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雪琴:以城市群为主引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22-11-23 07:43

  □易雪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同时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这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和完善空间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具体路径。

  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意蕴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赋予其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新的内涵意蕴。

  首先,城乡和区域间的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存在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加强各区域、板块、流域在产业布局和主体功能等方面的分工协作,以区域为单元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强化国际国内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推动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其次,协调发展就是通过要素在区域间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化解依靠传统生产要素积累推动经济增长空间日益萎缩的风险,推动各地区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增长。最后,区域协调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缩小地区、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城市群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当前,我国的19个主要城市群以不足全国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七成以上人口,贡献了八成以上的GDP,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核心力量。但同时,区域之间、区域内部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部分区域发展面临较大困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要形成几个能够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以及一些重要城市群。”以城市群为主引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就是通过在城乡和地区之间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从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这既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应对区域发展的实际挑战作出的必然选择。

  未来,河南应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空间、产业、设施、服务、机制等领域的深层次协同破解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引领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一是以“一大一小”为重点,引导各级各类城市协同发展。一方面,应聚焦中心城市发展,做优做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提升洛阳、南阳副中心城市发展能级,赋予区域中心城市更多发展机会,加快建设现代化郑州都市圈,推动区域发展从强核、建圈到望群的转变。另一方面,应践行“三起来”“三结合”,以县域为重要载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增强乡镇的联城带村功能,提升承接要素资源转移能力,联动中心城市共同打造豫西、豫南、豫东和豫北城镇协同发展区,形成支撑城市群乃至区域发展的腹地和梯度优势。

  二是以“成链成群”为导向,构建优势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应坚定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增强城市间产业联动,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产业链式集群发展,共同培育具有深根植性和强竞争力的先进产业集群,同时,坚持创新为第一动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要素链、制度链的“近域重组”和共生耦合,营造良好的区域创新和产业生态圈层。

  三是以“接天连地”为基础,厚植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新优势。现阶段,应聚焦巩固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加快推进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河南段建设,统筹推进高铁、机场、高速公路、城际轨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郑州都市圈轨道交通网布局建设城市群城际交通网,推动铁路拓展成网、机场强枢增支、公路加密提质、水运通江达海,不断提升区域交通一体化供给覆盖面、层次性和智能化水平,形成互联、高效、便捷的“米+井+人”综合运输通道,变区位交通优势为枢纽经济优势,以“速度经济”打破区域发展固有格局。

  四是以“均衡可及”为目标,提升区域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应以城市群公共服务均衡普惠、整体提升为导向,以义务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础较好的公共服务领域为突破口,加强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制度衔接,优化区域医疗中心、综合应急救援中心、区域性文化体育场馆等区域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深化跨区域政务服务联通互认,提升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不断缩小区域公共服务的供给落差,逐步实现“共享一个群”。

  五是以“内外兼修”为关键,完善双向互利合作体制机制。对内,应在产业分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治理、利益补偿等方面创新协调机制,率先在都市圈内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创新毗邻合作、园区共建、飞地经济等新模式,构建城市群新型城市合作关系。对外,聚焦要素市场化配置等关键领域,创新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开放环境共建机制,深度融入“一带一路”、RCEP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化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战略合作,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制度型开放迈出更大步伐,激发城市群发展活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


编辑:姜秋霞