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回声丨徐佳佳:坚持自信自立,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11-11 12:30

  编者按

  2022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为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大河网学术中原开辟“二十大回声”专栏,集纳专家学者文章,力求全面准确深入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精准把握外延,研究阐释关注热点问题,深化学术界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认识。大河网学术中原持续刊发,敬请关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从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刻阐释。“六个必须坚持”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

  解读报告,贵在新和细,自信自立堪称二十大报告中的新中之新和细中之细。新中之新,是因为“六个必须坚持”是报告中的新亮点,而自信自立是“六个必须坚持”中唯一的新提法。细中之细,则是因为理论联系实际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方法论,而自信自立又是贯穿方法论中的具体办法。所以,以自信自立为题眼解读二十大报告,是一次新、细结合的尝试。

  一、理论解读:辩证统一的自信自立

  既然自信自立作为新名词首次现身二十大报告,那该如何理解?关于自信,我们并不陌生,无论在重要报告还是领导人讲话中都反复被强调。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了“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定“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021年 11月 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明要“坚定历史自信,自觉坚守理想信念”,作出了坚定历史自信的新命题。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强调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至此,关于“自信”的解读,由最初的“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再到与“四个自信”密不可分、相得益彰的“历史自信”,内容愈加丰富,层次愈加鲜明,意蕴愈加深远。

  在对“自信”的解读愈加完善的基础上,二十大报告首次在“自信”之后新增了“自立”,这绝非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因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会议审议通过的报告,不仅在党内一定范围征求了两轮意见,还在意见稿形成之后又广泛征求了各方多达4700余人的建议,经过了多方多次反复打磨,内容可谓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新添加的“自立”是对“自信”的有力支撑,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按照心理学解释,自信与不自信是人在适应自然、适应社会过程中产生的自然心境。自信特指人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去把握陌生世界的那种确定性的心理过程,不自信则反之。因此,如何保证确定性就是保持自信的关键所在。而“自立”的事实依据恰好是增强“自信”心理状态确定性的根与本。相应地,“自信”又能以积极昂扬的主观精神面貌去认识世界、把握世界,进一步夯实“自立”的客观结果。如此这般,“自信自立”经过了由“信→立”再由“立→信”循环往复的双向互动,打通了主观与客观辩证统一的路径通道。

  二、现实关照:嵌合发展的自信自立

  理论上,自信自立的辩证统一关系展现了科学性。实践中,两者的嵌合式发展体现在了奋进新时代的方方面面。通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全方面的自立,不断坚定全方位的自信。

  经济上,新时代的体重不断增加。这十年,我们的经济总量从53.9万亿元跃升到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3%上升到超过18%,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300美元上升到超过1.2万美元,连续3年超过1万美元,已接近世界银行给出的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标准。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民营企业数量翻了两番,从1085万户增长到4457万户;粮食产量增加了近7000万吨,总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在6.5亿吨以上。一组组茁壮成长的数据,记录着祖国体重不断变大,使我们充满自信,扬鞭奋蹄。

  政治上,新时代的体力持续增强。这十年,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员人数增加到9600多万,马克思主义政党更加团结统一。人民当家作主全面凸显,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保证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跃升的领导能力和日益完善的体制机制,见证着祖国体力持续变强,使我们充满自信,踔厉奋发。

  文化上,新时代的体智更加成熟。这十年,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日益加强,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责任制全面落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融合发展,标志着祖国的智识更加成熟,使我们充满自信,踵事增华。

  社会上,新时代的体魄倍加健康。这十年,我们做到了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的小康梦想。此外,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敢于补短板、强弱项的破局行动,宣告着祖国的体魄倍加健壮,使我们充满自信,奋楫笃行。

  生态上,新时代的体态愈发优美。这十年,我们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工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绿色、低碳、环保逐渐成为产业化、生活化的基本模式,表明了祖国的体态愈发优美,颜值愈加清丽,使我们充满自信,意气风发。

  三、方向启示:自信自立的中国化时代化

  拟人化地以体重、体力、体智、体魄、体态描绘新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进而从增加自身体重、增强自身体力、成熟自身体智、健康自身体魄、优美自身体态的方面塑造了自立自强、自信自豪的人物形象,生动呈现了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自立到自信,再由自信继续推进自立的循环发展状态,说明了辩证统一的自信自立在现实情况中相应地表现为交互嵌合、交叉并进。既然自信自立在理论与现实层面都能顺理成章,那么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为报告中的新亮点,自信自立更应该体现中国化时代化,发挥与时俱进的作用。

  实现自信自立的中国化时代化,要坚定自信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是简单延续中国传统社会的母版,也不是单纯套用精神领袖马克思设想的模板,更不是照抄照搬西方现代化国家的翻版。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客观存在,相当于“自信自立”中的“自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即中国拥有14亿多的人口规模已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即中国有能力解决近1亿人口的贫困问题,并有决心进行“三次分配”,精准地从分配制度入手保证最大限度的公平正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即中国不断尝试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与马克思主理论“两结合”,在保障物质共同富裕的同时,追求精神共同富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即中国勇于承担发展责任,敢于率先开展能源革命,系统谋划“双碳”战略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即中国坚持走“和平崛起”道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呼吁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由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比照中国的实际情况形成的理论,说明这个理论在国内实践中立得住,又因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说明这个模式在世界范围内也能立得稳。因此,在立住、立稳的前提下,坚定自信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是“自信自立”辩证统一、嵌合发展的必然结果。

  实现自信自立的中国化时代化,还要勇于自立开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明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取得具体实效的自立自强之路之后,坚定自信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自信自立”辩证关系的第一环。而在具有强大自信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式现代化的8个本质要求,开拓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具体实践是第二环。只有通过由立到信,由信至立这样环环相扣,循环往复地嵌合式发展过程,才能临摹出“自信自立”从理论逻辑通往现实旨归、再由具体实践升华至原理概念的完整通路。

  (作者:徐佳佳,河南省委党校哲学部讲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博士)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