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回声•高质量发展丨李贵成:强化就业优先战略 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11-08 12:22

  编者按

  2022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为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大河网学术中原开辟“二十大回声”专栏,集纳专家学者文章,力求全面准确深入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精准把握外延,研究阐释关注热点问题,深化学术界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认识。大河网学术中原持续刊发,敬请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稳定之基。我国有14亿人口、9亿劳动力,解决好就业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当前,中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更稳定的工作”成为民之所盼。

  高质量就业包含三个层面:一是高质量就业的基础是充分就业,即就业年龄段人口的就业比重要高。二是高质量就业需要人力资源的充分流动。人力资源流动的充分性,实际上是“景气指标”之一,背后反映的是经济的繁荣程度。三是高质量就业要求广大普通劳动者技能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全社会劳动者素质和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就业者的水平和层次,并最终通过实现充分就业,创造财富、创造价值,实现体面劳动和高品质生活。

  党中央高度重视高质量就业工作,始终把高质量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将此表述进一步调整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需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可见,有效推动高质量就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体现出实现高质量就业和充分就业一体两面和相辅相成的逻辑顺序,必将成为新时代就业政策发展的重要导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推动我国就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特别是近年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六稳”“六保”的决策部署,坚决扛起稳就业保就业的政治责任,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总量持续增长,就业结构调整优化,就业质量显著提升。

  同时要看到,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就业形势也面临一些风险和不确定性,尤其是在就业总量压力之下,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较大。因此,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有利于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切实防范和有效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

  一是要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不断扩大就业容量。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就业更是题中应有之义。我国曾经通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世界工厂”,这既发挥了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禀赋优势,又缓解了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压力,实现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容量扩大同步。同时,经济发展终归要取决于市场主体的活力,我国有1.4亿户市场主体,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它们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创造了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因此,要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就业岗位扩量提质。这就需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全力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发展促就业、以就业保民生,确保高质量发展更有温度、更有可持续的力量源泉。

  二是要有序引导与支持新就业形态,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最近几年,随着平台经济发展,新就业形态层出不穷,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等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以平台就业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深受年轻人喜欢,也很好地满足了生产和生活需要,成为就业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为稳就业保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新就业形态在催生新岗位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平台企业用工不够规范,很多灵活就业者被“困在系统里、绑在算法上、捆在抽成里、游离在社保外”,正当权益容易遭到侵害,就业质量有待提升。这就需要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建立完善适应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劳动权益保障制度,引导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障水平,促进新就业形态更加规范发展。

  三是要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增强就业保障能力。稳住了重点群体,就稳住了就业基本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一是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22届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千万,增量增幅均创新高,再加上留学回国人员和往届未就业毕业生,青年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这就需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集中开展专项活动,加大对离校未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力度,帮助毕业生更好择业、更快就业。二是积极促进农民工就业。强化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和权益维护“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既要积极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求职就业,也要支持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三是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实施优惠扶持政策,强化针对性就业创业服务,稳定和拓宽退役军人就业渠道。四是对于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就业困难人员,深入摸排、建立台账、动态管理,提供“一对一”精细化服务。

  四是要强化创业带动作用,放大就业倍增效应。创业是就业之源,对于稳定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意义。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强产权保护和创业政策支持,降低创业门槛和融资运营成本,持续激发企业家精神,使市场主体有信心和恒心,愿意投资,敢于投资,促进创业主体更好发展。要优化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加强创业孵化基地等载体建设,加大对各类群体创业支持。要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强化对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服务、劳动权益和基本生活保障,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上岗就业。

  (作者李贵成,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