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低碳能源体系为突破口 提升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质量
楼阳生书记在全省绿色低碳转型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稳妥有序调整能源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郑州是全省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体系,不仅能够助力郑州成为全省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也对郑州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也具有重要的支撑价值,更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要想更好地让郑州这个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昂得起、站得住,就需要充分利用以能源革命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突出低碳能源体系在绿色、低碳、智慧等方面的优势,提升郑州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质量。
一、以能源供给侧改革主动保障城市能源安全
利用能源革命的技术优势做好供给侧改革,以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化能源供给体系为导向,对接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建设,突出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和应急防灾体系,主动保障城市能源实现安全、稳定、可持续运行。
(一)将郑州打造成全省低碳能源示范样板。构建低碳现代能源体系,需将低碳技术与信息技术有机耦合,在能源的供给、需求、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形成综合性解决方案。智能化是低碳化的关键,需要基于郑州现有的城乡电网体系,将主系统与各子系统紧密连接,实现“源—网—荷—储”全方位的大数据采集和传输,建立能源大数据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依托能源大数据,以智慧能源管理建设低碳城市。
(二)将郑州打造成全省高效能源示范样板。构建高效能源体系,需集成供电、供气、供暖、供冷、交通等相关基础设施,形成综合性的能源保障系统。利用多能流混合建模技术,关注能源规划、协同调控、信息安全、运行模式等关键环节,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的能源保障路径。加快能源互联网建设,运用分布式储能形成电力、燃气、热力等能源网络的互联互通,借助能源梯级提高终端利用效率。发挥能源间的结构互补性,实现信息和能源的双向流动,提高能源生产和传输的效率。
(三)将郑州打造成全省安全能源示范样板。构建安全能源体系,需增强能源基础设施的应急性和适应性,对抗能源网络波动、平抑随机性风险,提高城市能源整体韧性。用好储能装置和能源间的替代转换关系,统一调控能源,平衡能源需求的时间差和空间差。打通能源管理系统和市政公共服务系统,特别是应急防灾救灾系统,借助能源负荷特性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强关联关系,支撑关键子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城市区域用能优先为原则,一旦子系统出现故障,通过能源集中调度,优先保障故障区域能源供应。
二、以能源需求侧改革主动适应城市建设目标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目标,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两大战略的基本要求,需要在能源需求侧改革方面持续发力,主动调整能源需求结构,成为全省的绿色低碳样板城市。
(一)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结合“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目标,大力发展新材料、新信息、高端服务业等,推动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并进,以绿色生产、绿色管理、绿色标准建立低碳能源消费体系。结合“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开放门户”的建设目标,适当超前规划低碳智慧交通体系,以数据流程整合为核心,以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支持,实现交通、信息、能源“三网”合一,打造瞬时感知、实时响应、智能决策的智能低碳交通体系。
(二)建设绿色低碳社会,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城市居民生活主动向低碳模式转变。依托华中国家骨干电网,全面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完善区域电网系统,充分消纳豫西、豫北的风电和光电资源,逐步建立以区域外清洁电力能源为主、区域内分布式清洁能源为辅的供电方式。合理利用热干岩等地热资源,综合利用余热资源,提前布局氢能产业。加大对能源、工业、交通等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建立碳排放监测体系,建设具有示范效应的近零碳排放示范区。
三、以能源体制改革主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是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目标。为此,需要主动创新城市能源管理体制机制,持续升级能源运营模式,将能源体制改革作为城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一)构建多中心、网络化的能源供给模式。郑州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必须以现代化能源体系为支撑,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将集中式的化石能源供给转换为分布式的多元清洁能源供给,通过多点布局激活微电网,使之成为城市能源的主流。充分考虑能源布局和空间负荷,通过分布式能源实现远距输电与城市负荷就地平衡,并成为未来郑州能源配置的主导方式。对分布式能源的建设,积极通过信息网络实现高效集成和优化协同,搭建多中心、网络化、多层级的能源网络架构,构建“1+N”能源供应网络。
(二)构建基于大数据的能源综合服务模式。基于能源大数据,从供需两端构建智慧能源综合服务体系,一方面通过集成管理和统筹优化,为不同领域的终端用户提供具有自动撮合功能的能源交易平台;另一方面,通过能源供应集成,为用户的多样化需要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以能源大数据支持能源消费、生产、存储和交易,创新综合服务模式,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动态平衡和时空平衡。
(三)构建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运行模式。“源—网—荷—储”集成互补,多元化能源横向互补,是郑州城市能源运行模式的必然选择。能源互联网运行模式,本质上要求实现能源流、信息流和交通流的综合统一,进而实现多能源协同、源网荷储协同的能源运行机制。结合郑州的城市发展规划和终端用户需求,以多能源系统集成、动态平衡控制和用户群信息网为主要技术指标,逐步形成清洁能源循环生产、多种能源有序配置的格局,实现多维度、多用户的分布式能源管理和互动式动态管理。
四、以能源科技创新主动引领城市创新发展
郑州以及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引领全省创新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特别是在全省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情况下,不能将能源科技创新降维在功能保障层面,而应充分发挥能源革命的科技创新优势,变被动保障为主动引领。
(一)建设能源科技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以低碳和智能为核心,在清洁能源、氢能、智慧能源等领域先行布局,打造一批国内领先的科创平台,促进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加快建设能源体系技术标准,形成中部地区能源创新高地,积极建设技术转移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市场化技术机构,以实际行动支持郑洛新自创区建设。
(二)建设能源科技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双创”政策,激发创新活力,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搭建能源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立足清洁能源、智慧能源等前沿领域,按照“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次序,打造具有郑洛新自创区特色的科创链条,形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能源科技创新园区。不断聚集创新要素,突出服务功能,将符合河南省情的能源科技成果向郑洛新自创区及郑州都市圈进行产业转移,形成区域特色和规模优势。
(三)建设能源科技创新重大基础设施,以河南省科学院重建重振为契机,建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大规模开发、能源互联网、氢能开发利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大规模储能等重点领域的学科中心,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团体集群。注重各研究领域的协同优化,推动科研数据互联互通,建设多维度、全周期的科技创新大数据平台。重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设立能源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能源科技重大专项、中试和平台基地建设。
(作者:乔宇锋,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编辑: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