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回声•中国式现代化丨李武军:从六个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
编者按
2022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为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大河网学术中原开辟“二十大回声”专栏,集纳专家学者文章,力求全面准确深入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精准把握外延,研究阐释关注热点问题,深化学术界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认识。大河网学术中原持续刊发,敬请关注。
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气势恢宏,着眼千秋伟业、前瞻世纪中叶、部署今后五年,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报告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原则、领导核心、理论创新、发展道路、发展特色、战略目标六个维度,全面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
一、从指导原则看,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立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五项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这五个方面的重大原则,从不同的角度,立足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最终以现代化创造出远远超越传统社会的巨大生产力,实现社会生产方式、人民生活方式质的飞跃。从根本上看,就是确保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能够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实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这生动地表明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少数人的现代化,而是人民的现代化。
二、从领导核心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
中国共产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一百年来,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的命运与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正是因为有党的坚强领导,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更好体现到、贯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方面面,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三、从指导思想看,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力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纵观党的百年奋斗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每次飞跃都是从人民需要出发,着眼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问题,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而产生的,并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供科学指引。
中国共产党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用于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指导思想的人民性,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将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作为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四、从发展道路看,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坚持人民至上,努力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特色,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特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在不断解决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中,把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人民更好落实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创造中。
五、从发展特色看,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表现为五个方面:这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这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使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这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这五个特色从根本上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从实质上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展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概括起来,就是真正把人民,而不是利润作为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六、从战略目标看,人民幸福是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的核心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了宏观展望: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提出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凸显了人在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指明了当代中国发展主要问题的根本着力点,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重要遵循。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更加自觉地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作者李武军,河南省发展战略和产业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