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回声•中国式现代化丨于善甫: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11-02 10:48

  编者按

  2022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为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大河网学术中原开辟“二十大回声”专栏,集纳专家学者文章,力求全面准确深入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精准把握外延,研究阐释关注热点问题,深化学术界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认识。大河网学术中原持续刊发,敬请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会议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征进行了系统阐述,强调我国所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从“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五个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系统阐述。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

  一、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人口规模巨大,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443497378人,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其他国家的现代化不可比拟的。据统计,全球发达国家的总人口加起来不超过10亿,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仅用了四十余年时间,就让超过14亿的人口过上了相对富裕的生活,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性任务,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一方面,人口规模巨大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势,巨大的人口规模代表着巨大需求、巨大市场和巨大人口红利;另一方面,人口规模巨大也是巨大压力,这体现在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等多个方面,造成社会就业和民生保障压力巨大。新中国成立7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喜人成绩,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4.4%。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将彻底改写现代化世界版图,为世界现代化提供新模式,为世界现代化贡献新智慧,为破解人类难题提供新方案。

  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当前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人均预期寿命达77.3岁,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奋进新征程,要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将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两个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更要二者协调发展。改革开放后,党中央确定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为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

  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4万亿元,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上升到18%以上,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全过程,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全面展开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取得了巨大成就。始终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的鲜明特征,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融入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202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04%,森林蓄积量提高到175.6亿立方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较2005年下降48.4%;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较2015年上升6.3个百分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2022年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文章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五、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 。”我们当前正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益复杂,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中国方案”已经深入人心。近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从没有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和冲突。中国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我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始终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将在自身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为维护和完善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于善甫,教授,黄河科技学院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河南省高校智库联盟副秘书长。)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