九鼎”成为中国古代国家王权的象征。

  郑州商城是商王朝早期王都,其代表的二里岗文化是早期商文化;偃师商城与郑州商城是同时并存的两座王都。郑州商城内城约300万平方米、外城不少于1000万平方米,是商王朝早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王都,文化面貌呈现出四方来聚的多元风格。郑州商城继承了二里头都邑的核心政治与文化遗产,如城市规划、宫室制度、建筑技术、铜器铸造技术及相关理念等,也即文献中的“殷因于夏礼”,同时又在郑州商城王畿区域内进行大范围的文化整合与社会重组,迎来以郑州商城为中心的早期“商文明”时代。

  纵观中国文明历史形成过程与早期发展脉络,黄河中游的中原腹地自仰韶时代的“河洛古国”到商王朝晚期王都殷都,其都邑规划理念一脉相承、文化基因赓续创新,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的根脉文化并泽及久远。至少在距今4500年前后的龙山时代,中国文明历史已经出现以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为中心的趋势;到了距今3800年前后的夏王朝晚期,以二里头夏都的文明成就为标志,中国文明历史文明主根主脉已经形成;商王朝继承夏王朝的政治文化遗产并进一步创新发展之后,中国文明历史文明主根主脉越来越清晰。

  因此,作为黄河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夏商文明,在中国文明历史文明主根主脉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成为中华文明主根主脉上的关键阶段,也引领了中国文明历史文明主根主脉发展的路向。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卫东在河南发展高层论坛·黄河论坛上的发言)


编辑: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