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路径选择
近年来,为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我国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保障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与传播。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首次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将中医药纳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南阳考察调研,他指出,“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2022年3月3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为新时代中医药振兴发展做出了重要政策的引领。上述事实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对中医药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中原中医药文化根植于地大物博的中原地区,是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中医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推动中原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有利于将河南省建设成中医药文化强省,对推动中原地区乃至其他地域性中医药文化研究也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加强中原地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应注重以下五个方面。
一、 多方参与,推动传播主体的跨学科、多样化建设
在进行中原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我们要打造政府、机构、大众等多方主体的有机融合。首先要尽可能淡化政府色彩,积极推进政府角色的转变。河南省政府需从战略方向上把控中原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基本方向,从“宣传者”转变为“把关人”。机构是中原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协调者,包括科研院所、文化机构、媒介组织、社会团体等,需负责将各级政府的宏观把控落实为具体行动。具体而言,政府可以通过整合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媒介组织,形成一支强大的中原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点团队,向海内外受众传递真正专业、科学、实用的中医药知识。大众是文化传播的实践者,其中,影响力较大、粉丝数量较多的视频制作者,以及青年学生都应积极参与到中原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据此,河南省可以开展以“用外语讲述中原中医药文化故事”为主题的活动,鼓励河南省在校大学生,尤其是中医药专业、外语专业的学生利用好自媒体平台,积极拍摄用英语讲述中原中医药文化故事的相关视频;也应鼓励在华外国友人从“他者”视角讲述中原中医药文化,因其具有中国文化外来“体验者”和“接收者”的身份,更有利于外国受众接受。
二、优中选优,推动传播内容的故事化、形象化建设
中原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儒、道、佛等多元文化的影响,先后孕育了张仲景、王怀隐、吴其濬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原区域文化。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原中医药文化,其国际传播内容需优中选优,要能够凸显中原中医药文化的精华、历史、底蕴和技术,以此推动传播内容的故事化、形象化建设。所谓“精华”,是指要选取中原中医药文化包含的一系列思想精髓,如食疗文化、中医酒文化、“易学”文化、中医养生文化,以及辨证论治、取类比象等思想进行国际传播;所谓“历史”,是指要注重书写中医起源故事,加快宣传如“伏羲制九针”“火祖燧人氏”“神农尝百草”等中原中医药文化的典故、传说;所谓“底蕴”,是指要突出中原中医药文化的精神底蕴,如“源远流长”“以人为本”“百折不挠”的精神。同时,要能够凸显中原中医药文化的地方底蕴,要注重宣传中原地区独有的中医文化,如少林医学、太极拳等,以及富含中原特色的道地药材;所谓“技术”,是指要能够凸显中原中医药在治未病、辨证施治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面对疫情时代带来的良机,中原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可以适当倾斜到与疫情相关的控制或治疗等当代中医实践中,凸显中原中医药全程深度介入疫情,为抗疫贡献的时代担当。中原中医药文化不应只是写在典籍里的文字,还应该是存在于当下,对人类发展做出贡献的“活的文明”。
三、注重质量,推动翻译人员的高素质、专业化建设
翻译质量是中原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中的重要一环。中原中医药文化对外翻译传播应注重翻译人员的遴选。参与中原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活动的翻译人员应是既精通中医知识,又通晓中原文化知识,且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人才。我们应积极整合国内外翻译与中医文化传播界的资源,加快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翻译人才队伍。地处中原地区的国家一流建设高校中具有国际视野的专家、学者应积极参与到中原中医药文化的翻译建设中,为中原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贡献力量。翻译人员也要根据时代特点以及传播内容对翻译策略进行调整。在碎片化阅读成为主流的现阶段,可以考虑对医药典籍进行节译与改写,尤其是对当今时代有益的、蕴含治未病和辨证施治药方的医药典籍。在翻译传播中原中医药文化时,翻译人员应充分把握其特点,要兼顾科学性、学科性和传承性,统一译法、规范译文,避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才能促进世界深入了解中原中医药文化。
四、精准定位,推动传播对象的差异性、分众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中原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应以受众为导向,加快构建对外传播体系。我们要强化受众意识,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以及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程度与需求差异等情况,加强中原中医药文化分众化建设。例如,面向对少林功夫感兴趣的国家或地区,我们可以选择与其联合举办讲座、开展活动等形式,以“少林”加“医学”的模式将中原中医药文化中独特的少林医学推介出去;面向对中医针灸文化较为认同与了解的国家或地区,我们可以选择视频的形式向其推介开封针灸铜人。此外,我们还应及时对中原中医药文化的受众进行分析,监测受众的态度和反应,积极对传播内容、传播媒介等受众较为关心的环节做出调整与改进。我们应努力构建与中原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相适应的分众化分析、分众化翻译、分众化传播与分众化监测模式。
五、创新方法,推动传播手段的现代化、多元化建设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短视频、VLOG、宣传片、直播等新兴形式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各景区、博物馆可采取“云旅游”“旅游直播”“VR旅游”的方式,利用手中的网络设备以及热门平台,让观众足不出户即可了解中原中医药文化。此外,多模态话语在新媒体时代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应切实发挥多模态话语在传播中原中医药文化中的作用,将图像、视频、音频、肢体语言等模态有机融合,充分动用受众的多个感官,增强受众的记忆,使其对中原中医药文化形成新的认知和感受。同时,要融合多种媒介技术,如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建立一系列适用于国际传播效果的监测与评估机制,及时为中原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信息反馈和数据分析。
中原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活动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我们应逐步提升中原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战略布局与路径规划,整体推进中原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主体的跨学科与多样化建设,传播内容的故事化与形象化建设,翻译人员的高素质与专业化建设,传播对象的差异性与分众化建设,传播手段的现代化与多元化建设,形成适合中原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路径,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促进中原中医药文化在海外受众间的传播与接受。推动中原中医药文化在海外有效传播,既能够提升中医药文化及中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展现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能让中医药文化真正走出去、走进去。
(作者:张庆彬,郑州大学中国外交话语研究院;郭宇婷,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话语构建、翻译与传播研究”(17ZDA318)、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策略研究”(2022ZT67)阶段性成果)
编辑: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