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青年的理性表达教育,培育风清气正的公共表达文化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09-22 11:06

  大学是引领社会的灯塔。在社会各种公共议题讨论中,大学师生也成为舆论场特别关注的言论主体。大学师生不仅要在校园中担当起创造知识、传授知识的使命,也理应舆论场中担当起理性沟通和价值引领的责任,以理性表达引领多元舆论,以主流价值凝聚社会共识。然而,高校在青年群体理性表达教育方面重视不足,对于青年以理性沟通引领风清气正的舆论的使命强调不够。本文以高校青年群体的“理性表达教育”为专题审思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强化高校青年以文化引领服务社会发展的使命担当。

一、问题分析:“理性表达缺失”引致的诸种社会问题

  语言是青年群体公共生活和私人交往中常见的媒介,而理性表达是人类迈入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和主流趋势。然而置身日益媒介化的中国社会,不要说普通大众,即使高校的青年学生面对公共争议也缺乏理性表达的意识和能力。人们在观点意见的争论中往往会脱离问题的核心而转移话题,采取情绪化的表达方式无限上纲上线,甚至以谩骂斗殴方式进行人身攻击,让本来可以通过理性表达讨论解决的问题变得异常复杂难解。可以说,高校作为文明典范的社会中心,在理性表达文化培植方面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文化引领的作用,反而存在种种问题。

  1.理性表达缺失影响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公共生活里,就具有讨论价值的话题进行有理性地、有逻辑地言说和对话,是现代青年的基本素质,也应和了“立德树人”的教育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无论“立德”还是“树人”,都需要在接人待物中培养理性表达的意识。然而,理性表达教育的缺失使得青年学生无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问题处理能力,严重影响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青年学生面对人际矛盾问题还是社会争议话题都无法以平和的心态去认知,以理性沟通的方式去面对。这种教育缺失轻则伤及人际关系和个人发展,重则会导致种种恶性事件。

  2.理性表达缺失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践行

  置身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层出不穷,而网络媒体的表达民主加重了情绪化的表达,由此导致社会舆论徜徉戾气丛生。在公共生活中,青年群体对争议话题并没有形成民主平等的公共讨论意识。在网络上关于公共事件的讨论上,青年群体的情绪化表达以践踏话语伦理为常态,立场不同的各方多从质疑对方的动机开始,不反思也不缺乏理性表达的意识,粗暴、武断、反逻辑和反唇相讥已成为“战斗型”互联网话语的特征。理性表达文化缺失,将对健全的公共生活产生严重的危害,社会戾气事件频发是对法律和法治的挑战,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践行传播。

  3.理性表达欠缺影响中国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

  中国非常重视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问题,而且在国家形象对外传播中耗费了大量财力物力精力,但理性表达文化的缺失和爱国热情的粗暴宣泄,有时会严重影响了中国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诉诸情感、诉诸群众、诉诸暴力等背离逻辑的交流方式,会造成中国对外传播中的负面影响。

二、原因解析:理性表达文化缺失中的高校教育因素

  “理性表达”文化的缺失有着多元的社会因素,但高校在其中所要承担的文化引领责任不容忽视。一所高校最基本的力量就是文化的力量,一所高校对社会的文化辐射力量是最有力量的力量。如何看待高校在理性表达文化教育方面的缺失,它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经过调研分析,我们将从“重知识传播,轻立德树人”“重情感教育,轻理性教育”“重内涵建设,轻外延服务”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重知识传播,轻理念教育

  检视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首要的便是重视知识传播、轻视理念教育。当前高等教育正受到多样化社会思潮、市场逐利、网络新媒体等影响。一些高校存在对我国高校发展目标要求把握不到位、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重科研轻教学等现象;一些高校在阵地管理中也存在薄弱环节。在高校教育中,知识传播本身是手段,更重要的是立德树人,是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价值观念的塑成。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实践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话语特征都是立德树人的构成要素。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要渗透立德树人的思想,让青少年的人性在知识传授中得到锤炼。

  2.重理念宣讲,轻理性表达

  高校教育不仅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也注重学生的价值理念的塑成。但在价值理念的塑成问题上,高校又存在着重视理念宣讲、轻视理性教育的问题。学校在课程设置中缺乏培养学生基本的理性辨析能力方面的教育。由此高校大学生在公共议题讨论中总是缺少应有的逻辑推导辨析能力,时常出现情绪化表达,对错误观点的盲目信任而最终导致无知和偏见。

  3.重内涵建设,轻社会引领

  高校在理性表达文化建设中,容易偏重校内青年学生的理性表达文化建设,而缺少对社会理性表达文化的引领。高校作为文化的典范理应对社会文化起到引领作用,但具体到理性表达文化方面,高校并没有真正起到示范效应和引领义务。高校师生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该更能清楚表达自己,更能被听众认同,更具有说服力。但现在很多学者专家在媒体发言缺少应有的逻辑性和示范性,青年学生在网络发言也掺杂了诸多的情绪化成分。即使高校培养的优秀人才只完成了自我修养的培养塑形,只会在所谓精英阶层沟通,而无法回馈大众、引领社会。

三、对策探析:高校如何培养理性表达文化,消弭社会戾气?

  在引领社会中改革发展、成长进步,大学才能行稳而致远。理性表达的缺失影响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职责,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影响中国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那么如何提出良性对策来应对理性表达缺失所造成的问题呢?本部分依据理性表达中的高校前述问题,提出“既注重知识传播,又注重理念教育”“既注重理念宣讲,又注重理性表达”“既注重内涵建设,又注重社会引领”三方面予以展开讨论。

  1.既注重知识传播,又注重理念教育

  在高校教育中,我们传播的不仅仅是中性的客观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注重正确价值理念的传播和引导。换言之,高校课堂不但要传播事实,而且要传授看法,“事实”是公认的知识,而“看法”包涵着是非、善恶、美丑等价值观念。重视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倡导理性表达,一方面要传播理性表达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增强一些与理性表达有关的基本价值观念,如对人的尊重、自由、平等、宽容、民主等等。这种知识传播和理念教育有利于培养与他人平等对话、协商的良性沟通能力,也是实践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2.既注重理念宣讲,也注重理性表达教育

  培植理性表达文化,重要责任在于高校,高校培植理性表达文化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自由、民主、公正、法治等理念并不只是一种僵化的价值理念,而应该在宣讲中展示其论证过程。任何看法、想法都不具有自动的正确性,都需要证明其正确性。理性表达教育是培养青年大学生对问题有效思考的习惯,同时理性表达论证观点理念的正确性也是以展示论证方式说服别人。高校校园是理性表达的训练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争辩、交谈,凡探求真理允许百家争鸣,允许不同观点、见解和解释。理性表达教育不是以说服谁为最终目的,而是引导青年学生了解和判断对方的态度和不同立场,从而完善修正自我的观点和态度,训练对问题的逻辑思维和处置能力。理性表达是成就公共文明的重要手段,也是良好社会关系、民主政治秩序的根本条件。一个国家公共理性程度越高,表明其社会文明程度也越高。

  3.既注重内涵建设,也注重社会引领

  大学服务社会职能的实现主要是以教学和研究活动为基础,但文化引领方面的服务也不容忽视。习近平总书记提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不但是要求高校依据本国、本地域特点办大学,而且也内隐着高校必须重视“社会服务”职能,重视文化引领的责任担当。高校倡导理性表达教育,不仅仅要重视青年学生的知性磨练和理性沉潜,同时也要以高校的典范作用起到引领社会文化的作用。具体到对理性表达文化的社会引领问题,高校应该设定一些面向社会大众的关于理性表达文化方面的公益讲座,让社会大众了解理性表达的问题,培养理性表达的意识。同时高校应该教育引导高校师生无论在校园之内还是走向社会,无论是在现实还是在网络,都要保持理性表达的一致性,注重展示自我理性表达的风范。理性表达的过程就是证明的过程,当高校师生在社会上、在网络空间里,主动展示运用证据进行论证并得出结论的过程,其实也是在承担以理性表达文化引导社会的责任。

  (作者:褚金勇,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编辑: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