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09-30 13:5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嘱托河南“打好创新驱动发展这张牌”。河南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重大决策部署,成立省科技创新委员会,省委书记、省长担任双主任,紧抓改革顶层设计与落地落实。金秋十月,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

  从做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的论断,到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置于“十大战略”之首,再到把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作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根本之策,新一届省委领导班子坚持把“创新”作为新时期引领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和“最大增量”,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构筑一流创新生态的战略思维塑造“中优”的发展格局,以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实践举措奠定“两个确保”的稳固基石。迈向新征程,我省要既要取长补短,对标国际和国内一流创新高地建设经验,又要竞跑领跑,突出本地特色与优势,全力构建高水平高标准开放创新生态。

  一是加强统筹协作,形成一流创新共同体。筑牢大局意识,推动跨界协作。全省应自觉将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纳入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河南贡献。积极构建省部会商机制,增进我省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科技部、中国科协等部门联系,提升我省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发展大局的能力。主动探索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合作机制,引入优势创新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能。强化与山东、山西、湖北等省份的区域协同发展,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公共创新资源共享共用,打造中部地区和黄河流域创新共同体。注重全省协同推进,突出重点区域。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既要全省同步推进,又要突出重点区域,更要局部精准发力,鼓励郑州、洛阳、新乡等科创基础较好的地市先行先试,加快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同时,培育创新社区,形成创新生态,例如美国硅谷、北京中关村都是依托一流创新社区发展而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可以以创新社区为突破口,率先构建局部创新生态体系,形成一流创新生态示范区。

  二是引导资源集聚,塑造一流创新平台载体。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创新的有力保障,应加大投入力度,持续增加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星创天地等双创平台载体数量。同时,提升创新平台载体质量,搞好“撤并转”,对全省孵化方向相近、关联程度较高、资源相对集中的平台载体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一批创新资源和科研优势叠加的新型载体;搞好“升层级”,以争创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目标,通过联合共建等模式,建设一批突破型、引领型的省级实验室,支持地方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转建或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理顺平台载体发展机制,建立统一管理体系,畅通平台载体与政府对话机制,确保所在地政府负责同志经常化深入平台载体,实地了解并解决载体运营过程中所遇难题,为平台载体和政府之间搭建起一套高效沟通渠道。推动行业自治机制,效仿上海“不备案、不注册、不登记”的方式,成立创新载体联盟开展行业自治。

  三是坚持提质增效,培育一流创新创业主体。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积极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将参与解决我国“卡脖子”问题的科研攻坚作为我省创新动力与使命,大力培育优势行业、领军企业和拔尖人才,提升我省“揭榜挂帅”承担国家一流课题的能力。把握数字化产业和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时代契机,依托河南优势行业与企业资源禀赋,以实施全面数字化转型战略为抓手,以提升产业创新力和技术竞争力为目标,在高端制造、智能传感、生物种业、能源化工等领域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级产业集群,对标武汉光谷、安徽声谷,加速打造郑州传感谷等若干个国家级产业高地。提升创新内生动力,大幅提高研发活动资金投入比例,积极培育发展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企业群体,推动高新企业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重,通过政府引导和奖补政策,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增强“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研发实力,逐渐发展成为行业头部企业乃至独角兽级企业。

  四是提升主体能级,建设一流创新策源地。对内推动我省教育资源与科研资源优化整合,将我省优势学科做大,弱势学科做强。推动教育资源和产业领域产教融合,改变我省部分学科建设滞后于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优化省内高校学科设置,加强学科创新能力,建设一批能够强力支撑我省重点产业发展的优势学科。对外积极引进高水平大学,弥补高水平大学短缺这一制约我省创新发展的主要短板,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和国内一流大学落户郑州,实施资金补助、预留建设用地等优惠措施,完善配套服务,对引进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人才公寓、房屋租赁、税收减免、机构设置等给予优惠政策,并提供子女入学及配偶就业等配套服务。大力引进高端科研院所,提升现有科研院所和科研平台数量和层级,积极引进国字头科研院所来豫或推动其在豫建立分支机构,统筹安排省级科技专项资金,根据引进、共建高端研发机构的类别,实行差异化支持政策,破解高端创新资源匮乏的问题。

  五是强化人才支撑,打造一流创新人才队伍。着眼高层次人才和本地区急需人才,加大人才与人才团队的引进力度,压减环节、简化手续、节约时间,破除引才的制度性障碍。精准制定支持政策,千方百计为人才来豫工作营造有利条件,转变过去以本土薪酬体系引才的思路,对标发达地区人才市场待遇,增强薪酬、住房等一整套待遇的吸引力。弘扬人才家国情怀,实施豫籍人才回流计划,启动海外精英“创新借脑”工程。倡导柔性引才方式,推出“人才飞地计划”,由政府或者企业为投资主体,在人才常驻地设置研发机构或者与人才团队签订合作协议,在不改变其身份地位、工作环境等情况下,探索人才团队异地为豫服务的模式。加大项目引才力度,对于我省重大创新科研课题,要以开放的视野向全国和全球进行发布,借助外脑为我省重点创新工程助力。做好对内人才培育,搞好创新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创新人才动态选拔和培养机制,发掘具备创新潜力人才,通过搭平台、建团队、优激励等给予细化支持,进行育苗式投资。采取创新主体申报,政府出资择优进行培训进修、职称绿色通道等方式对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育。

  【作者:张祝平,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部教授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决策咨询课题“河南打造一流创新生态”(2022JC02)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