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河南|喻新安:中原更加出彩的集成效应与深刻意蕴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22-10-14 11:14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河南高歌猛进的十年。这十年,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画卷渐次展开,环顾当下,中原更加出彩可喜可贺,这是全省上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奋发努力的结果,值得自豪和骄傲;展望未来,中原更加出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原有更大的担当,中原更加出彩永远在路上。

  万千气象和集成效应

  十年来,河南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展,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转变为现代经济大省,由传统交通要道转变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由传统内陆省份转变为内陆开放高地。中原更加出彩硕果累累,气象万千。

  看总量。经济总量连跨4个台阶,实现了3万亿元、4万亿元、5万亿元的跨越,今年将超过6万亿元。看增长。2013—2021年,GDP年均增长7.1%,高于全国0.58个百分点。看结构。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2.4∶51.9∶35.7升级为2021年的9.5∶41.3∶49.1,实现了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看投资。全省投资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投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看创新。先后建设嵩山、神农种业、黄河、龙门等8家省实验室,25家产业研究院和21个中试基地启动建设,创新正在为中原出彩蓄势储能。看产业。2012—2021年,规上工业增加值从1.54万亿元增长到1.8万亿元,总量稳居全国第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达13.3%。看消费。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381.7亿元,是2012年的2.3倍,年均增长9.5%。看开放。进出口总值从2012年的517.5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1271亿美元,连续10年居中部省份第一。看生态。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累计下降39.4%、41.6%,纳入国家考核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看民生。718.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53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7.2%、9.2%。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交互激荡,河南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优势叠加的红利释放期、动能升级的转型关键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前瞻30年的眼光,作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重大决策,系统描述和构建了建设现代化河南的愿景及四梁八柱。近一年来,河南各项事业提速晋档,集成效应正在逐步释放。

  进一步凸显中原出彩目标的引领性。在中原崛起进程中,曾提出过“人均GDP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建设“四个强省、一个高地、一个家园”等崛起和出彩目标。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到2035年“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体现了拉高标杆争先进位、加压奋进开创新局的指导思想,对全省上下振奋精神、激发动力、挖掘潜能、争创一流,已经和将继续产生强大的引领和鞭策作用。

  形成全方位追赶体系化推进格局。“十大战略”高起点、全方位、系统性地勾勒了实现“两个确保”的支撑体系,涵盖了中原出彩的主要行业、领域和发力点。出台的“十大战略”实施方案,瞄准发达地区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打破路径依赖,实施一大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做好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三篇大文章,在全省形成了全方位追赶体系化推进的工作格局。

  极大提升中原更加出彩的动能势能。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对照全国、全球标杆,抓住和用好各种机遇,把谋求出彩的各项目标、任务和要求转化为推动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具体规划、举措和项目,促进各类要素高效集聚,发展新动能加速汇聚,赶超势能持续积累。河南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攻坚转型中蓄势崛起,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彰显,影响进一步扩大,整体态势持续向好。

  重塑河南现代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瞄准产业前沿和技术前沿,以新经济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要素链深度耦合,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河南现代产业体系得以重塑。同时,包括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一体化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和全面开放体系在内的现代经济体系不断完善。

  再造后发赶超持续出彩的比较优势。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使得河南区位居中的优势、交通互联的优势、农业和粮食生产的优势、产业门类齐全的优势、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等,通过优势再造得以强化和升华,特别是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产业基础优势向产业链供应链优势转变、内需规模优势向供需协同优势转变势头强劲,正加快推动局部优势、单一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化,前景可期。

  优化协同发力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从河南一亿人口这个最大的省情出发,大力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县域经济“成高原”。建立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促进东西南北4个示范区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城市更新提质等“八大行动”。发展壮大中原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进而形成了主副引领、四区协同、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借鉴国内外现代化经验,把河南放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伟业中定位,放在全国大局中谋划,是河南现代化路径的创造性探索,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顺应了新时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潮流,揭示了新阶段河南发展振兴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愿望和诉求,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和实践基础;布的是大棋局,打的是组合拳,反映了河南高层决策的创新性、全局性、系统性和前瞻性,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建功必定有我”的担当,具有现实的必要性、紧迫性、可行性;覆盖面之广、穿透性之强、推进力度之大,在中原崛起的历史进程中实属罕见,围绕“两个确保”“十大战略”的协同效应、耦合机制正在形成和巩固,必将对河南发展前景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丰厚内涵和深刻意蕴

  让中原更加出彩,已成为河南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和自觉行动。评价中原更加出彩,不仅要关注各种出彩数据和总体效应,更重要的是认识中原更加出彩的深刻意蕴,即揭示中原更加出彩的核心要义、感知中原更加出彩的恢弘场景、洞悉中原更加出彩的奥秘所在。

  党中央把脉定向领航赋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4次视察河南,谆谆教诲我们:“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抓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机遇”,“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打好四张牌”,“买全球卖全球”;“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这些重要指示,为中原更加出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十年间,国家先后批准设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河南自贸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全国重要国际邮件枢纽口岸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在中原叠加,为中原更加出彩赋能助力。河南广大干部群众不负重托,心怀“国之大者”、心系“省之要者”,坚定不移贯彻中央大政方针,创造性开展工作,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了实处。

  立足省情着眼长远制定发展战略。发展战略影响和决定一个地方的发展方向。河南决策层十分重视立足省情着眼未来,制定引领发展振兴的发展战略,善于把河南发展放在“两个大局”中去考量,放在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功能布局中去谋划。河南“十三五”规划提出:力争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核心支撑和带动全国发展的新空间。河南“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四个强省、一个高地、一个家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主动抬高坐标、提升目标,在更高的起点上谋求河南服务全国大局肩负的新使命,对河南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进行系统谋篇布局,提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明确了落实国家新阶段“两步走”战略安排的河南路径,使河南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目标更加明确,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描绘了新蓝图、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着力点、增强了凝聚力,必将推动现代化河南建设提质提速、行稳致远。

  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河南历届省委都十分重视创新发展。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推进科技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推出更多的“河南创造”;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奋力建设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要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发展新动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拉高标杆,变“建设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去年以来,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重构重塑省实验室体系,新组建8家省实验室,推动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重建重振省科学院,高标准建设中原龙子湖“智慧岛”;加快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系统谋划高校布局、学科学院和专业设置优化调整,量身定做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和支持政策,遴选7所高校11个学科培育“双一流”创建第二梯队;出台“1+20”人才政策体系,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创新,将为中原更加出彩提供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

  扬长补短厚植优势推动后发赶超。按照省“十三五”规划“切实把厚植优势作为引领发展行动的着眼点和立足点”的要求,启动建设中原科技城,谋划建设黄河实验室,加快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建成投用国家超算郑州中心。落实省“十四五”规划“围绕弥补短板,实施科教资源引聚突破、营商环境优化、生态治理和生态廊道建设提质,以及基础能力和民生补短板行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们注重扬优势,巩固提升已有优势,加快培育新的优势,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优势真优、更优、长优;补短板,聚焦“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材料、元器件、成套设备攻关突破,推动在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综合交通、绿色低碳高效能源、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新型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9大重点领域,实施8000个左右重大项目;强弱项,一手抓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创新开放“建高地”、县域经济“成高原”,一手抓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成效十分明显,社会反响良好。

  抢抓机遇主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勇于和善于抢抓机遇,是中原崛起和出彩的重要经验。近年来,河南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坚决破除路径依赖、资源依赖,把创新驱动、科技进步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快数字化转型,高位嫁接传统产业,抢滩占先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努力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成为关键环、中高端。紧抓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把郑州都市圈从“1+4”扩容到“1+8”,不仅拓展了空间,更提升了潜力;谋划实施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等重大项目,不断完善内外联通、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加快推动区位优势、枢纽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通过《关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立法,谋划实施黄河实验室、沿黄生态廊道提质工程等重大项目;启动黄河博物馆优化升级、黄河国家博物馆建设;打造黄河黄金文化旅游带,谋划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认识机遇的战略性和可塑性,抢抓和善于利用机遇,成就了河南之变和中原更加出彩的骄人业绩。

  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几届省委都把开放带动作为后发赶超的突破口,紧抓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放松,集中力量打造航空港区、自贸区等战略平台,锲而不舍推进“四条丝路”建设,创新方式加强招商引资,河南作为功能性口岸数量最多、功能最全内陆省份的地位不断巩固。几届省委都把乡村振兴作为巩固河南农业基础地位的重头戏,高标准建设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通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粮食安全,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了由“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的嬗变。几届省委都十分重视优化区域布局,一手抓龙头带动、做强中心城市,一手抓整体联动、做强县域经济,郑州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洛阳、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提速,县域发展突出特色各显其能。正是历届省委接续奋斗,在大的方向上保持一致性、连贯性,同时适应新的情况予以丰富、完善和提升,才保证了河南大局稳定、持续向好。

  实践逻辑和宝贵经验

  经过亿万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河南近年发生历史性变化,办成一件件想办的大事要事,交出一份份真金白银的出彩答卷。中原更加出彩,有其内在的逻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值得总结、继承和发扬。这可以从全省上下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实践过程来审视、认识和思考。

  争创一流与善作善成相结合。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是河南“第一战略”。“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是“第一战略”的核心任务,体现了争创一流的胆略和要求。为实施“第一战略”,推动国家创新高地建设,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牵动性强、连贯性强、带动性强的举措,体现了狠抓落实、善作善成的工作作风。成立省科技创新委员会,加强对战略实施的领导;召开教育科技创新大会暨人才工作会议、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大会,对实施“第一战略”作出全面部署;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做强创新平台,重构重塑省实验室体系;壮大创新主体,在全国首例制定《河南省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三位一体推进省科学院、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设;加强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建设;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提质进位;优化高校布局、学科学院和专业设置;部署推进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

  顶层设计与系统推进相结合。就实施换道领跑战略来说,这是河南新时代坚定走自己的路的新认知新实践。坚持顶层设计。摆脱跟跑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敢于到全新的赛道上实现发展和赶超,在传统产业上高位嫁接,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采取系统的推进举措:抢占新赛道,通过实施新技术嫁接、新模式提质、新链条重塑、新空间拓展、新品牌培育、新生态构建工程,使钢铁、有色、轻纺等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再造新优势。锚定创新关键点,龙门实验室聚焦新材料与智能装备,开展原创性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形成智能装备先进材料、关键基础件、智能系统、成套装备一体化创新链条;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致力于关键金属原料安全保障与高端材料自主供应,力争将资源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推动产学研融合,嵩山实验室与豫信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带动了数据科学与先进计算、智联计算网络、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与成果转化。

  全面布局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以实施优势再造战略为例。坚持全面布局。在全国率先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迈入市市通高铁时代,使河南由区位居中到成为全国交通中枢。打造开放互联、衔接高效、智慧绿色、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多式联运服务体系,以运输链汇集要素链、带动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聚焦新能源商用车、超硬材料、矿山机械、高端轴承等优势产业,打造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培育新的优势支柱产业。坚持重点突破。实施枢纽能级提升、物流提质发展、枢纽偏好型产业培育三大行动,制定《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加快现代物流强省建设的若干意见》,推动以枢纽经济为牵引的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造以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为支撑的现代国际物流中心,构建以“通道+枢纽+网络”为依托的物流运行体系。加快把河南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举足轻重的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基地。

  战略引领与实干重干相结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例。实施这一战略,既要发挥好战略引领作用,也要注重实干,抓好落实。战略引领方面,印发《关于牢记领袖嘱托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意见》,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把保障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发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方略引领作用,统筹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种业振兴和农机装备、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动神农种业实验室、中原农谷建设,育成小麦品种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领先水平。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种植面积和食用菌、蔬菜、中药材产值均居全国前列,成为全国第一粮食加工大省、第一肉制品生产大省。注重实干重干。推进“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推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在产业振兴上,推进“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打造“豫农优品”整体品牌。

  制度型开放与全面深化改革相结合。制度型开放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在“十大战略”体系里属于保障性战略,把这两大战略有机结合起来,能产生集成合力和倍增效应,为其他战略实施打开空间、铺平道路。坚持制度型开放,推动构建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开放制度体系,在提升开放平台和开放通道能级、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等领域取得制度创新突破,推动开放载体功能日益完善,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加快提升。河南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在多式联运、商品期货等领域收获515项创新成果,其中14项被国家借鉴采纳。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各项改革举措有机衔接、有效贯通。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建成贯通省市县乡的一体化政务服务网,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资战略性布局优化、国企专业化重组。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推进“一县一省级开发区”改革。深化省财政直管县财政管理改革。围绕“一老一少一青壮”,把民生难点作为改革发力点。

  党委管总与各方参与相结合。河南重视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机制,充分发挥省委总揽全省大局的作用,支持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和省监察委员会、省法院、省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支持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参与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大合唱,形成了党委管总、上下联动、多方参与、各司其职的推进机制。省委坚持抓重,调整规范省委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对重大战略、重大改革、重大举措、重大工作的领导;坚持抓要,对要紧要害的事情专班专责、盯住盯牢。成立省委督查委,组建10个常设督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形成闭环落实机制。各级党委(党组)严格执行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党组工作条例等规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认真履职尽责、充分发挥作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实施强基固本工程,着力解决人、治、物、效问题,持续推进基层减负。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以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为现代化河南建设增势赋能。

  (作者:喻新安 单位: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