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回声•中国式现代化丨李超群: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发逻辑、深层意蕴与时代价值
编者按
2022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为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大河网学术中原开辟“二十大回声”专栏,集纳专家学者文章,力求全面准确深入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精准把握外延,研究阐释关注热点问题,深化学术界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认识。大河网学术中原持续刊发,敬请关注。
党的二十大是在我国发展进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继往开来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既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也是向世人宣示的伟大号召,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使命感。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发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缓慢的历史进程。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亦被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所继承和吸收,并逐渐开启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的目标任务。1957年,毛泽东又进一步将“现代科学文化”纳入“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范畴。至1964年,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建设目标最终得以形成。改革开放后,1979年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的重要概念。1987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基本方向。“三步走”战略的提出,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标定了具体的时间与目标定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奋发图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时代。在农业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化这一新概念,为推进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在工业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打破西方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串联”发展的发展方式,指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并举的同步发展模式等,为建设新型现代化国家保驾护航。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意蕴
从历史发展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将现代化理论与中国发展具体实际相结合,具有中国特点和中国特质的现代化。
(一)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
从本质上讲,中国式现代化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并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道路方面的具体化,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现实路径。中国式现代化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也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同时也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现代化,它是将现代化进步要求同中国具体实践相融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同时具有特定发展过程、发展阶段和社会属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就明确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从邓小平的讲话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走好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政治基础,任何时候都不可动摇。
(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邓小平曾经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中指出,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不能等实现了现代化再来解决共同富裕问题,而是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又进一步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能只是少数人富裕,而是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民族复兴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 面对中华民族千年未遇的深层次危机,复兴民族的历史重任落到了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我们党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我们一以贯之的主题始终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已成功在望。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对世界现代化的总体发展进程、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推进等都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一)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
新时代以来,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物质和精神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发展着的现代化、全面的现代化,是实现人类文明长远进步的现代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为我国现代化发展的整体布局指明了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明显特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具体要求,是各个积极要素通过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及全面发展来提升我国经济、科技和国家软实力等方面发展的现代化,从而从最深层次程度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
(二)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方式
对世界上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而言,如何实现现代化一直是困扰这些国家的重要话题。如果发展中国家不加区分甚至盲目照搬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与经验,不仅不能实现本国的现代化发展,而且有可能陷入现代化发展的桎梏甚至是“陷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初步目标是建设小康社会,并制定了在21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把实现经济的小康逐步扩大为实现全面的小康,通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体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把经济的现代化领域从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逐步提升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总体布局的发展,把一系列与现代化发展有关联的、有规律性的政策、措施与方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式来实现完美对接,进而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面的现代化发展,是中国为广大相对落后的国家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提供的“中国参考”。
(三)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重要启迪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就,不仅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和发展现代化有着直接的启示作用,而且也给一些发达国家如何继续发展本国的现代化,如何在发展本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化解日益深重的社会矛盾危机,如何实现现代化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生态保护之间的和谐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启示。随着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不断深化,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不断成功逐渐开始打破一些人对“西方式”现代化模式的盲目迷信和膜拜,同时也让世界其他国家的一些执政党、专家、学者等开始纷纷从不同的视角对中国现代化的巨大成功进行研究和解读,以期找到对本国现代化发展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持久和平与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实现人类的持久和平与发展,是构建新型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重要要求。新时代以来的我国现代化发展,让中华民族以一个崭新的姿态重新步入世界舞台的中央,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重新发挥百年之未有的国际重要影响。新时代以来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让一个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大国解决了占世界近四分之一人口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为世界解决减贫与脱贫问题做出了重要的中国贡献。同时,十四亿人口的脱贫与致富,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实现人民对更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人民幸福安康、安居乐业,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社会主义的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是党领导下以实现本国人民富裕安康及世界共同发展为己任的有担当的世界大国。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成功,越来越让我国有责任、有能力、有信心担负起让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民实现减贫脱贫及实现人类永久和平与共同发展的历史重任,不仅有力地维护了地区的和平,而且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长远进步贡献了重要力量。
(作者:李超群 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