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仓: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主要路径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10-14 18:46

  我国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已经向全球做出庄严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面对实现"双碳"目标的新形势,充分认识我国碳减排的巨大压力,澄清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探索实现"双碳"目标的科学路径势在必行。

  一、我国碳减排的巨大压力 

  据国际能源暑统计,2021 年,全球碳排放量338.84亿吨,同比上涨5.6%。全球碳排放量排名前十的国家依次为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伊朗、德国、韩国、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亚。其中,中国、美国、印度是全球经济和人口大国,碳排放分别为105.23亿吨、47.01亿吨和25.53亿吨,分别占全球的31.06%、13.87%和7.54%,合计高达52.47%,碳排放量远超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与印度仍是发展中国家,处在工业化推进过程之中,经济可持续发展仍需要大量的煤炭能源消耗。所以,碳排放量仍然处在逐年上升趋势。美国2007年已经实现碳达峰,近些年碳排放量呈下降趋势。从经济发展过程看,我们国家能源资源禀赋与使用结构的特殊性和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发展进程的特殊性,使目前碳排放总量高居世界首位,而且仍然处在碳排放量增长状态。因此,实现"双碳"目标,我国面临巨大的历史性压力。

  二、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根据我们国家公布的相关统计信息,我们碳排放占比最大的能源部门约占51%,比全球数据更高,这与我们国家能源资源禀赋"富煤贫油少气"特征与绿色能源技术创新不足等直接相关;占比第二的是工业部门,约为28%,其中钢铁、建材、石化等是目前的碳排放大户,对碳排放影响较大;占比第三的是交通运输部门,约占9.9%,与我国人均车辆仍然偏少有关,但是增长速度比较快;占比第四的是建筑部门,约为5%;占比第五的是居民日常消费,约为5%;其它相关部门,合计占比约1.1%。我国这种碳排放主要来源情况进一步说明,我们实现"双碳"目标最大的难点在能源与工业领域,尤其是能源领域减碳任务十分艰巨。

  三、促进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主要路径

  第一,集中力量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我国已明确碳排放提前达峰的"碳"是指CO2,而且主要指能源活动产生的CO2。所以,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需要集中力量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步伐。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部署,以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为主攻方向,大幅度调整我国能源生产结构和技术结构,加快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核电、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和多种储能技术为依托,进一步扩大煤电"三改联动"规模,走中国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低碳、节能降碳改造以后的煤电与新能源稳定并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其中,对于煤电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需要抓紧推进。从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我国能源供给安全考虑,未来中近期完全退出煤电可能性比较小。实际上,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已经取得重要进展。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从2012年的14.5%提升到2021年25.5%,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成效显著,煤电超低排放机组规模超过10亿千瓦,能效和排放水平全球领先。过去10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相当于少用14亿吨标准煤,少排放29.4亿吨的二氧化碳,单位GDP CO2排放强度的下降超额完成了自主贡献目标。所以,对能源绿色转型应该坚定信心。

  第二,科学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目前,我国是全球第一工业大国,但不是工业强国。适应全球工业绿色化发展的历史趋势,通过一系列传统工业配套技术全面改造升级与重大专项技术创新,推动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无人化发展,进一步提升传统制造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同时全面降低传统制造业碳排放水平。通过建立健全新的政策法规体系,以审核把关的方法全面遏制"两高"工业项目发展,加快实施钢铁、水泥、铝加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绿色化技术改造。努力创建更多绿色低碳工业园区、绿色工厂,促进一大批绿色工业企业快速崛起,为工业领域碳减排开辟科学可靠可复制推广的新路径。

  第三,有序做强绿色交通。积极调整全国运输业结构。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通过公铁、铁水、空陆等智能联运新模式,积极推进全国多式联运重点工程建设,提高综合运输成本低、碳减排效应显著的铁路、水路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承运比重,全面降低全国运输业能耗水平和CO2排放强度。以规模化、集约化为主攻方向,全面优化客运组织管理,从整体上提升客运行业的减碳水平。整合全社会运输资源,积极发展绿色低碳物流和数字智能物流,系统性提高全国整体运力的利用效率。加快推广普及节能低碳的绿色交通工具。通过政策性引导与真金白银的激励,加速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和船舶,继续推进铁路电气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减少传统交通方式碳排放强度。充分利用全国性城市更新的历史机遇,加快城市群以及大、中城市地铁、城铁等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公共交通出行方便度与乘用比例,全面降低居民交通耗能水平。

  第四,创新绿色低碳应用技术。积极组织专业团队开展较大规模的绿色技术创新联合攻关行动,围绕绿色低碳领域的原始创新、清洁能源、节能降碳等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开展低碳零碳负碳和储能新材料新技术联合攻关,破解节能降碳的相关技术瓶颈,为节能降碳提供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做出重要贡献。对于已经受到广泛关注的鹤壁市创新发展研究院研发的发电效率提高3倍以上的"新型高效发电装备"项目,要高度重视,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步伐。如果该重大发明创新成果能够顺利转化应用的话,对全球用电成本大幅度下降将产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影响。

  第五,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特别是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与生活方式。从身边的具体事情做起,持续推进"光盘行动",全面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置,引导城镇居民绿色出行,在大中城市适度推广扩大第四代住宅建设规模,让绿色低碳理念入脑入心。

  第六,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探索电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改革之路,培育一批电力生产与销售的新型独立市场主体。适应新业态发展的新需要,完善多种方式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适度扩大电力资源的市场化交易规模,从根本上激发电力市场的内在活力。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探索完善全国能源统一大市场,用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强大力量加速全国能源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步伐。

  (作者:张占仓,河南省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省社科院原院长、研究员)


编辑: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